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是唐太宗历史米的第四子,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李泰,字惠褒,小名青雀。公元620年,李泰出生于长安。李泰出生的时候,他爹李世民刚刚打垮了山西的刘武周,马上要去打洛阳的王世充。在李泰出生之前,李世民其实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李泰的同母哥哥李承乾;另外两个,则是李世民的两个庶子,李宽和李恪。
不得不说,李世民除了打仗厉害之外,在生孩子这件事上也挺厉害的。李世民一共生了14个儿子,21个女儿,总计35个孩子!这要是放到现代,李世民得被计划生育部门罚到破产。而且,李世民的嫡长子,同时也是长子的李承乾,生于公元619年,而李泰则是生于公元620年。也就是说,李世民在短短一年之内,生了四个儿子!
这个生育力,也真的是没谁了……
李泰出生的时候,他爹李世民还只是个秦王。不过,当时的李世民,在朝中已经权势极高,成了唐朝军方的领袖。而在李泰出生还未满周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在洛阳大战当中,一战定双王,而后被封为天策上将。再后来,李世民就开始对太子之位发起冲刺。终于在武德九年,一场玄武门事变后,当上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李泰的童年,就是在这样波诡云谲的斗争当中长大的。不过,因为父母的保护,李泰其实并未受到什么冲击,反倒是度过了一个十分快乐的童年。在李泰7岁那年,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李泰也由一名亲王之子,变成了一名皇子!
贞观二年,李泰被改封为越王,同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兼任十六州的军事监察,封地遍及22个州。三年之后,12岁的李泰又被加封为左武侯大将军。13岁加封鄜州大都督,15岁加封雍州牧,17岁改封为魏王。
有个好爹,就是这么霸气!寻常官员奋斗一辈子,都未必能得到的官位,对于李泰来说,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赏赐而已。这也难怪,毕竟对于当时的李泰来说,天下都是他家的。而这些官职又都只是虚领,只有官位而不用参与实际工作。说白了,李世民给自己儿子封这么多官,其实不过就是想多给儿子一些零花钱而已。
给了李泰虚衔,就可以让他直接从朝廷那边领俸禄。既能拿钱,还不用李世民从自己后宫的腰包里掏钱,这笔账还是很划算的。
对于李泰这个嫡次子,李世民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偏爱。而且,李世民对于李泰的偏爱,和其他皇子都不太一样。就拿太子李承乾来说,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李世民当然也很爱。但是作为太子,李世民更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储君。所以在教育方面,李世民对李承乾极为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相比李承乾,李泰的日子就要好过了太多。一方面,李泰作为嫡次子,从法理上来说,将来和皇位并不沾边,所以李世民对他要求也没那么严。另一方面,李泰是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所生,这个身份不管在情感上还是在制度上,也都远不是其他皇子能比的。
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还不仅仅是在于多给钱而已。贞观十年,李泰年满16岁。按照唐朝的宗藩制度,所有皇子成年之后,需要去自己的封地就藩,或者去外地担任官职。李世民的其他庶子,都遵守了这个规定。然而对于李泰,李世民却格外下令,让李泰留在长安担任闲职。
当然,李世民之所以破例让李泰留下,也不光是因为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一年,李泰的生母,李世民的正妻,长孙皇后,因病去世了。
长孙皇后的死,对于李世民乃至对整个唐朝历史来说,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长孙皇后很早就嫁给了李世民,和李世民感情极好,伉俪情深。很多时候,李世民盛怒之下,听不进别人的劝谏,唯有长孙皇后能够进行规劝。而且,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对自己的子女教导的也是极好,让李世民可以无需操心自己的后宫之事。
然而,随着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的后宫开始出乱子了。
首先,没了长孙皇后的压制,李世民的后宫没了正宫娘娘,后宫娘娘们之间就开始明争暗斗了。就在长孙皇后去世一年多以后,武则天入宫了。其次,没了长孙皇后的沟通,以后李世民就只能自己教育孩子,而李世民又是一个典型的严父,只知道对太子李承乾严苛要求,导致父子二人关系越来越差,这也注定了后来的那个悲剧。
事实证明,再回搞事业的男人,身后也需要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女子支持。而当那个女人消失之后,再厉害的男人,也会频频犯错,不复当年的英明神武。
