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首页 > 民国人物 > 朱㰘

朱㰘

别名:
伊厉王
国籍:
民国
出生:
1388年07月09日
去世:
1414年10月08日
标签:
朱㰘(1388年7月9日-1414年10月8日),又名朱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5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公元1388年7月9日)。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为伊王,建国于洛阳。朱彝被封为伊王后胡作非为,残害百姓。永乐十二年九月乙未(二十五)日(公元1414年10月8日),病死,获恶谥厉,史称伊厉王。...

朱㰘关系

父亲

朱㰘资料

出生地 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爵 位 伊王

谥 号 厉

人物介绍

朱㰘(1388年7月9日-1414年10月8日):本名作朱㰘,又名朱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25子,生母是葛丽妃。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公元1388年7月9日)。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为伊王,建国于洛阳。永乐六年(1408年),就藩于河南府。永乐十二年九月乙未(二十五)日(公元1414年10月8日),病死,谥厉,史称伊厉王。伊王朱㰘的后裔,以太祖所定的“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等20字为本系派语。在明代众支藩系中,伊王一支排行第二十五。伊藩也是最差最劣的那一支。自开基第一代厉王朱㰘起,历史上的伊王,大都是些不肖之徒。当年朱㰘做伊王后,便在洛阳城胡作非为,残害百姓。他为人好武厌文,喜欢砍杀,经常挟弹带剑到市效游猎,遇到躲避不及的人,动辄斩劈,弄得血溅一身,而他竟喜欢溅血的衣。又大庭广众之下男女裸体杂混取乐,生活荒淫无耻。他死之后,明朝礼臣还上奏请剥去他的爵号。他的继任者们,也颇像其祖。再传到第六任伊王朱典楧时,更将这种恶的传统发展至顶峰。史称朱典楧为人贪婪无厌、刚愎自用,他对下属残狠,又侮辱缙绅,笞打朝臣,侵夺学宫,强凌民女,强占民居。如某通判在洛阳时没有讨好朱典楧,朱便派人扯光了他的胡子头发。他抢掠他人妻子400多人,强占民房3000多间,又选民女12岁以上者700多人,其他财富不计其数,使得河南百姓怨声载道。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终于在朝廷上下和洛阳百姓的同声谴责下,被明世宗削去伊王爵位,废为庶人,终身囚禁在河南开封。多行不义必自毙,明代的伊藩王国便这样夭折了。他的旁支则仍有发展。

世表

伊王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永乐六年(1409年)就藩河南河南府伊厉王朱㰘,朱元璋庶二十五子。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六生,母葛丽妃。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永乐六年五月十一日就藩河南布政司河南府洛阳县。永乐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二十七。葬洛阳魏山。妃刘氏,左军都督刘贞之女。伊简王朱颙炔,朱㰘庶一子。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天顺六年薨,在位四十年,寿五十。伊安王朱勉塣   ,朱颙炔庶一子。正统八年封洛阳王。天顺八年薨。以子諟钒袭封,追封王,初谥曰悼 [2]  ,后改谥曰安。伊悼王朱諟钒,朱勉塣嫡一子。成化二年袭封。成化十一年薨,在位十年,寿二十五。无子。伊定王朱諟锊   ,朱勉塣嫡二子  。成化四年封郏城王,成化十三年进封。正德三年薨,在位三十三年,寿五十四。伊庄王朱訏渊,朱諟锊嫡一子。正德六年袭封。嘉靖五年薨,在位十六年,寿四十九。无子。伊敬王朱訏淳,朱諟锊庶二子。弘治八年封济源王,嘉靖六年进封。嘉靖二十一年薨,在位十六年,寿六十三。伊哀王朱典楧,朱訏淳庶一子。嘉靖二十三年袭封。嘉靖四十三年,罪降庶人,发高墙,伊国除封,宗室由周府统理。隆武时复补谥。

洛阳王

正统八年(1443年)五月封。洛阳安惠王朱勉塣   ,朱颙炔庶一子。正统八年五月封。天顺八年薨。两年后其子伊悼王朱諟钒就任伊国国王,追封朱勉堡为伊王,初谥曰伊悼王,后改谥曰伊安王。

