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孝庄和雍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孝庄临终前留下遗言,康熙临死前未破,38年后,雍正却轻松破解。
我们都了解,封建制度的实质就是以宗法为中心的父权制度,在过去,女人的身份比男人要低,在大多数王朝,官员和宰相都是男人的特权。
但即便如此,在历史上仍有许多卓越的政治家人物,如清代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氏经历了四代皇帝,在政治上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她在弥留之际,曾经写过一段话,康熙陛下到了晚年,都没有找到任何可以破解的办法,最后被雍正轻易地化解了,这是怎么回事?
孝庄之死,康熙进退维谷
康熙二十六年12月,昭圣太后孝庄病重,从清庭内宫传出。
康熙帝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往了自己的母亲,日以继夜地伺候着。
康熙帝从小与孝庄相依为命,父子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孝庄病了以后,康熙便不顾自己皇帝的尊贵,带着众位王侯,徒步前往天坛,只求自己的一片忠贞,可以让老天有所触动,延长自己的生命。
康熙为了保住外婆的性命,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我幼时失去倚重,随祖母而去,三十多年来,悉心教导,终于有所成就。没有祖母和太后,我们永远也不会有今天,我们的恩情,我一辈子都无法还清,我愿意冀增你的寿元。”
由此可见,孝庄在康熙心里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
不过,即便是上古皇帝,也不是“天子”,自然不可能被人为改变。
而且,孝庄太后如今已是六十多岁,经历了四次大周王朝,在世人看来,她的年纪也不小了。
不管康熙帝怎么说,孝庄太后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康熙去世的那段时间里,孝庄太后一再强调要让他以江山为重,后世猜测,可能是顺治帝对自己的感情太过看重,让孝庄太后对自己的感情耿耿于怀,这也是为什么她教导皇帝的时候,希望他能把大清江山作为第一要务。
康熙二十六年12月25日,孝庄皇后七十五,平静而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传说,原本应该被埋葬在这里,但她的最后一段话,让两国的皇帝都陷入了困境。
孝庄太后在弥留之际,叮嘱康熙:“太宗山陵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不能轻易触碰,而且我也不想让你和你的儿子离开,不如就在你父皇墓旁选个地方安息。”
孝庄太后在弥留之际,回首往昔,也对康熙这位从小养到大的孙儿,赋予了高度的评价,每一句话,都是关于江山,关于国运,关于自己的遗愿。
孝庄太后大概也没料到,这一段话,会让她这个最疼爱的外孙,一直耿耿于怀。
谁都了解,生者为母,死于同一屋檐下,就算是在三妻四妾的封建时代,夫妻同寝,也是一种身份的体现。
清代太后去世之后,都会被安葬在先皇的陵墓中,与先皇合葬,这就是皇帝和皇后的墓室。
但孝庄在最后一句话中,对自己的坟墓有了新的计划,所以康熙很为难,一边是祖训,一边是奶奶的遗嘱,不管是选择哪一种,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康熙帝左思右想,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妥协。
他封了她的外甥——孝庄仁宣诚宪,天启圣文,也就是孝庄文氏。
按照她的意愿,她的棺木不会被送到盛京与皇太极一起埋骨,而是放在了京东东陵,将孝庄的寝室和东王殿五座建筑在昌瑞山脚下,取名为“暂安奉殿”。
然而,大家都了解,这是一种暂时的办法,一个国家的人,怎么可能永远留在这里,这就是康熙想要让奶奶满意,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时机。
但即便是康熙帝,也没有料到,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三十八年,直到他的长子——乾隆皇帝登基之后,这个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孝庄太后过世后,康熙帝几次三番地按照她母亲的意愿,为她建造一座新的坟墓,但被王氏皇室反对。
康熙帝不想违逆外婆的意志,也不想跟其他皇族作对,只好把孝庄太后的棺木放在了临时的静室里,这里是孝庄太后生前最喜欢的地方。
但他没有料到,直到康熙皇帝驾崩,这个难题都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
乾隆皇帝诏书
1725年,乾隆皇帝下令,暂时将孝庄文的棺木埋葬于此。
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许多皇室成员和满族官员的不满,如果这件事真的那么好办,康熙帝早就在三十八年前就把自己的外婆给埋了。
然而,这个一直以来都是康熙帝头疼的问题,乾隆皇帝早就想好了,孝庄文皇后的陵墓位于昭陵西侧,皇帝陛下下令将它命名为“昭西陵”。
从地理上来说,昭陵和昭西陵相连,如果将它围在东陵的风水壁上,只会成为一道屏障,如此一来,孝庄便会被埋在地下,与皇太极合葬一处,也能完成她的心愿,一举多得。
虽然皇族内部还有很多人不同意,但孝庄文氏去世三十八年了,按照古代的传统,人们都会把自己埋进坟墓里,尤其是太后,所以虽然有很多人反对,但并没有康熙帝那么坚定。
而且,在康熙登基的时候,皇帝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加上雍正帝早就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很多长老都选择了无视。