而对于李泰来说,长孙皇后的去世,更是一个重要的命运转折点。这一年,因为长孙皇后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李世民破例让李泰留在了长安。此后不久,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李世民就更不舍得让李泰离开了。一方面是因为,李泰需要给长孙皇后守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世民不忍长孙皇后的儿子再离开。
但李世民这一时的心软,却为后来的悲剧奠定了基础。
李泰破例留在京城之后,李世民依然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偏爱,甚至因为长孙皇后的去世,而更加偏爱她的三个儿子。长孙皇后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是太子李承乾,次子是李泰,三子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当时李承乾身为太子,李世民虽然也很爱他,却往往以严厉的一面示人。而李治年龄尚小,有些事情还不懂,所以这种偏爱也没有特别明显。唯有李泰,享受到了远超其他皇子的宠爱。
比如,李世民曾想让李泰搬去武德殿,在武德殿生活。李世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武德殿距离李承乾的东宫很近,距离李世民的寝宫也很近,父子之间可以经常见面。但李世民当时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武德殿的重要意义。
武德殿,距离东宫极近。让李泰搬去武德殿,会对外释放一种信号,让人误以为李世民想要改立李泰为太子。
李世民当时这样做,可能真的只是出于想要和李泰多见面的缘故。不过,就在李世民刚刚下令之后,魏征就及时进谏,提醒了李世民,后来李世民也收回了这道命令。但这件事,却成了后来很多事情的一个开端。
李世民的这个举动,落在李承乾和李泰两人眼里,会具有更多的意义。在李泰看来,这或许是李世民想要换自己做太子的征兆。而对于李承乾来说,同样也是如此。于是从这时开始,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二人之间,开始出现了矛盾。
此后的几年里,李世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赏李泰。但同时,李世民其实并没有想要换太子的意思,所以并没有给李泰任何实权。而李泰本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未去争权,而是向文学大师的方向发展。而李世民也鼓励李泰向这个方向发展,在李世民看来,这样既能给李承乾一些压力,同时也能让李泰不至于成为一个纨绔王爷。
然而,所有的这些,落在李承乾眼里,就是截然不同的意味了。
在李承乾看来,李泰的成长,以及李世民对他的偏爱,已经从根本上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而且,此后不久,李世民又正式下令,在李泰王府内设置文学馆,找了一堆大儒过来,和李泰一起搞学问。
这件事,看似很正常。只是找几位大儒,一起写几本书,怎么看都和太子之位不沾边。但问题是,这事放在唐朝,尤其是放在贞观年间,意义可就截然不同了。
当年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将之后,李渊也曾意识到,李世民兵权过大,所以开始限制李世民的兵权,让李世民留在长安,做一个闲散王爷。而李世民为了让李渊和李建成安心,同样也在自己的天策府内,建立了一个文学馆,以研究学问为名,找了十八位大儒过来。
然而后来,这十八位大儒,成了李世民夺嫡大战当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帮李世民策划了很多很多事情。李世民登基之后,这十八位大儒,除少数几人之外,几乎都当过唐朝的宰相!
那么,如今李世民帮李泰组建文学馆,是否也有和当年一样的意思呢?
如果这个时候,长孙皇后还活着,完全可以将父子三人的心思,全都以温和的形式传达给对方。但是,因为长孙皇后已经去世,父子三人之间,想要了解对方的心思,只能靠猜的。
矛盾就这样越来越大。
贞观十五年,李泰在那些大儒的帮助下,编出了一本叫《括地志》的书。这本《括地志》,大致可以理解成唐朝版的地理百科全书。这部书被编完之后,李泰的声望瞬间大涨,从一个闲散王爷,一跃成为当世大儒。这个变化,更是让李承乾如芒在背。
在这种压力下,李承乾终于开始考虑,要不要留下一些后手。恰好在这个时候,唐朝大将侯君集,也有了支持李承乾造反的意思。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正式进行谋反的一系列准备。
然而,就在双方即将准备正式实施计划之前,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改变了这一切。当时李世民的另一个庶子,因为同样受不了李世民的严苛管教,所以直接在自己的封地内起兵造反了。这次谋反,自然以失败告终。但在失败之后,当刑部进行审讯的时候,却意外牵扯到了太子府的属官。此后,从这名太子府属官口中,刑部官员意外审讯出来,太子李承乾竟然也有谋反计划!
这下,问题大了。
李承乾和李佑不同。李佑只是一个王爷,死了就死了。但是李承乾谋反之后,李世民只能废掉他的太子之位,这事会从根本上改变唐朝的未来。
消息传出之后,朝野上下,瞬间哗然。
谁都不知道,李世民最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不过毫无疑问,不管李世民怎么处置,这事都注定将影响深远。
当所有人都在观望的时候,身为父亲的李世民,其实是最痛苦的。
不管是以皇帝的身份,还是以父亲的身份,此时的李世民其实都被伤透了心。作为父亲,自己最疼爱的儿子,要造自己的反,这种痛苦自然可想而知。而作为皇帝,李世民则是被自己的太子背叛,这就证明他之前十几年的统治,都是失败的!