光阳王

成化四年(1468年)封。光阳荣靖王朱勉坍,朱颙炔庶二子。成化四年封。正德七年薨。无子,除。

郏城王

成化四年(1468年)封。郏城王朱諟锊 ,朱勉塣嫡二子。成化四年封。十三年嗣伊封,郡爵例不袭。

方城王

成化四年(1468年)封。方城怀僖王朱諟?,朱勉塣庶三子   。成化四年封。二十一年薨。方城昭和王朱訏注,朱諟?嫡一子。弘治二年袭封。嘉靖三年薨。方城怀顺王朱典榕,朱訏注嫡一子。正德二年封长子。嘉靖二年卒。以子褒熇袭封。追封谥怀顺王。方城温僖王朱褒熇,朱典榕嫡一子,嘉靖九年袭封。三十六年薨。方城恭惠王朱珂墦  ,朱褒熇庶一子。嘉靖四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三年薨。方城王朱采鋂,朱珂墦庶一子。万历二十四年封长子。二十六年袭封,薨。方城王朱凤漱,朱采鋂嫡一子。万历四十四年封长子,同年袭封。

西鄂王

成化四年(1468年)封。西鄂安僖王朱諟钦,朱勉塣庶四子  。成化四年封。十五年薨。西鄂恭靖王朱訏漈,朱諟钦嫡一子。 弘治元年袭封。正德七年薨。无子,除。附西鄂国宗理西鄂府宗理朱訏潗,朱諟钦二子。初封镇国将军,嘉靖九年兼理宜川府事。薨。 以后不详西鄂国续封西鄂王朱凤?。不知何年袭封。国亡不知所终。

济源王

弘治八年(1495年)十一月封。济源王朱訏淳,朱諟锊庶二子。弘治八年十一月封。嘉靖六年嗣伊封,郡爵例不袭。

万安王

嘉靖七年(1528年)封。别城永宁。万安康懿王朱典櫍。朱訏淳庶二子。嘉靖七年封。以奉伊府祀。隆庆四年薨。万安昭和王朱褒(火危),朱典櫍、嫡一子。万历二年袭封。二十六年薨。万安恭宣王朱珂堆   ,朱褒(火危)嫡一子。万历二十一年封长子。二十九年袭封。以就府营福藩,别城永宁,寻薨。万安王朱采?,朱珂堆嫡一子。不知何年袭封。崇祯九年二月以盗炽,请加筑永宁城。十四年,闯贼破城,遇害。万安王朱畴(土孙)。不知何年袭封。崇祯十七年,清致北京。

安乐王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封。安乐王朱褒㸅,朱典楧庶五子。嘉靖二十九年封。三十二年革爵。四十三年卒。无子,除。

