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为啥唐太宗的嫡三子李治能登上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众多高赞回答,其实忽略了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大臣长孙无忌,另一个是吴王李恪。
李世民本来立了李治为太子,但不久便后悔,关键时刻,长孙无忌及时出面破局但也埋下祸根,主席曾为此评价李世民: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李治登上太子之位,经历了两轮角逐,两次都跟长孙无忌有关。当时前太子李承乾被废之后,角逐开始。李恪在第二轮,这里先不说。
第一轮:李泰VS李治。
这轮角逐中,有两股政治势力展开斗争,分别是以岑文本、刘洎为首支持李泰。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支持李治。
结果李泰实在是不争气,他过于狠辣,先去吓唬李治说他与李元昌关系好,李元昌建议前太子李承乾谋反的事,李治提前知道。
懦弱的李治被吓得坐卧不安,这一定程度构成诬陷,谋反这种事,一旦坐实是要杀头的。
结果传到李世民耳朵里,他就想,我还没死,你就敢这么干,将来做了皇帝岂不是要对兄弟赶尽杀绝?
泰微知之,因语晋王:“尔善元昌,得无及乎?”王忧甚,帝怪之,以故对,帝怃然悟。——《新唐书.李泰传》
正犹豫要不要让李泰当太子,关键时刻,前太子李承乾及时出现补了一刀,李泰彻底没戏。
李承乾对李世民说,他之所以谋反,就是因为李泰想搞垮他,夺取太子之位,所以为了自保,不得不反,(拿了帝位,李泰就搞不了他了)。现在如果立李泰为太子,正好就落入李泰的圈套。
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旧唐书.李泰传》
李世民选太子的核心因素,就是避免日后兄弟相残!
这李泰如此狠辣,不择手段,将来做了皇帝,李承乾、李治必将不保!
太宗因谓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旧唐书.李泰传》
于是立了李治为太子,但同时对李治进行了考察。
结果考察发现李治性格懦弱,过于循规蹈矩,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于是想换人,第二轮角逐由此开始。
第二轮:李治VS李恪。
李世民思来想去,突然想起一个人,他叫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只不过他不是长孙皇后所生,他的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
但是这位李兄实在是一个厉害人物,以至于唐太宗十分喜欢他,他认为所有儿子中,李恪是最像他的一个。
史书上说李恪有文武才,名望很高,
说白了就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而且在朝廷有很高名望。
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旧唐书.李恪传》
李世民对他更是器重,甚至外放到四川做益州大都督,统揽一方军政,作为藩屏,拱卫大唐。
当时的益州省会成都,是仅次于首都长安的大都市,益州又是西南屏障,把如此战略要地交给他,可见器重之极。
李世民这时候思考很久,他觉得李恪是个很合适的太子人选,于是把想法告诉了大臣。
帝初以晋王为太子,又欲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新唐书.李恪传》
结果,长孙无忌以非常强烈的态度反对这事儿,极力推荐李治为太子。
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故无忌常恶之。——《新唐书.李恪传》
犹豫不决的李世民在朝廷重臣的一番强烈耳边风吹动下,又改变了主意,立李治为太子,再也不动摇了!
由此,李治的太子之位稳固下来!但祸根由此种下,几十年后,懦弱的李治面对强势的武则天,一败涂地。
懦弱的性格,过于循规蹈矩,以至于强势的武则天崛起,弄出二圣临朝这种历史奇观。
大唐一度改姓武,并在武则天后期起,连续发生: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
总结。
1.李治能登上帝位,一方面是由于其懦弱的性格和仁慈宽厚的内心,符合唐太宗认为可以避免儿子们手足相残的那种人选。
另一方面,李治的背后有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朝廷重臣支持,政治力量推动也是重要原因。
2.李世民非常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他知道李泰心狠手辣,也知道李治过于懦弱,过于循规蹈矩,同时也清楚李恪文武全才。
可他偏偏犹豫不决,最后仅凭长孙无忌等人一番话就改变了主意,实在糊涂。
李恪乃文武全才,即使登上帝位,李泰、李承乾都无法对他构成威胁,李治就更不用说了,手足相残这种事不大可能发生。
但李世民依然选择了李治,尽管他是个好人,可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因此,毛主席在读到《新唐书.李恪传》时,批注道: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3.不要被一些电视剧带偏了,某些电视剧把李恪塑造成争夺太子之位的权术之人,事实上,此人文武兼备,实为英才。
4.李恪被长孙无忌视作威胁,欲除之而后快,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诬陷李恪谋反,杀之。
多年以后,长孙无忌与武则天在权谋斗争中不敌,也被人诬陷,后来自尽。
长孙无忌整死吴王李恪,褚遂良整死刘洎,有时候,我们受电视剧影响,印象中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
当然,政治家是不能用好人或坏人来衡量的,
但以诬陷这种卑劣手段整死人,实在不符合道义,有失一代名臣风范。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常被视为明君典范,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错杀张蕴古这一事件,却如同一道刺眼的裂痕,揭示了皇权之下司法公正面临的严峻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08 李治的皇后:不同阶段,各领风华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们宛如几抹独特的色彩,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她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更与唐朝的政治、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4-08 唐叔虞与李世民: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唐叔虞与李世民,这两位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却都与“唐”这一国号紧密相连的杰出人物,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唐叔虞作为西周时期晋国的始祖,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病中的战略抉择在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役不仅关乎唐朝西部的稳定,...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李世民为何被尊称为“天可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与开放著称,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其中,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的称谓,不仅彰显了他在...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高阳公主为何钟情于和尚?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高阳公主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选择而备受关注。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之一,高阳公主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然而她却对一位和尚产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武则天为何未给李世民生下孩子?探寻历史背后的真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与李世民的婚姻关系中,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为何武则天没有给李世民生下孩子?一、武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李世民智退突厥:一个烧饼背后的谋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著称于世。而关于他如何用一个烧饼吓退突厥十万大军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了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佳...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朱高煦之梦:能否重演李世民的成功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试图复刻前人的辉煌成就。明朝的汉王朱高煦,便曾梦想着能够重演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之路,夺取皇位,一统天下。然而,历史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高煦怎么死的 2025-03-25 李渊之惑:为何未曾防备李世民?在唐朝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其家族内部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次子李世民,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成为了唐太宗。这不禁让人疑惑,作...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