历朝历代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清之慈禧,历史上每个朝代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太后专权问题,这一方面源于传统的“孝”文化,另一方面则源于外戚对皇权有巩固作用,因而极容易获得权力。然而,唯独明朝没有出现过太后专权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朱元璋留下的遗训,后宫干政阻力较大
鉴于传统的“孝”文化,“祖训”对于后世的影响力太过巨大,尤其是对于皇室来说,作为万民表率,“祖训”的威力更显强大。朱元璋在大明立国之初,便留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终明一朝,此制度始终未曾打破。
为了巩固朱明皇权,朱元璋主持编撰《皇明祖训》对后世子孙予以训诫,其中《内令》不仅对后宫的待遇进行了严格规定,更对后宫干政限制进行了严格限制,例如明确规定“凡私写文贴于外,写者接者皆斩。知情者同罪,不知者不坐”,“凡皇后止许内治宫中诸等妇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凡宫闱当谨内外,后妃不许群臣谒见”等等。
由于朱元璋留下的祖训中,对于后宫限制的极为严格,从而导致后世后宫干政的阻力极大,毕竟想要打破祖制,难度系数实在太大。要知道,建文帝朱允炆一个削藩,便被朱棣以祖训为由发动了“靖难之役”,就连皇位都给丢了。
正如《明史·外戚》所载,“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原因之二:高、文、昭三后的贡献,断绝了太后干政可能
祖训能够流传下去,其实最关键的便是最初几代人,而高、文、昭三后便是明朝最初的三位太后,她们的经历虽然各不相同,但却均曾出现过干政的机会,然而正是由于他们恪守祖训,从而导致后世太后干政的可能性几乎彻底封死。
1、孝慈高皇后马氏。即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这位不仅能力出色,且极受朱元璋的敬重,同时对朱元璋夺取天下帮助极大,朱元璋为了报答她,曾提出给马皇后的亲戚族人封官加爵,但马皇后却说,“国家爵禄,宜与贤士大夫共之,不当私妾家”。马皇后的深明大义,可以说为大明开了一个好头。
2、仁孝文皇后徐氏。即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作为朱棣的贤内助,不仅在靖难之役中出力甚巨,且身为徐达女儿的她外戚力量同样不可小觑,其弟徐增寿便因在“靖难之役”中帮助朱棣而被朱允炆所杀,朱棣称帝后封其为定国公,以其子徐景昌袭爵;而徐氏的兄长徐辉祖之子徐钦也袭爵魏国公,一门两国公,可见家族势力之大。然而即使如此,徐氏仍然可尽本分,表示给外戚封官“非己志”,不仅直到临终时还在劝朱棣“毋骄畜外家”,且还编撰《内训》、《劝善书》来教导后宫女子。
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
3、成孝昭皇后张氏。前两位虽然有干政可能,但毕竟由于早逝而未能当上太后,而张氏不仅是明朝的第一位太后,且是第一位太皇太后,再加上丈夫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去世,儿子朱瞻基在位十年也去世了,而孙子朱祁镇继位时年仅九岁,可以说张氏是明朝最有可能专权的一位太后。由于朱祁镇继位时年幼,当时的确有大臣请求张氏依照前朝旧制垂帘听政,但张氏却以“祖制不可违”予以了拒绝,反而以英国公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五人作为皇帝的辅臣,自己则主要悉心教导孙子。
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
正是由于明朝前三位皇后的深明大义,尤其是成孝昭皇后张氏主动放弃垂帘听政,才为后世起了一个好头,使得后宫干政的口子始终未开。
原因之三:明朝特殊的选妃制度,导致外戚实力有限
由于后宫女子的特殊性,他们很难将外廷掌控在手中,因此历来后宫专权,扶植外戚便成为了重中之重,然而由于明朝特殊的选妃制度,导致明朝的外戚能力实在有限,很难出现权力过大的外戚,这自然降低了后宫掌权的风险。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女子,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由于这种特殊的规定,使得明朝皇帝的后妃大多来自民间或底层官员,从而使得权贵丧失了与皇权联姻的可能。
同时,为了防止后妃擅权,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仁孝文皇后徐氏便开始让贵妃学习《慈孝高皇后传》、《女戒》、《内训》等,并作《劝善书》颁行天下,此后后妃学习这些书籍成为定制。这对明朝后妃乃至民间女子的思想形成了极大影响。
这种特殊的选妃制度,使得后妃的外戚势力本就比较弱小,即使受宠能量也极为有限,再加上思想方面的限制,使得培育外戚也成为了一种奢望,这便等于切断了外戚掌权的可能。
原因之四:朝中势力发生变化,皇帝不必依靠外戚
历朝后宫干政现象之所以严重,主要源于皇权与外戚之间复杂的关系,为了皇权的稳固,外戚往往被视为皇权的屏障,尤其是唐朝以前,这种迹象更为明显,这也是两汉后宫干政现象最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源于贵族门阀的存在,唐朝以后随着贵族门阀的衰弱,外戚现象也开始减弱,此后的外戚大多是后宫掌权之后才开始受到重用,因此宋朝以后后宫专权现象开始减弱,当然汉朝吕雉、唐朝武则天和清朝慈禧比较特殊,三人均是皇帝在世时便已经开始参与朝政。
明朝中后期,当皇权和文官集团矛盾爆发之后,由于外戚势力相对较小,再加上外戚同属外臣,与皇帝联系起来并不方便,因此外戚在对抗外臣中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相比之下,宦官与皇帝更加亲近,且是由内廷直接提拔,与外廷无关,因此文官无法阻止其崛起。此外,文官集团对于外戚的防范,也使得外戚集团很难崛起。