鹰城72营

追本溯源,查找鹰城“营”的来历在各个“营”走访时,很多人都提到了72营盘之说。为了能找到更为准确的信息,笔者采访了河南历史学会理事、中原历史文化专家潘民中。潘民中给笔者讲述了“营”的来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常遭兵祸,是受战争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元军军纪败坏,每到一处,抢劫一空,战乱中的农民遭到残酷的压迫和掠夺,死亡、灾荒、逃亡……人口损失严重,大片的土地荒芜。明太祖朱元璋在农民起义的基础上,推翻元朝的统治,在南京建立明朝。新的王朝建立后,开始步入稳定发展时期,但刚刚结束战乱的国家还面临着国困民窘的局面,当务之急便是恢复生产。朱元璋在任命宋免为开封知府时说:“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朱元璋命令除了守卫边疆的军队,其他军队都要去搞屯垦。同时,朱元璋又把自己的儿子分到各地为王,儿子们到一个地方后,不仅要有王府和为他们服务的人,还要供给他们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的花销,将要建立的军屯自然会成为供应之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召见葛川,说是伊王明年就要到河南开府了,要其先行到汝州去屯田,以备伊王到时之用。战乱后的中原,赤地千里,不见人烟。汝州管辖之地,又有汝河、沙河,有地、有水、土地肥沃,成了屯垦的必选之地。葛川在派人查看地形后,便在汝州管辖的襄城县、鲁山、汝州等地区布局20个“百户”(百户是明朝时期一个军官的级别名称,下设“营”),设立72个营盘。这些军队虽然是军队编制,但却是来搞屯田的军队,而不是打仗的军队。当时的72个营盘,不归当地县乡管,而是直接归汝州卫(明建国后实行卫所兵制,几个府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管,收入直接缴到汝州卫。军事性质的军屯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逐渐淡化。到了清朝时期,“卫”消失,但管辖的营盘仍没有归到当地县乡,仍属汝州管辖,已无军事色彩,也无军屯性质,但所缴纳的农业赋税仍缴给汝州。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汝州已不属州,成了临汝县,建制归临汝县管。分布在各县“营”里面的人与当地县乡的人经常发生矛盾。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所有的营改变管理体制,归属所在县乡。而今,当时的72个营盘也只剩下了名字。根据对以营为名的村的一些了解,潘民中把叫“营”的村庄大致分为八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姓氏加官再加营字,如:梁官营、谷官营、赵官营等,多是根据领头将领的姓氏来命名的;第二种类型是姓氏加旗加营字,如中旗营、周旗营、张旗营等,之所以带个“旗”字,是因为这是军事性质的,不免要打旗;第三种类型是以长官的职务名称命名,如:校尉营;第四种类型是只有姓氏,如徐营、王营、吴营等;第五种类型是依据当地的标志物命名的,如石桥营、双河营、魔冢营等;第六种类型是依据营的大小和方位,如大营、小营、前营、后营等;第七种类型是按兵额、畜牧数量命名,如千兵营、八牛营等;第八种类型是按所在军队的口音命名,如蛮子营。潘民中还告诉笔者,因营盘而取名为“营”的村不仅我市有,南阳、洛阳,豫东等地也有。现在之所以叫“营”的村子比原有的72个营盘多,应该是因为一个村子可能会分成两个、三个村,又分别起名字,但仍带营字。“‘营’作为村庄的名称,不仅包含了历史上屯垦时的信息,说明了地名的成因和在制度以内的人口迁徙和流动,也包含着迁徙人口和当地原居民的沟通和融合,它是我们平顶山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潘民中说。井营:以井姓而得名12月10日下午,笔者无意中听说新华区井营村有个叫孙兴华的村民多年来一直搜集村名来历,便立即赶到孙兴华的家里。从孙兴华掌握的一些资料来看,井营的“井”字是以当时村民多是井姓而得名。为了证实这个分析,孙兴华还把笔者带到了村南“鳖盖山”井家老祖坟。在这个低矮的土坡上,笔者一眼看到了一通方形的墓碑,墓碑虽然只剩下残缺的一部分,但上面还能看到“井公”二字。墓碑上还有明朝嘉靖年间的字样。孙兴华还告诉笔者,这里原来交错着很多井家坟墓,多是明朝洪武至万历年间的。2000年我市开发新城区,在白龟山水库北东、西太平村,大营村等处,挖掘出几处汉墓,从墓穴、墓砖等看,墓葬多是汉代时期的。从这也可以看出,早在明朝之前,这里已有人居住,在明朝时期以井姓为多。孙兴华说,他在《明史》和存在的墓碑上所记载的文字中了解到,明太祖朱元璋有子25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伊王朱㰘出生,四年后封王。伊王分封汝州,分设72个营盘,并在此屯田。在井营村火神庙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的碑上有“汝州杨百户下余屯里井家营”字样。为什么自清朝以后井营村没有一户井姓人家,孙兴华接着说,李自成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进入河南,攻克宝丰县城,当地官宦、富豪逃匿的逃匿,被杀的被杀,凡属“营”的村庄皆属军旅编制,正是李自成义军打击的对象,所以井营村之井姓人是被义军杀绝还是举家外逃,不得而知。另外,明初河南伊王朱彝汝州卫屯田分设72营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72就是无穷无尽的意思,72的八进制就是110 。而在汝州卫屯田(今平顶山地区)设立东西两大营(今宝丰县大营镇和卫东区大营镇),而井营恰好处在东西两大营的黄金分割点。

点击展开全文

朱㰘趣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