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多尔衮率八旗军与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李自成来山海关的初衷是为了剿灭叛逆吴三桂,吴三桂是为了保命,清军是为了入主中原。
从后来的历史走向来看,这一战也是决定中原归属权,以及李自成政权由盛而衰的最关键战役。
李自成胜,则其取代明朝再无阻力,毕竟,连明朝几十年都无法击败的清军都能打败,还有谁有勇气以武力对抗李自成?
清军胜,则有机会谋夺北京,在长城以内扎下根基,进而觊觎大明江山。
结果我们都知道,是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军大获全胜。
并且,战败后的李自成,连北京都不敢待下去了,如丧家之犬般的逃回西安,彻底放弃了刚夺得的河北、山东等地。
这是李自成跟清军的首次碰面,首次交锋就被清军打断精气神,李自成的部队和清军的差距有多大?为何无法战胜清军?
在《明史·流贼传》中,战役过程是这么记载的:
四月二十二日,自成兵二十万,阵于关内,自北山亘海。我兵对贼置阵,三桂居右翼末,悉锐卒搏战,杀贼数千人,贼亦力斗,围开复合。战良久,我兵从三桂阵右突出,冲贼中坚,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自成方挟太子登高冈观战,知为我兵,急策马下冈走。我兵追奔四十里,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僵尸遍野,沟水尽赤。
简而言之,就是清军坐看李自成大军先跟吴三桂统帅的关宁军死磕(清军到来之前,李自成大军已经猛攻山海关一整天了),而后,清军再杀出,直击李自成中军,借着骑兵的优势,冲垮了李自成的军阵。
按照《清史稿·多尔衮传》里面记载的多尔衮的言论,清军就是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
王令曰:“流贼横行久,獷而。可集我军鳞比,伺敌阵尾,待其衰击之,必胜。努力破此,大业成矣。勿违节制!”……搏战,大风扬沙,咫尺不能辨。力突出,捣其中坚,马迅矢激。自成登高望见,夺气,策马走。
除了清军采用的战术,在史书的记载里,天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
大风遮眼,数万骑兵冲锋,已经苦战了很久的顺军,确实很难抵挡这种冲击。
但我认为,这不是最关键原因。
曾有人认为,是鼠疫导致了李自成大军的战斗力下降。
我不这么认为,在清军到来之前的一天里,李自成已经打得吴三桂快扛不住了,急得吴三桂赶紧向清军求援。
《明史·流贼传》中记载:“自成怒……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大清。”
能让吴三桂害怕,这证明,到达山海关战场的李自成大军,战斗力是有保证的。
李自成及其部下,如刘宗敏等,都是久经沙场,即使是第一次面对清军,此前一点都不了解,但凭借以往的战争经验,合理的战场部署还是会的。
《明史》中也记载了“我(清)兵对贼置阵,三桂居右翼末”。
也就是说,清军并非隐藏起来后突然杀出,李自成在接战之前,是看得到吴、清联军的布阵情况。
所以,李自成大军在跟吴三桂死磕时,不会是全部压上,何况,李自成大军的数量比吴、清联军还要多上一些,有足够的兵力部署防御阵型。
从史书记载看,清军开始冲击李自成中军大阵后,李自成是不敢接战,直接就跑了。
这不是李自成的个性,他如果这么胆小,还造什么反?打仗打了十几年,也不至于被人一冲就要跑?
