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张国历史上的大统一朝代,由隋文帝杨坚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历史上的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秦朝因为是历史上首次统一整个天下,没有治理经验,推出的有利于统一的政策也需要时间来检验。加之秦始皇死的早,还没来得及消除掉六国贵族的影响力,所以秦始皇这个强势领导人一死就天下大乱。而隋朝在隋文帝时天下还是相对平静的,除了初期为了统一南方有比较大的战争行为外,国家还算是安定祥和,可为何到了隋炀帝主政后,短短几年间就天下大乱?隋炀帝做了什么事让天下人都反对他?
众所周知,隋朝是皇族和关陇门阀世家共治天下的典型朝代,隋文帝称帝前自己就是关陇世家中的一员,在隋朝,皇族在政治上、军事上以及财政上都受制于实力强大的关陇门阀世家,世家们有属于自己的庞大的土地储备和寄生在这些土地上的人口,有自己的私军,掌握着天下间绝大多数的财富,还完全垄断了天下间的货物流通,在这样的局面下,皇族要想推行什么政策首先要考虑到世家的利益,如果违背了他们的利益,推出的政策就将阻力重重。
这样一个君弱臣强的情况是任何一个皇族都不能忍受的,何况是隋炀帝这样一个有着莫大抱负的皇帝。因此隋炀帝登基后开始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针对着削弱世家这一目的而来的,其中最显眼也最刺激门阀世家们跳脚的政策主要有四项:
第一:迁都洛阳
从秦朝建立开始,为了监视有实力作乱的世家大户,秦始皇就下令天下富户、贵族都迁移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就近看管,这个惯例一直延续到隋朝,此时的关中就成为了天下的中心,也是关陇世家的大本营。要摆脱关陇世家对中央朝廷的掣肘,就必须把政治中心转移出去,离他们远一些,尽量减小他们的影响力,所以隋炀帝一登基就把首都从关中的大兴(长安)迁移到中原的洛阳,还有一个目的是因为隋朝疆域的扩大,要让政治中心离南方更近一些,但这个做法首先就让关陇世家们感到不满。
第二:开科举
从汉朝一直到隋朝,中央朝廷对于人才的主要引进方式是推荐制,即由各地方有声望的世家大族把持和举荐当地人才供中央选用,从汉朝的举“孝廉”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都是如此,这些被推荐的人才首先要先依附于各个世家大族,然后才有机会当官,因此他们在理政上优先考虑的是世家大族的利益,而非国家的利益。
这样的选举机制对于中央朝廷来说是不利的,所以隋炀帝试图打破这一规则,大力支持科举制,力求把人才的选拔权力收归中央,并寄望于能从寒门中选出人才,以平衡世家大族在官员中的影响力。这样的举措当然会使得世家们坚决反对,当时,科举中进士且非依附世家的官员们是被主流排斥的。历史上,也是直到北宋才打破由世家把持人才选举的规则。
第三:开凿大运河
隋朝的政治中心是在关中,关中的土地、人才、财富都是关陇世家和皇族共同掌控,而隋炀帝起家的功勋就是当太子时率军南下攻打南方的陈朝,并且隋炀帝曾长期在扬州为官治理南方,和南方的政治势力相对亲近。且在古代道路交通相对粗陋的情况下,水运是一种更快捷的交通和运输方式。
为了拉近南北间的距离,引进南方的世家来平衡关陇世家的决策权,还因为可以快捷的把南方的物资运到北方,打破粮食等战略物资受制于关陇世家的情况,所以有了开凿大运河。关陇世家虽然能从南北物资的快速流通中得到一定的好处,但更警惕的是南方世家的影响力进入到中央朝廷后对他们自身影响力的稀释。
第四:三伐高句丽
隋炀帝在位时,为提升自己的威望和武功来压制关陇世家,命令隋朝军队四处出击,打吐谷浑、打契丹、打琉球都获得了一定的胜利,最后把目标定在了征服东北方向的高句丽身上。征服高句丽一是为了北方边疆的稳定,二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武功,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有计划的削弱世家们的有生力量。
隋朝时,各个门阀世家都有自己的私军,大概是根据自家土地、财富的多少来供养,顶级的世家拥有的私军甚至可以多达数万人,为了消除中央朝廷的忌讳,大多数对外还以盗贼的身份存在。而且国家如果对外发动大的战争,仅仅依靠中央朝廷掌握的军事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各个门阀世家也派出自家的私军配合使用。
这样私人拥有强大武力的情形当然让隋炀帝警惕,于是有了发动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并且为了能实现削弱世家有生力量的目的,担心外派的将领阳奉阴违(军中主要将领也都是世家中人),隋炀帝不惜亲率大军出征。三次征讨的失败除了路途遥远和气候原因,隋炀帝的刻意指挥也是原因之一,而且世家们也看得出隋炀帝的目的,因此在后方也是各种捣乱,比如二征高句丽时他们就支持弘农世家中的杨玄感在后方叛乱,逼迫隋炀帝回军。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隋炀帝的想法是好的,坐在皇帝的位置上,这些巩固中央、削弱地方的举措都是必须要做的,但是他太急切了,真正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国家财政还大部分掌握在世家们手中的时候,试图把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最短时间内搞定,百万民夫开运河、百万民夫为后勤随大军出征高句丽,这些都是国家财政承受不了的,并且因为目的性太明显,有钱的门阀世家们也都不怎么配合,所有的压力全部让隋炀帝一人给承担了。
