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站在遗址高处,黄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河洛古国宏大的建筑规模,严谨有序的布局,所表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与“天下第一”的关联以及其他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中华文明的主根脉愈加清晰。
双槐树遗址的夯土基址
关于河洛古国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在双槐树遗址的中心居址区内,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北斗星形状的天文遗迹。陶罐埋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
双槐树遗址的部分北斗九星遗迹
“北斗九星遗迹有政治礼仪功能,主人借此神化自己,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也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顾万发如此概括,背后丰富的细节却比这句严谨的总结有趣得多。
首先需要明白北斗九星天文遗迹所处的特殊位置。遗址的中心居址区可以简单理解为贵族居住的区域,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尤其是围墙东端的造型,非常特殊,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中心居址区
瓮城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通常是在城门外或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河洛古国的中心居址区已有典型的瓮城建筑结构,可见居住者非同一般。这里发现有4排大型房址,房址之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一个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摆成北斗星形状的九个陶罐就是在这所房子前面的门廊发现的。
瓮城
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北极附近——古人认为北极是天的中心,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麋鹿在古人眼里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古代有天子冬至祭天的传统,大部分鹿类在夏天脱角,只有麋鹿在冬至脱角,所以统治者把麋鹿脱角视为吉祥的象征,并把麋鹿与一年最重要的节气冬至关联。此外,道教有“三蹻”的说法,指龙虎鹿三神兽,它们是帮助神巫上天的桥。麋鹿也应有鹿蹻的意思。
麋鹿骨架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5000多年前的画面:九个陶罐和麋鹿都埋在地下,当房子建成后,居住的主人日常活动时,就仿佛骑在麋鹿身上,向诸部落氏族表达自己才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专家推测,这应该是一位有地位并且谙习巫术和天文的古国首领,以这种方式设计自己的居室实际是在神化自己。
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的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其中一颗如今已看不到的星,专家推测可能是景星,即超新星。《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也就是说,在北斗附近出现景星的时候是黄帝治理天下的繁盛时代。这九个陶罐,有可能记录了一次超新星爆发,目前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如果情况属实,将是对世界天文学史的巨大贡献。
青台遗址,那里也发现有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青台遗址位于河南荥阳,与河洛古国属于时代近似的文化遗存,发现的“北斗九星”标志物大小与天体实际亮度基本一致,用现代天文学软件演示,位置也非常精确。同时还存在北斗九星祭祀区,尤为重要的是还发现了圜丘形天坛遗迹,殊为难得。
北斗九星遗迹
专家们认为,双槐树遗址连同青台的“北斗九星”遗迹、天坛圜丘及有关建筑,既是科学的天文遗迹,也明显具有特殊的人文含义。这些高等级的人文与天文遗迹融合的现象,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
河洛古国还发现许多被后世承袭的文化传统或社会观念,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
遗址内发现3处墓葬区,共有1700多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为东西向,墓主人仰身直肢,头向西。其中一个墓葬区早期主体被遗址外壕和中壕及一条围沟围成一个独立的区域,应是中国早期帝王陵寝兆域制度的雏形。
祭坛
双槐树遗址的墓葬里随葬品很少,即使墓葬规模很大、等级很高,里面也没多少东西,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特例,这可能跟中原地区的丧葬思想有关,首领掌握军事权和祭祀权,但宗教色彩不浓郁,不主张把生前的东西带到死后世界,这也是其延续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人祭坑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代表性观点有“满天星斗说”“相互作用圈说”“重瓣花朵说”“文明起源模式论”等。“文明起源模式论”的提出者李伯谦认为,河洛古国的一系列考古成果,为探讨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提供了可能。
重视民生,发展农桑,重视传宗接代和社会长治久安,不过分地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而是投入社会再生产。这一模式在后世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在这里,其他地方文化断了,没有延续下来。”为了帮助理解,李伯谦略带调侃地解释,很多地方推崇神权,整天拜鬼拜神影响工作,还把好东西都放在墓里或敬献给神灵,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此外,河洛古国已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表明中华文明从起源阶段就具备开放包容的特性。
