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宫门,再到李治顺利接班,每一个关口都承载着长孙无忌的智慧、谋略和心血。长孙无忌对大唐可谓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同样,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对他代代礼遇,宠眷甚隆。
李渊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李治即位后,封其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然而,到了显庆四年(659),也就是李治当上皇帝的第十个年头,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被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缢身亡。一代名臣落得如此下场,既让人扼腕,也催人深思。
关于长孙无忌之死,普遍认为是武则天及其党羽下的毒手,原因是长孙无忌曾在唐高宗废立皇后问题上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怀恨在心,便指使许敬宗构陷长孙无忌谋反,继而伺机逼其自尽。这样的观点,看似合乎逻辑,其实不然。
其一,长孙无忌是三朝元老,且是皇亲国戚,武则天虽为皇后,但绝不可能轻易撼动这位人望极高的功臣元勋,更何况是许敬宗之流了;其二,长孙无忌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到了显庆五年(660),武则天因李治患病才开始代理国政。所以,武则天当时即使有杀长孙无忌之心,却无杀长孙无忌之力。
作为唐太宗的第九子,李治除了嫡子这一优势外,要能力没能力,要才干没才干,他能当上皇帝,全靠长孙无忌从中周旋。对于长孙无忌,对于这位有着一定血缘关系的亲舅舅,对于这位把自己推上权力巅峰的第一功臣,究竟是什么让唐高宗迸发出杀机呢?
第一: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
唐高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事件,莫过于废立皇后之争。在这场政治风波中,产生了两派针锋相对政治势力,即以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为代表的支持派,和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反对派。
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虽然在政治上比较失意,但他们善于钻营,见风使舵,看到唐高宗对武则天的眷恋之情,便投奔到武则天麾下,为武则天当皇后摇旗呐喊,充当喽啰;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是一批元老重臣,功劳大,根基深,从内心里反对出身寒微、当过尼姑、且心狠手辣的女人母仪天下。
两派之间实力悬殊,胜败很容易分晓,而当唐高宗这位急着娶老婆的皇帝铁了心非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时,胜败就已经注定。
唐高宗虽然比较懦弱,比较温和,但在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上却相当果决。在中国历史上,向臣子行过贿的皇帝不多,宋真宗是一个,明代宗是一个,开此先河的恐怕就是唐高宗了。
在中国,有身份的人最注重的就是面子问题,就是招呼效应,当皇帝的更甚。银子他收了,儿子也封官了,可长孙无忌就是不肯低下那棵倔强的头颅,反而给前去办事的人一副白眼。话传到唐高宗那里,他的脸往哪儿搁?他能不恼吗?何况,娶谁当老婆,那是皇帝自己的事,长孙无忌这个当舅舅的是添的哪门子堵?
与其说,长孙无忌的立场坚定得罪了武则天,还不如说他的不近人情深深地刺痛了唐高宗。唐高宗虽然老实,但他终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决定了的事,尤其是这种涉及到男女私情的问题上,谁出来反对都是螳臂当车。不久,也就是永徽六年(655)十月,唐高宗“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
唐高宗册立武则天的那天,长孙无忌一伙人有没有去喝喜酒,史籍中没有记载;不过,唐高宗要和他们秋后算账,则是必然的。无论是“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心甚衔之”(《旧唐书》),还是“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新唐书》),但以武则天当时的能量,她也只有暗地里咬牙切齿了。
然而,唐高宗疼老婆是出了大名的,武则天一撅嘴,他自然会出来打抱不平。褚遂良被数次降职,一贬再贬;韩瑗、来济被贬到边州,永远不许进京;于志宁、柳爽被彻底免职;凡是与长孙无忌一起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的臣僚,大多被罢免或疏远。这一大批元老级重臣,如果没有唐高宗点头授意,武则天能扳得动谁?
第二:武则天的蓄意报复
羽翼被一个个剪除了,长孙无忌见识到了唐高宗的面里藏刀;册立皇后成功了,唐高宗由此领略到了皇权的所向披靡。当皇帝这些年来,唐高宗一直生活的比较郁闷,好多事情都是由长孙无忌替他操办的,甚至连他颇为得意的“永徽之治”也被看作是“贞观遗风”。
一般情况下,性格懦弱的人,内心越发要强。唐高宗不愿被唐太宗的光环所掩盖,更不愿处处掣肘于长孙无忌,年龄越大,那种朝纲独断的信念就越强烈,那种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就越突出,废立皇后无疑是反映这种君臣矛盾的焦点。长孙无忌虽然成了光杆司令,但他在朝野的影响力仍是举足轻重。唐高宗想挺起腰杆一言九鼎,必须要除掉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毕竟是长辈,是亲人,唐高宗素以仁孝著称,他不可能因为一些家庭纠纷就狠下心来对亲舅舅实施生杀大权。机会,总会是有的。在皇权专制制度下,谁要是沾上了“谋反”的边,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宗室王公,统统没有好果子吃。何况,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遭到了唐高宗的厌恶。
显庆四年(659),中书令许敬宗为了迎合唐高宗,派人上奏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朝野哗然。对于这桩大案,唐高宗先是“惊”,继而“泣”,可他既没有找来长孙无忌当面对质,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取证,就把亲舅舅发配到了黔州。这种处置结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唐高宗内心已经默许了许敬宗的诬告。
长孙无忌“性通悟”,不难想到是谁下的黑手。为了大唐,长孙无忌呕心沥血了一辈子,如今落得这步田地,如此大的反差换了谁都可能一蹶不振。其实,当政治生命被无端扼杀的时候,长孙无忌这个政治人物就已经死了大半个了。
三个月后,唐高宗派人复合此案,长孙无忌在袁公瑜等人的“暴讯”下被逼自缢,享年六十三岁。长孙无忌死后,朝中再也无人能与武则天抗衡,此后,武则天一步步染指权力,最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周,唐朝国祚一度中断。唐高宗逼死长孙无忌,本想着就此独掌大权,但最终却被以武则天为首的新的政治势力架空。这,恐怕是唐高宗在逼死长孙无忌时所没有想到的。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唐高宗李治的长子李忠,虽未如一些帝王般在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广为人知的辉煌篇章,但他的生平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初唐宫廷斗争的残酷与...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4-15 李治的皇后:不同阶段,各领风华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们宛如几抹独特的色彩,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她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更与唐朝的政治、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4-08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唐朝为何能迅速统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堪称迅速而高效。从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到公元628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仅用了短短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28 李渊之惑:为何未曾防备李世民?在唐朝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其家族内部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次子李世民,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成为了唐太宗。这不禁让人疑惑,作...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5 李治:被千年时光掩埋的帝王光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或是后世评价的偏颇而被低估。唐高宗李治,这位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否真的如一些...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3-25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叔侄关系的复杂纠葛与最终决断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无疑是一段充满复杂纠葛的故事。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之间,既...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3-07 平阳昭公主: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女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平阳昭公主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唐朝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唐高祖李渊的嫡女,更是唐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功臣。平阳昭...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07 李世民立储之谜:从李恪到李治的抉择在唐朝初期,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其立储之事备受关注。他曾有意立李恪为太子,但最终却选择了李治,这一决定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和政治考量。一、李世民对李恪的青睐李世...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