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接下来听听历史资料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飞鸟尽,良弓藏”讲的就是在一个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的时候就该收起锋芒了。这句话也常常适用于古代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害怕功高震主的皇帝总是会对有功之臣怀有戒备之心。
哪怕是明君,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难免会有这种想法。例如李世民,他是后人公认的一位知人善任的明君,为唐代的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位皇帝,在他死前也不禁嘱咐儿子要杀了一位功臣。
01
让李世民忌惮的功臣
这个人名字叫做李勣,他是隋末唐初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在隋朝末期,残暴的统治让民众苦不堪言,眼见着隋朝的统治已经日薄西山,各地的农民起义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当中。李勣便是其中一员。
瓦岗军是当时起义军队中比较有名的一员了,而李勣则是瓦岗军的一位猛将。是他在众人被隋军打得魂飞魄散的时候组织起了整个队伍,鼓舞士气让众人赶忙迎战,于是众人士气大增,便在与隋朝的战争中打下了响当当的名号。
随后,李勣和瓦岗军都投靠了李渊,成为了他的得力干将。此后,李勣更是跟着李渊南征北战,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说李勣是唐朝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位开国功臣之一也是不为过的。
正因为李勣与唐朝的江山有着深深的渊源,因此他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李世民。因为古代继承皇位的向来都是嫡长子,虽说李世民也是战功赫赫,但是他不是被立为太子的人选,这难免让李世民心生怨怼:毕竟自己才是为唐朝打下江山的皇子,凭什么不让自己继承大业?
因此,李世民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退位,并且将自己的哥哥也逼死了。为了争夺这个皇位,他还联络了朝中的不少大臣,但是李勣却以不愿意过多参与争夺皇位这一理由拒绝了。
其实这也难怪李勣这样选择,尽管李世民在当时是当皇帝的不二之选,但是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李勣一招不慎,那不仅仅是自己掉脑袋,这时株连九族的大罪。因此李勣在这个当口选择了明哲保身。
或许正因为这个事,让李世民看清了李勣的底线,虽说此后李世民和李勣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但是这让李世民始终是非常忌惮李勣的。
02
伴君如伴虎的李勣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开心的时候,你就是建功立业的大功臣,会被封功行赏,会被赐予金银财宝和大量的封地,但是当皇帝不高兴的时候,大功臣也可能会变成觊觎皇位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总之,在皇帝身边做事,命运如何发展全看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内。而看着对自己的态度捉摸不定的李勣,李世民更是不得不加以防范了。尤其是在自己将要去世的时候,他看着自己尚且羽翼未丰的孩子,更是忍不住立下了嘱托。
李世民明白继承自己江山社稷的李治,他虽然有继承大业的机会,但是却没有继承大业的能力,最多也就是维持唐朝的正常运转,想要在他手里再开拓一个盛世,那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李治没有经历过战乱,他生在和平年代的帝王之家,自然对于权势、谋略都没有很大的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可能在手握重权的时候真压不住一些位高权重的老臣。其实这点我们从后来武则天夺权一事也能够看清楚。
因此,他不得不为孩子的以后做打算。他认为自己尚且对李勣心存忌惮,那更别提儿子了,于是他便告诉李治:李勣这个人你是捉摸不透也镇不住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就杀了他以绝后患吧。
03
恪尽职守的李勣
只是一代开国功臣,怎么能够说杀就杀?况且李勣为人十分谨慎,不会留下任何话柄在他人口中,因此没有个服众的理由自然是没办法的。
于是李世民就建议李治,干脆给安排个看守边塞的活计,如果李勣毫无怨言的接受了,那就正好借此机会将他革职,然后远调,如果李勣没有接受,那就正好以忤逆圣意为由,将他除了。
再说接到命令的李勣,他也明白这是皇帝对自己的试探。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心甘情愿地离开了京都,到了远方去任职。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造福一方,百姓们对他的口碑也都非常好。
看着在远方走马上任的李勣没有任何怨言,李世民和李治对于他的忌惮也少了许多。于是在后来的唐朝建设当中,李治还是将李勣调回了京都,并且请他担任了宰相一职,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哪怕是当上了宰相,李勣仍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他尽心尽力的辅佐李治维持唐朝的运转,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史册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的一笔。
可见,李勣在乱世之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唐朝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和平的年代,李勣也能够尽心尽力的辅佐君王,虽说他没有在玄武门之变中明确的支持李世民,但是此后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的效力已经很明显的说明问题了。
04
总之可见,李世民对于李治的教导是非常高明的,而如何在伴君如伴虎的情况下做到明哲保身,李勣有属于自己的为官之道。而他即便是处于帝王不信任、被贬到外地却仍然能够做到云淡风轻的泰然处之,可见他是非常睿智的。
李勣的为人处世的哲学不仅仅能为我们在职场上打拼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也让我们能够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逆境的时候要放宽心态。这样的为人处世,才能够在最后得到一个善果。否则的话,便会得到一个兔死狗烹的前车之鉴。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们宛如几抹独特的色彩,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她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更与唐朝的政治、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4-08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唐朝为何能迅速统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堪称迅速而高效。从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到公元628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仅用了短短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28 李渊之惑:为何未曾防备李世民?在唐朝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其家族内部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次子李世民,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成为了唐太宗。这不禁让人疑惑,作...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5 李治:被千年时光掩埋的帝王光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或是后世评价的偏颇而被低估。唐高宗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否真的如一些...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3-25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叔侄关系的复杂纠葛与最终决断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无疑是一段充满复杂纠葛的故事。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之间,既...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3-07 平阳昭公主: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女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平阳昭公主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唐朝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唐高祖李渊的嫡女,更是唐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功臣。平阳昭...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07 李世民立储之谜:从李恪到李治的抉择在唐朝初期,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其立储之事备受关注。他曾有意立李恪为太子,但最终却选择了李治,这一决定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和政治考量。一、李世民对李恪的青睐李世...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04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权的背后原因玄武门之变,作为唐朝初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