河洛古国吸引人一再探访,足以显示值得探究玩味的现象很多。有些尚未知晓确切答案的,也因未知的可能性平添几分神秘和魅力。
古代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有关于黄帝时代“一百年,地裂,帝陟”的记载,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记载,“黄帝将亡则地裂”,表明发生了地震,黄帝部落就迁走了。巧合的是,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了多处地震引发的裂缝遗迹。
地裂缝遗迹发现于遗址内壕和中壕东南部解剖沟内,呈东西条状,错乱交叉,缝内有淤积黄土,还有明显的地层错位现象。北京大学相关专家现场确认,认为可能是地震引发的裂缝,且震级在6.0级以上。
遗址的三重环壕也有深意。从空中俯瞰,双槐树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并均有对外通道。今天的普通人很难想到,这些壕沟除了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可能还具备礼仪性质。
面阔15开间的大型建筑基础
“三这个数字在古代可以与昆仑联系,因为昆仑山上住的都是神仙,所以帝王之制都经常采用三重,属于高端的礼制建筑。”顾万发说,这三重环壕并非在同一时间建成,因为建设周期太长,但是在聚落繁盛时期是共存的,这种规制也是判断遗址具有高等级性质的重要证据。
还有一处特殊遗迹,专家们至今难以定性。该遗迹位于大型居住中心基址前面,现存多排,已发现100多米,采用了当时中国最为先进的土木工艺法式——版筑法,类似现代铺地板砖,而且使用跨度很长,可能是一处公共场所,这种布局颇有“前殿后寝”的样子。
大型版筑遗迹
大型版筑遗迹剖面
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具有引领性的文明发展模式,大量建筑基址等等,双槐树遗址所表现的这些内涵,以及种种被后世王朝文明承袭和发扬的现象,足以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相信随着考古人员的努力,河洛古国更多丰富的内涵将逐步揭示
河洛古国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考古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也以考古学的实证材料表明在5300年前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在五代十国的历史舞台上,葛从周与王彦章无疑是两位熠熠生辉的将领。他们各自以独特的军事才能和英勇事迹,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么,这两位名将究竟谁更厉害呢?让我...
2025-04-03 丁氏双侠:行侠仗义后,归隐江湖间在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丁氏双侠——丁兆兰与丁兆蕙,是一对令人瞩目的孪生兄弟。他们出身于松江府茉花村,父亲曾是镇守雄关的总兵,家底殷实,堪称官二代。然而,他们...
2025-04-03 隋末枭雄萧铣:拥兵四十万,割据江南的兴衰史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萧铣作为南梁皇室后裔,凭借特殊的身份和贵族式的优雅自信,迅速崛起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他拥兵四十万,割据江南,与唐朝分庭抗礼。然而,这...
2025-04-03 北欧神话十二主神:智慧、力量与命运的交织在北欧神话的浩瀚宇宙中,十二主神作为阿萨神族的核心神祇,不仅掌控着自然界的奥秘,还深刻影响着人类世界的命运。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职责和性格特点,共同编织出一幅波澜...
2025-04-03 大明首相李春芳:从寒门学子到内阁首辅的传奇人生在明朝中期的政治舞台上,李春芳无疑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传奇人物。他出身寒门,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成为明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李春芳的一生,...
2025-04-03 戴复古诗词名句赏析:江湖诗派的深情与哲思在南宋诗坛上,戴复古作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秀美,更寄托了对人生、...
2025-04-03 杨玄感起义:权谋、野心与隋末的乱世纷争在隋朝末年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杨玄感,这位出身显赫的贵族子弟,以一场震惊朝野的起义,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反叛,不仅是对隋炀帝暴政的无声控诉,更是...
2025-04-03 鲁桓公:春秋鲁国的风云君主在历史的长河中,鲁桓公作为春秋时期鲁国的第十五位国君,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复杂的命运,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一生,既展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风云,也反映了个人命运在时代...
2025-04-03 石黑一雄凭哪本书摘得诺奖:长日将尽的文学魅力与深层主题在20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际,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凭借其代表作《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荣获这一殊荣。这部出版于1989...
2025-04-03 解构双头鹰:一战奥匈帝国的实力迷思与历史宿命当萨拉热窝的枪声撕裂1914年的夏日,奥匈帝国这艘双头鹰旗舰在巴尔干半岛的浅滩搁浅,这个横跨中欧的古老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惊涛骇浪中,上演了比戏剧更荒诞的兴...
2025-04-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