这件困扰了康熙帝数年的难题,总算是迎刃而解,孝庄文后的最后一句话,也算是完成了。
孝庄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孝庄文后的最后一句话,不但让康熙帝困惑了数年,也引起了历代历史学家的猜测。
至今,历史学家对此有三种猜测。
首先,按照孝庄文帝母的遗言,她觉得皇太极早已过世多年,若是她和他一起下葬,必然会大兴土木,到时候,必然会惊动孝庄文皇后,不愿与她同葬。
而另一种,就是充满了浪漫的味道。
传闻中,孝庄文帝和多尔衮曾经有一段感情,但自从进宫以来,她就一直得不到皇帝的欢心,即便是在皇帝陛下过世的时候,她也一直支持着自己的孩子坐上了王座,所以,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多尔衮埋骨。
这一说法虽然在民间流传最广泛,但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支持。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当时流行了一种叫作“火化”的习俗,据说那时候要跟皇帝一起入土为安,也得先将其火化,然后再将其埋入昭陵,不过孝庄文皇后却不同意,所以在死前就写了这样一句话。
这三种说法都是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看法,但对孝庄文后的最后一句话,却没有任何证据。
四大君主,三大皇帝
孝庄文氏在她的生命中,不但先后经历过四次大汗,还帮助过三代皇帝,并且一手栽培出了满清盛世的皇帝康熙,她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嫔妃,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女政客。
她本来是科尔沁蒙古的一个大世家,后来与皇太极结了婚,做了侧福晋,后来皇太极成了皇帝,就把她封为了庄夫人,排在了四个妃子的后面。
虽然后人对这名神秘的女人赞不绝口,可是按照历史上的说法,孝庄文皇后并不得宠,甚至连继任的皇帝都没有得到过她的宠爱。
一直到皇太极离世,孝庄文帝母继位,与多尔衮一同继位,她的传奇人生,终于拉开了序幕。
但是,后世的人们更关注的是她与多尔衮的恩怨纠葛,而忽视了她在顺治帝登基前对清代的功勋。
孝庄文皇后虽然并不怎么得宠,可是她的才智早在蒙古各大部族之中流传开来,虽然她是蒙古世家,可是她深知将所有的汉族联合起来的重要性,所以当皇太极刚刚登基之时,她便向皇帝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1643年,皇帝驾崩,顺治帝君登基,多尔衮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是他一直在外面打仗,统一天下,孝庄文帝后才是最有权势的人。
在这段时间里,朝野上下齐心协力,征伐天下,平抑民脂民膏,稳固朝局,可以说,孝庄和文皇后都是在朝堂之上坐镇的。
有历史学家说,孝庄文皇后有能力和能力,可以做下一个武则天,但她却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但顺治帝继位后,废掉了过世的多尔衮,又用他的汉人,和汉族的王妃走得很近,再加上他对孝庄的偏爱,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
也许孝庄文后身为大清的皇太后,也算是对满族皇室了,可是身为女儿身,却不被夫君所宠,又与自己的孩子疏远,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幸。
养育康熙,培养英主
虽然孝庄文后与顺治帝的关系并不好,但康熙帝对她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康熙帝的生母,是八旗人,初时颇得董鄂妃欢心,但进宫后,却是越来越得不到皇上的欢心,她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康熙。
康熙帝是顺治的老三,又不是嫡系,又是顺治帝最疼爱的董鄂妃,所以对他的照顾并不是很好。
孝庄文皇后虽然不喜欢汉人的后宫,可是对于这个孙子,她还是很喜欢的。
后来康熙得了一场大病,但被人医治,安然无恙地逃了出来,孝庄文皇后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1661年,顺治帝24岁时病故,他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张画像,将王位交给了黄三子,后来去世了。
康熙即位时年仅八岁,因生怕皇帝年幼,国家猜忌,特意委任四个辅政官,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都想在康熙帝登基前,四个人互相扶持,互相牵制。
从那以后,康熙帝虽然只有八岁,但每天除了看书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由孝庄和文皇后来教导。
康熙帝幼时得不到父王的宠爱,十岁那年生下了一场大病,孝庄文太后可谓是他年轻时最宠爱的人,所以孝庄文后去世,康熙帝才会那么难过。
康熙十四岁便活捉了敖白,他的勇气和勇武绝非与生俱来,孝庄和文太后更是悉心悉心地悉心栽培,康熙执政以来,不管是行事作风还是行事作风,都与孝庄文皇后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康熙对孝庄文的影响力,比他父亲顺治帝还要大得多。
西陵清昭
康熙帝是个讲义气的人,十岁的时候,母亲佟佳氏病危,他日夜操劳,亲自为她熬制,博得了满朝文武的赞誉。
后孝庄太后重病,康熙帝茹素为她祈祷了好几天,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她的健康,这是何等的仁慈。
