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唐朝 >  李世民想要立太子,为什么不考虑李恪或李泰?

李世民想要立太子,为什么不考虑李恪或李泰?

时间:2022-10-28 15:12:34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李世民有那么多儿子,优秀者也不少,那么后来李承乾因重大过错被贬,重新选太子时,为什么不考虑李恪或李泰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解其中原因,接着往下看吧~

太子遭废

生于皇室无异于含着金汤匙出生,但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危险。尤其是生为皇子,在皇帝立储的时间内须斗智斗勇,才能保全自己。至于谁能坐上皇位,除了依仗母妃之外,还需得皇帝宠爱。

李世民膝下有十四位皇子,为避免爆发惨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确立太子人选时,李世民也考虑了很久。

最初按照传统,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的第一人选。从他的名字也可看出,从出生就以被李世民视为未来的接班人。但在多年后,李承乾却被贬为庶人,太子之位落入其他兄弟手中,实在唏嘘。

李承乾被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对他的培养十分上心。


不仅要求他认真读书,同时还找机会让他接触朝政,希望他将来能够好好接班。

但李承乾毁于心急,明明已坐上太子之位,还是担心其他受宠的兄弟会与他争夺。为了杜绝后患,他在试图暗杀另一个皇子李泰失败之后,想到了逼宫。

这一招在多年前,他的父皇李世民也曾用过。但李承乾并没有李世民那般有谋略,李世民亦不比昔日的李渊,尚未开始逼宫,计划就被李世民得知了。

虽然昔日自己也是靠着铲除兄弟才有了继位的机会,但等到自己做皇帝时,却实在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手足相残。

李承乾意图造反本该处死,李世民虽对他失望透顶,但毕竟也曾是他最器重的儿子。最终下不了手处死李承乾,只是将他贬为庶人流放。

杜绝后患

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只得再挑一个儿子为储君。除了李承乾之外,还有两个嫡子,分别为李泰、李治。此外,第三子李恪虽为嫡子,也深受李世民看重,三人都在李世民的考虑之列。

李泰与前太子李承乾一样,同为长孙皇后所生,是李世民的嫡次子,也是最受宠爱的儿子。

李泰自幼聪慧,聪敏绝伦,深得祖父李渊喜爱。因此,出生之后,他的爵位也比应有的高得多。本来只能是从一品郡王,在祖父的宠爱下成了正一品的卫王。

只可惜生来是嫡次子,在兄长李承乾之下,本毫无继位的可能。在李承乾被废之后,按传统李泰将成立储的首选。为了让李世民选他为储君,李泰甚至许下承诺百年后传位给弟弟,不会只将皇位留给儿子。

但这样虚假的承诺在李世民面前根本不算数,此后李泰暴露出更多毛病,使得李世民动摇了立他为储的想法。因多年受宠,李泰品性大变。

且其虽装出一副恭敬的样子,还是让李世民看穿了他的野心,且对其他兄弟有明显敌意。

李世民对李泰极为宠爱,连朝中臣子也看不下去了。他虽为一代明君,能接受臣子对自己的批判,却不能接受臣子说李泰的不是。

日子久了,朝中臣子对李泰也十分有意见,让一个被宠坏了的皇子继位,绝非好事。

此后臣子多有在李世民面前提起,李泰非继位良选。逐渐冷静下来的李世民,对李泰“杀子传弟”的虚假承诺也起了反感,才将大臣的话听了进去,没有执着于改立李泰为储。

李泰正如昔日的李世民,被压于兄长之下,想继位只能靠夺权。亲自谋划了玄武门事变的李世民,担心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自己身上,后期对李泰也有所防备。

有李承乾的例子在前,李世民为避免再有兄弟相争甚至相杀的事情发生,选择了李治为太子。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性格较温和、软弱的李治为储君并且继位之后,想必不会残害其他兄弟。而若是其他野心较大的儿子继位,恐怕就会将其他兄弟赶尽杀绝了。

除了求稳之外,李泰和李恪不能成为继位者的原因,还在于缺乏大臣的支持。长孙皇后的兄弟长孙无忌,很大程度影响了李世民对继位者的选择。

国舅反对

李恪身为李世民第三子,虽不是嫡子,但一度成为了李世民的立储人选。

李承乾被废之后,李世民在长孙无忌的提议下立李治为储。但不久后,李世民便发现李治软弱的缺点,担心其不能守帝王之业,便想重新立储,他的首选便是吴王李恪。

但立储毕竟是大事,李世民做出决定前还是询问了大臣的意见,包括国舅长孙无忌。一听李世民要废李治、改立李恪,长孙无忌立即表示不妥,且直言李恪不能担任太子重职。

长孙无忌为长孙皇后兄弟,也是李治的亲舅舅,自然偏向于李治。倘若支持改立李恪为储,那么日后李恪继位,长孙家也将不再有现如今的辉煌。情理之中,他必然支持亲外甥李治。李恪为其他妃子所生,势必受到长孙无忌的排挤。

至于同为亲外甥的李泰,相比李治,则显得太难操控。虽为自己的亲外甥,但毕竟君臣有别,让更为强势的李泰继位之后,长孙无忌或许难再爬得更高。而软弱没有主见的李治,必然能让亲舅舅掌握更多大权。

权衡利弊之后,即便明知李泰更有为君之才能,长孙无忌还是力阻李世民立他为储。国舅的这一番意见,对李世民的抉择也起了一定影响。

长孙无忌为何力荐李治,李世民并非不知他心中所想。李世民看不上李治软弱无主见,可李泰与李恪若继位,恐再爆发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对此李世民已心力交瘁。且李承乾与李泰皆为李世民宠爱的儿子,不愿见疼爱的儿子遭迫害,李世民最终只能选择“最安全”的一个人选,看似人畜无害的李治。

李治继位之后,确实没有迫害昔日的手足。但李世民低估了立软弱者为君王的后患,在李治统治后期,大权旁落,天下几乎已为武则天所有。为选储君思虑良久,历经多年才做出的决定,如今看来似乎也并非良策。

李世民贤明聪慧,但在他生前还是未能选出最合适的继位者。倘若有知,想必也会为此懊恼不已吧。

人物: 李世民 李恪 分享 上一篇: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篇: 文成公主结婚八年就守寡,之后的三十年日子过得怎么样?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