因此,明朝的皇权即使受到了文官集团的威胁,也并未像前朝那样使用外戚来进行对抗,事实上明朝外戚夹在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之间,始终谨小慎微,不敢有任何僭越。
如上所述,由于以上四点原因的限制,明朝后宫干政难度极大,更不要说专权乱政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政治运动,而戊戌六君子则是这场运动中最为悲壮的人物。他们因支持变法而被慈禧太后下令处斩,其死状惨烈,令人扼腕。然而,...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12 慈禧太后年轻时美貌探析:后宫中的绝代佳人?在中国晚清历史上,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数十年,对清朝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慈禧太后常被描绘成一位...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11 武则天与慈禧:谁的历史影响力更胜一筹?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和慈禧两位女性以其非凡的政治手腕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人物。她们分别活跃于唐朝和清朝,各自在其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
武则天有男宠吗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11 慈禧太后上位之路:智慧、美貌与机遇的交织在中国晚清历史上,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她从一个普通的秀女,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成为清朝最有权势的女人。那么,慈禧太后究竟是靠什么上位的呢?一、出...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07 李鸿章对慈禧太后的精准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与慈禧太后是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李鸿章作为清朝末年的重臣,曾多次与慈禧太后打交道,对慈禧有着深入的了解。那么,李鸿章是如何评价慈禧太后的呢...
李鸿章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03 慈禧太后如何成功发动辛酉政变:揭秘咸丰帝去世后的宫廷政变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的清朝宫廷。这一事件成为了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的导火索。一、背景铺垫:咸丰帝的政治布局与权力争夺咸丰帝在...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01 李莲英的处世智慧:解析其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清朝末年,李莲英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以其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高超的处世智慧,成为了宫廷内外备受瞩目的人物。一、察言观色,洞悉人心李莲英之所以能够深得慈禧太...
李莲英死亡之谜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01 咸丰帝为何偏爱慈禧?在中国晚清的历史舞台上,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她以智慧和权谋,在政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这一切的起点,都要追溯到她与咸丰帝的深厚关系。那么...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01 慈禧每天起床到上朝为何耗时三四个小时?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统治者,她的日常生活细节一直备受关注。其中,慈禧每天从起床到上朝所花费的三四个小时尤为引人瞩目。这段看似漫长的时间,实则蕴含了慈禧复...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2-27 慈安太后:与慈禧并尊的晚清重要女性在中国晚清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位太后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著称,她们分别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这两位女性在清朝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慈安太后的...
慈安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2-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