然而,孝庄文后的遗言,让康熙帝在三十八年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个人感情上来讲,康熙帝当然更希望完成自己的母亲最后的心愿,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又无奈,只好选择了妥协。
直到死,他都没有找到办法,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好在雍正帝登基后,明白了自己的父王心中的疙瘩,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完美的办法,那就是将孝庄文王后埋葬在地下,然后在这里建立自己的陵墓,取名为西陵。
1725年,也就是乾隆皇帝和孝庄结婚一百年,乾隆皇帝特意挑了一个特别的日子,借着孝庄和文皇陛下暂时休养生息、生儿育女的名义,把这里改名为西陵。
康熙三年二月三号,孝庄文太后于十二月十一日下葬。
昭是清代的第二个女皇的陵墓,它的规格之高,不但体现了孝庄文后对清廷的功勋,同时也体现了历代皇帝对她的政治才能。
在这些建筑中,西陵的许多地方都与女帝的陵墓有很大的差别。
清代的陵墓,不管是皇后的陵墓,还是皇后的陵墓,都是尖顶的,唯一的差别就是单檐和重檐,只有昭的正殿,才会有庑殿顶,才能彰显出它的尊贵和尊贵。
而在清代,每一座陵墓的四周,都只是筑起了一堵城墙,而昭西陵,则是由两面城墙组成,这也是整个清陵中,唯一的例外。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平定三藩之乱无疑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不仅彻底消除了内部的反动势力,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清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3-31 范文程:明末清初的关键人物与评价范文程,这位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政治家、谋略家,是清朝初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明清两朝,以其卓越的才智...
康熙的儿子们 范文程 2025-03-03 康熙祭拜朱元璋:彰显仁德与巩固统治的深意在中国历史上,康熙皇帝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著称。他在位期间,不仅平定了诸多内乱,还积极发展经济、文化,为清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康熙皇...
朱元璋多少岁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2-26 历史上的廉吏于成龙:事迹真实可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官员,其中于成龙便是备受赞誉的一位。他以清廉正直、治理有方而闻名于世,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廉吏”。那么,于成...
康熙的儿子们 于成龙 2025-02-26 费扬古:功勋卓著的将领之终章费扬古,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正直的品质,在平定三藩之乱和征讨噶尔丹的战役中立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2-25 雍正与宜妃:母子情深背后的政治嫌隙在清朝康熙、雍正两朝的历史画卷中,宜妃作为康熙帝生前盛宠的妃子,其地位一度显赫。然而,随着康熙帝的驾崩和雍正帝的即位,宜妃的命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雍正帝对...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2-22 孝庄皇后: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在中国清朝初期,孝庄皇后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草原贵族之女到清朝的皇后、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2025-02-18 外国人眼中的康熙皇帝与中国人眼中的康熙皇帝之比较在历史的长河中,康熙皇帝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对于这位传奇帝王,外国人与中国人眼中的形象却存在显著的差异。一、外国人眼...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2-18 宜妃:康熙宠妃与雍正的针对之谜在清朝康熙年间,宜妃以其美貌与聪慧,赢得了康熙帝的深深宠爱,成为后宫中备受瞩目的存在。然而,随着康熙帝的驾崩,宜妃的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特别是与雍正帝之间...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2-07 孝昭仁皇后出身高贵,康熙为何却对她情感疏远?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作为清初开国五大臣之一弘毅公额亦都的孙女,辅政大臣、果毅公遏必隆的次女,其出身之高贵,在清朝后宫中堪称翘楚。然而,尽管她拥有如此显赫的家世,...
康熙的儿子们 孝昭仁皇后 2025-02-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