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什么是退避三舍?讲的是什么故事?

什么是退避三舍?讲的是什么故事?

时间:2023-10-23 14:29:42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中国古代的成语中,有许多富有历史色彩和故事内涵的词汇。其中,“退避三舍”便是其中之一。那么,“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它又与哪场战役有关呢?本文将带您揭开这一谜团。

一、“退避三舍”的含义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意思是指后退九十里,以表示对敌人的尊重和畏惧。在古代战争中,双方军队在交战前,通常会先派出使者进行谈判,以求和平解决争端。如果一方认为对方实力强大,无法抵挡,便会主动提出“退避三舍”,以示诚意。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古人的礼仪之道,也避免了无谓的战争和杀戮。

二、“退避三舍”与哪场战役有关?

关于“退避三舍”与哪场战役有关的问题,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它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有关。当时,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受到秦国的庇护。后来,秦国帮助他回到晋国,成为国君。为了感谢秦国的帮助,公子重耳答应在与楚国交战时,主动退兵九十里。最后,晋军果然取得了胜利。因此,有人认为“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另一种说法是它与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关。当时,赵国与魏国交战,赵国国君赵武灵王为了表示对魏国的尊重和畏惧,主动提出“退避三舍”。最后,赵国军队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因此,有人认为“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三、总结

总的来说,“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既体现了古人的礼仪之道,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虽然关于它与哪场战役有关的问题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退避三舍”的精神,以礼待人,避免冲突,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什么是二十等爵?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