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苏味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唐代政治家、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
自幼聪颖, 并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及第,授咸阳县尉,跟随名将裴行俭攻打突厥。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身相位。武后强权当政时,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处事模棱两可,时有“苏模棱”之称。
神龙政变(705年)时,阿附张易之,贬为眉州刺史,卒于任上,归葬于今栾城县苏邱村。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全唐诗》录其诗十六首。
人物生平
苏味道(648-706),赵州栾城(今栾城区苏家庄(即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带))人,唐代大臣,文学家。少年时便和赞皇李峤以文辞著名,时 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史部侍郎裴行俭爱其才华,恰逢征讨突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孝敬皇帝妃之父裴居道重任左金吾卫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元年(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则天闻听,将张锡流放到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
圣历(698-700年)初复用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为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赐冀州刺史。苏味道入阁擅长奏章,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著作有《苏味道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0首。卒后衣冠冢葬栾城西北9公里,时值一风水宝地,后因获鹿县(今鹿泉区)简良崔氏家族守冢,至今形成村落,因葬苏味道于此,顾名“苏丘”,为避讳孔丘,改名苏邱,即今之苏邱。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为其后裔。
文学贡献
苏味道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又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苏李”的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身居高位,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 苏味道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
新、旧《唐书》著录《苏味道集》1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仅16首。除《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一首为七律外,余均五言律诗。
苏轼为其后人,无苏味道而无苏东坡。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味道)九岁能属辞,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号“苏李”。
《三唐诗品》
盛有时名,藻思相称,惟其速达,故入境未宏。旧集阙残,未窥其所木,拟以连篇排比,其源盖出于王筠。初唐之古芳,实梁陈之支派也。“火树银花”,时留俊赏,然丰肌靡骨,无复陈隋。
《诗学渊源》
集中诗皆应制之什,未改陈隋旧习。用事典雅,后遂成馆阁一体。至蓄意含情,推事及物,则固唐诗之本色,异于六朝所尚者矣。
在华夏文明早期的历史版图中,息国曾是一个以“姬姓侯爵”身份活跃于中原的小国,其国祚绵延六百余年,见证了从西周分封到春秋争霸的沧桑巨变。这个位于今河南息县境内的诸...
2025-04-28 张三丰寿数之谜:跨越三个朝代的道家传奇与历史叙事博弈在道教史与武侠文化的交织中,张三丰的寿命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谜题。从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到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年),其活动轨迹横跨两个半世纪,...
2025-04-28 蔺相如:乱世中的多维能力与战略智慧战国风云激荡,赵国在强秦环伺中独守一方,蔺相如以文臣之姿跻身权力核心,其能力不仅体现于外交斡旋的机敏,更贯穿于制度革新、军事决策与权力平衡的复杂博弈中。从“完璧...
2025-04-28 江南制造总局:近代中国官办军事工业的巅峰与困境在晚清洋务运动的浪潮中,江南制造总局以“中国近代最大官办军事工业”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其存在不仅承载着清政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夙愿,更折射出传统官僚体系与近代...
2025-04-28 郭朴入阁时间考:明代内阁辅政的制度性解读在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的政治舞台上,郭朴以“郭阁老”之名留名青史。其仕途轨迹中,入阁辅政的时间节点既是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透视明代内阁制度变迁的重要切口。结...
2025-04-28 高句丽灭亡时间考:公元668年唐与新罗联军的终极征服作为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历史上存在七百余年的边疆政权,高句丽的灭亡不仅是军事征服的结局,更是东亚地缘政治格局重构的里程碑。综合中朝史籍与考古发现,其灭亡时间可明确...
2025-04-28 步骘与陆逊:吴国政坛的“貌合神离”与制度性矛盾作为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两大重臣,步骘与陆逊的交集贯穿了东吴立国后的三十余年。尽管史籍中鲜见二人直接冲突的记载,但通过梳理其仕途轨迹、政治立场及家族利益,可窥见二...
2025-04-28 萧宝夤:乱世浮沉中的姓名密码与历史回响南北朝时期,一位流亡北魏的南齐宗室因"夤"字生僻而引发千年读音争议。萧宝夤(xiāo bǎo yín)——这位历经南齐覆灭、...
2025-04-28 乱世枭雄:孟知祥与后蜀政权的兴衰密码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出身河北邢台的武将凭借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在蜀地建立起割据政权,其子孟昶统治下的后蜀更以"花蕊夫人"&am...
2025-04-28 断头台上的自由之歌:斯捷潘·拉辛死刑背后的历史暴风眼1671年6月16日,莫斯科红场刑场,沙皇刽子手的斧刃折射着伏尔加河的波光。当斧头落下时,斯捷潘·拉辛——这位顿河哥萨克的传奇领袖——用最后一声怒吼撕裂了农奴制...
2025-04-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