在当时,门阀世家的强大绝非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后来从武则天时代到安史之乱再到黄巢反唐,经历了一百多年才把世家的影响力减到最低,隋炀帝在国家财政、军事、政治上还需要世家帮助才能稳定的情况下,让门阀世家们清楚的感觉到他的恶意,他们当然不甘心俯首就戮,而且利用自己强横的实力,很轻松的就掀起了天下大乱的序幕,使得隋朝迅速灭亡,换上了新的世家代言人唐朝李氏。隋炀帝的失败就在于冲得太猛烈,在实力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时不会隐忍,没有领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政精髓。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即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统一中国,开创“开皇之治”,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却存在...
杨坚怎么登上帝位的 2025-03-27 隋炀帝:昏君之名的由来与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昏君”,这一评价往往与他的暴政、奢侈和滥用民力紧密相连。然而,在全面审视隋炀帝的一生后,我们会发现,...
杨广 2025-03-24 隋文帝抓捕贪官的独特办法:钓鱼执法与严密监督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隋文帝杨坚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严明的法治精神著称。在反腐方面,隋文帝更是采取了诸多创新手段,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抓捕贪官的独特办法——“钓鱼...
杨坚怎么登上帝位的 2025-03-20 没有她,汉武帝或步隋炀帝后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隋炀帝杨广常常被相提并论,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却大相径庭。汉武帝被誉为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而隋炀帝则被视为暴虐无道的亡国之君。然而,...
杨广 刘彻 2025-03-18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隋文帝杨坚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他不仅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更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治国成就,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出身贵...
杨坚怎么登上帝位的 2025-03-12 隋文帝统一南北朝的奥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与动荡的时代。然而,在这个时代即将结束之际,隋文帝杨坚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策略,成功统一了南北朝,为隋朝的建立奠定了...
杨坚怎么登上帝位的 2025-03-12 隋炀帝西巡:政治、军事与文化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既有开疆拓土的辉煌成就,也有滥用民力、导致国家动荡的过失。其中,隋炀帝的西巡活动,更是成为了后人关注...
杨广 2025-03-03 纣王、秦始皇与杨广:三位帝王的功过评说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纣王、秦始皇和杨广是三位极具争议性的帝王。他们各自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的被后世颂扬为英明君主,有的则背负着暴君的骂名。一、...
杨广 秦始皇陵 2025-02-26 隋炀帝:功过参半的复杂帝王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集文治武功于一身,却又因暴政而亡国的君主。一、性格特点:聪明好学,野心勃勃隋炀帝杨...
杨广 2025-02-22 杨广杀伍建章:虚构的历史情节与背后的政治斗争在《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中,杨广杀害伍建章的情节被描绘得惊心动魄,充满了忠奸对立、悲壮英雄的气息。然而,根据历史资料,这一情节实际上是虚构的,它源于小说家的艺术...
杨广 2025-02-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