一个皇帝,连自己的儿子都管不好,怎么管天下?
但是,就算李世民再怎么痛苦,李世民仍是不得不最终下令,废黜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一个谋反的太子,是绝对不可能继续做太子了。但废黜之后,如何对待李承乾,接下来又该立谁做太子,这同样更让李世民头疼。
就在这个时候,李泰跳了出来。
此时的李泰,开始竭尽全力恳求李世民,立自己为太子。在李泰看来,李世民原本就最宠爱自己,此时李承乾又犯了致命错误,而自己又是嫡次子。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自己都该被无条件立为太子。为了让李世民同意,李泰甚至宣称,自己将来去世之后,不会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而是会直接杀了自己的儿子,立老三李治为下一任皇帝。
李泰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的恳求,反倒是起了相反的作用。
此时的李世民,正在发愁如何处置李承乾。而李泰的出现,却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李泰做了太子,以后当上皇帝。以李承乾和李泰之前争过太子的经历,李泰登基之后,是绝对不可能放过李承乾的。也就是说,只要李世民想保住李承乾的命,就一定不能立李泰做太子!
但这样一来的话,除了李泰,又该立谁做太子呢?
这个时候,李世民也没了主意,只能向自己的亲信兼大舅哥长孙无忌询问。而长孙无忌给出的答案,则有些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并没有给出实际的建议。但李世民能听得出来,长孙无忌其实已经给了他答案:你愿意立谁我不管,但必须得立嫡子,必须得是我妹妹生的儿子。
这下,李世民知道该怎么做了。
除了李承乾和李泰之外,自己和长孙皇后还有一个儿子啊!只要立老三为太子,老大和老二就都能活下来了啊?!
于是,李世民当即下令,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李治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推上了太子之位。而李泰机关算尽,非但没有成功,反倒是等来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李世民的这道圣旨,严厉的斥责了李泰之前谋取太子之位的做法,直接废了李泰的魏王之位,改封为东莱郡王。
此时的李泰,无疑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这场李家内乱当中,其实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所有人都是输家。就连稀里糊涂被立为太子的李治,其实也是输家。因为在他之前的人生当中,从来没人告诉过他以后他会做皇帝,他根本没接受过相关的教育。所以,这也为李治后来经历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
经过这场立储风波之后,李世民终于狠下心来,将李泰赶出了京城,赶去自己的封地。不过,李世民就算赶走了李泰,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挂念着自己的儿子,经常会想起李泰。
然而李世民怎么都不会想到的是,他如此处心积虑,最终还是没能保住两个儿子的命。李承乾被废之后,被李世民下旨流放黔州,结果刚刚到黔州之后,就因病去世了。而李泰这边,则是在李世民去世三年之后,同样因病去世。
永徽三年,李泰去世于封地,终年33岁。李泰死后,李治以最高标准为他举行葬礼,完全超越了他应得的规格。但是,对于李泰的死,后世始终存在争议。很多人都说,李泰或许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李治下的黑手。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李泰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他一度宠冠诸王,才华横溢,却因皇位之争而卷入政治漩涡,最终黯然离世。一、宠冠诸王的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14 窦皇后与李世民:母仪天下与千古一帝的母子情深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窦皇后与李世民这对母子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窦皇后,作为李世民的生母,以其贤德著称;而李世民,则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成为千古一帝。窦皇...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11 李世民最漂亮的丹阳公主:一段传奇背后的爱恨纠葛在唐朝的璀璨星河中,李世民的众多姐妹里,丹阳公主以其绝世容颜和跌宕人生脱颖而出。她宛如一颗耀眼却略带哀愁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娇俏公主,初绽芳...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11 唐太宗错杀张蕴古:皇权阴影下的司法警示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常被视为明君典范,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错杀张蕴古这一事件,却如同一道刺眼的裂痕,揭示了皇权之下司法公正面临的严峻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08 唐叔虞与李世民: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唐叔虞与李世民,这两位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却都与“唐”这一国号紧密相连的杰出人物,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唐叔虞作为西周时期晋国的始祖,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病中的战略抉择在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役不仅关乎唐朝西部的稳定,...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李世民为何被尊称为“天可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与开放著称,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其中,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的称谓,不仅彰显了他在...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高阳公主为何钟情于和尚?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高阳公主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选择而备受关注。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之一,高阳公主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然而她却对一位和尚产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武则天为何未给李世民生下孩子?探寻历史背后的真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与李世民的婚姻关系中,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为何武则天没有给李世民生下孩子?一、武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李世民智退突厥:一个烧饼背后的谋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著称于世。而关于他如何用一个烧饼吓退突厥十万大军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了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佳...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