但李自成又必须要跑,我认为,顺军很有可能的自发性崩溃和士气突然大幅度降低,才是李自成不接战清军就跑的主因。
这是李自成的军队构成导致的。
李自成起义之初,包括他在内的各支农民起义军是连明军都打不过的,农民和军队,到底是两码事。
到后来,李自成们越打越厉害,是因为,逐渐有不少的明军投降了农民起义军,这些明军正规军的加入,提升了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
到崇祯十五年前后,明军已经开始大规模投降农民起义军了。攻进北京时的李自成大军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前明军士兵了。
李自成没见过清军,他和部分老部下也没有跟清军交过手,对清军的认知很茫然。
但那些投降到李自成麾下的明军将领和明军士兵,对清军是有充分了解的,甚至是害怕。
自努尔哈赤崛起,明军对阵清军是败多胜少,少有的胜仗也大多是城池防御战。
且比较能打,又不惧清军的部队,基本已经在历次战争中打没了,如浑河大战时的戚家军,如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以及洪承畴在松山兵败时,被消耗掉的秦军等。
剩下的,基本都是看见清军就望风而逃的,他们知道清军骑兵冲击起来后的可怕,且没有死抗清军冲锋的勇气。
这种恐惧,在多年的时间里,已经深入到他们的思想中。
在跟吴、清联军交战前,大批前明军出身的顺军士兵,估计看到对面的清军,就已经有些畏惧心理了。
这大概也是大战之前一天,他们凭借攻城就能打到吴三桂畏惧,但在大战当天,面对面和吴三桂死磕时,还要“战良久”的原因,士气从刚开始就比较低。
这种莫名的士气低落,虽然看不到,但绝对会影响到身边的,非明军出身,还从来没有跟清军交过手的同袍。
当久战吴三桂不胜,清军突然冲出来时,很多前明军出身的士兵或将领会下意识的放弃战场往回逃,包括没有接战,在后方防御的,同样会不自觉的往后看,看有没有逃跑的路。
反应在李自成从高处看到的全局战场上,就是感觉到,清军一出来,自己的部队就崩溃了。
虽然只是一部分崩溃,可在战场上,这种崩溃在只能看到局部的士兵们中间,影响是瞬间扩散的,带着那些敢打的部队也一起崩溃了,士气也一跌到底。
李自成登得高,看得远,马上就能看到和感受到局势的不利。
加上数万清军铁骑冲锋的气势,真不是一般将领能抗得住的,又有天气不利的加持,才有了李自成的几乎不战而逃。
所以,李自成的这次兵败,首先是对清军的不了解,其次最主要的就是,李自成麾下大量的前明军转化过来的士兵,面对清军铁骑冲锋时自发性的崩溃,拖累了整支大军的战术和士气。
虽然,即使李自成大军直面清军对战,也未必能战胜,但要是能死磕的话,清军也不可能如历史上那样完胜。
后来的李自成余部,在南明时期对清军作战时,就不怎么怵清军,那会的顺军余部构成中,估计已经自然淘汰掉了那些看见清军就想逃的胆小分子。
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曲折与挑战。在多尔衮的阴影下被架空数年之后,福临终于亲政,并在掌权后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
顺治为什么出家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3-07 皇太极逝世之谜:自然病逝还是另有隐情?多尔衮的角色如何?皇太极,清朝的重要开国皇帝,其逝世原因一直是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关于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死的,以及这一事件是否与多尔衮有关。一、皇太极逝世的基本情况皇太极,...
皇太极的皇后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3-07 吴三桂杀永历帝:政治权谋与生存抉择在中国历史上,吴三桂杀害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事件,一直备受争议。这一行为不仅深刻影响了吴三桂个人的命运,也对清朝的政权稳固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政治权谋:向清朝表明...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永历帝 2025-01-16 乾隆为何能为多尔衮平反,却不为阿济格昭雪?在清朝历史上,乾隆皇帝以其广袤的胸怀和深邃的历史视野,对多位先祖时期的功臣进行了平反,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对多尔衮的昭雪。然而,对于同样身负战功却又命运多舛的阿...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1-06 吴三桂未降清朝:李自成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探讨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末年的风云变幻中,吴三桂的投降与背叛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这一事件不仅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也深刻影响了后续的历史进程。一、吴三桂投降的背景与影响吴...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1-02 多尔衮与太后传闻及死后被追封皇帝之谜在中国历史上,多尔衮作为清朝入关的重要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以及他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事件,更是被后世广泛讨论。多尔衮与孝庄...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4-11-29 揭秘:吴三桂冲冠一怒,真相竟与陈圆圆无关?在中国历史上,吴三桂因其“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而广为人知,陈圆圆作为故事中的女主角,常被描绘为引发吴三桂叛变的重要因素。然而,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吴三桂的冲冠...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陈圆圆 2024-11-21 永历皇帝被杀前跟吴三桂说了啥?听后感慨不已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的命运无疑充满了曲折与悲剧。作为明朝的末代皇帝之一,他在缅甸被吴三桂俘获,最终惨遭杀害。而在他被杀前与吴三桂的对话,不...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朱由榔 2024-11-13 背负骂名四百年,吴三桂最爱的居然不是她在中国历史上,吴三桂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而闻名,背负了四百年的骂名,然而,深究历史,却发现他心中最爱的可能并非那位传说中的红颜——...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4-11-12 李自成神秘失踪后的终结局到底如何?在中国历史上,李自成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起义军推翻明朝,建立了大顺王朝,却在登基后不久遭遇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打击,最终兵败失踪。关于李自成...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4-11-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