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键,南明第二位皇帝,后世称为隆武帝,也称唐王,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大军攻进北京城后,于煤山自缢殉国。
此后,在南方陆续出现了多个政权,流落到南方的明朝藩王们,在一些不愿意降清的士大夫的拥戴下,或称帝,或以监国名义,扛起了南明抗清的旗帜。
在这些先后出现的政权中,大多出来扛鼎的明朝藩王们并没有身先作则、反清复明的勇气,当清军杀来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逃跑,逃不掉的就投降。
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历皇帝朱由榔(崇祯皇帝堂弟),他最后都跑到国外去了,玩了一出“天子弃国”。
在明弱清强的大环境下,皇帝不能带头坚持抗清,却只会逃跑,对本就形势不利的抗清大业的影响,是致命的。
皇帝都对抵挡强敌没信心,大多数没有受过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字不识的普通军、民们,怎么可能会舍命保南明?
这也是南明在挣扎了近二十年后,始终无法如南宋那样,跟北方强敌分庭抗礼,最后灭亡的主要原因。
朱家子孙那么多,虽然大多都因为明朝比较特殊的藩王制度给养废了,但总还是有一些有骨气的。
比如唐王朱聿(同“玉”音)键(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后裔)这一脉的兄弟三人,就都是比弘光皇帝朱由崧、永历皇帝朱由榔等逃跑皇帝更适合领导南明军民抗清的藩王。
他们在南明抗清的节节败退中,用自己的不屈,总算给南明挣回了些颜面。
朱聿键就是隆武皇帝,他在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后,被郑芝龙、黄道周等接到福建,并在福建继任皇位。
从目前披露的史料来看,这位隆武帝,跟在他之前的弘光帝,在他之后的永历帝,都有些不一样。
他的才干和骨气都远远超过那两位,包括陆续出现的监国宗亲们,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隆武帝朱聿键。
在后人对朱聿键的评价上,也多是认可的态度,认为他是最有中兴气象的南明皇帝。
但他最大的弱点就是如《明史》中评价的那样:“然权在郑氏,不能有所为”。
他在福建登基,福建整个就是郑芝龙的地盘,隆武政权从一开始就只能是个傀儡政权。
朱聿键有心中兴南明,也有心组织抗清,但手上无兵、无粮、无钱,什么都干不了。
于是,他剩下的,也只有骨气了。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因郑芝龙不愿抗清,当清军杀向福建时,还有意向清军投降,朱聿键被迫率领临时招揽的几千杂兵,强行出师北伐。
他北伐的目的地,有说是去湖南,因为在湖南主政的明朝大臣何腾蛟、堵胤锡等,都在坚持抗清,并招揽了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那一带的抗清局面远超福建。
也有说是去收复江西,然后在江西整合福建、两广、湖广的抗清势力一起反清复明。
但朱聿键没能到达任何一个目的地,因为郑芝龙降清,放开所有的防御通道,清军得以顺畅地进入福建,并在汀州截住了朱聿键一行。
只带着几千杂兵的朱聿键,显然不是清军的对手,朱聿键和妻子曾氏、独子朱琳源(出生才不到两个月)一起遇害。
隆武帝朱聿键死后,本来是在广东的朱由榔(永历帝)扛起了南明的大旗,他先是称监国,但在得知清军向广东杀来后,他转身就跑了。
没办法,在广东的明朝大臣们,只能拥立没有逃跑的隆武帝朱聿键的亲弟弟朱聿鐭继任监国,然后在逃出广东的朱由榔称帝之前,让朱聿鐭在广州称帝,朱聿鐭即为绍武皇帝。
朱聿鐭(聿、鐭都同“玉”音)登基后没几天,逃出广东的朱由榔听到消息后,马上反回到肇庆,并在一帮支持者的拥戴下,于肇庆称帝,是为永历帝。
也就是说,在短短几天之内,南明突然出现了两个皇帝,还都在广东。
从明朝的皇室继位制度上说,永历帝朱由榔比绍武帝朱聿鐭更有资格当皇帝,但他在清军还没杀进广东时,就丢弃广东逃跑,又似乎失去了广东的民心。
但为了帝位,绍武帝朱聿鐭和永历帝朱由榔的支持们,可管不了谁对谁错,于是,在清军还没有进广东前,这两位皇帝先打起内战来了。
结果,他们之间的内战,给了进军广东的清军机会。
绍武政权把辖下的主力军队都拉到肇庆去打永历政权去了,导致广州空虚,被清将李成栋(原南明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部将,随清军参与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后反清归明,被清军围剿败亡)用三百人,就杀进了广州,绍武帝朱聿鐭被俘。然后自缢殉国,他一共只当了四十一天皇帝。
朱聿鐭称帝时,曾封了亲弟弟朱聿锷为唐王,朱聿锷在清军杀进广州后,趁乱逃出了广州。
本来,按照次序,他是能够继承绍武政权的皇位的,但他并没有跟永历政权去争帝位(永历帝在清军进广东后,又跑到广西去了),而是上表承认了永历帝的帝位,宁愿以藩王的身份,继续在广东坚持抗清。
此后,朱聿锷一直在广东的台山文村(汶村镇)坚持抗清,为了维护南明的团结,也一直坚持奉永历政权为正朔。
朱聿锷在文村一带抗清长达十一年,期间曾配合李定国攻打广东,以及击退清军的多次围剿。
南明永历十二年(公元1658年),文村被清朝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率兵攻破,朱聿锷在山穷水尽之后,自缢殉国。
至此,从隆武帝朱聿键到绍武帝朱聿鐭,再到末代唐王朱聿锷,唐王一脉逃到江南的兄弟三人,全部殉国。
他们虽然没能挽救南明,没能反清复明,但这三位的骨气,是南明诸多称监国,称皇帝的朱氏藩王们不能比的。
相比起弘光帝朱由崧弃南京而逃,永历帝朱由榔弃国逃亡缅甸,监国潞王朱常淓在杭州向清军投降等等,唐王一脉的三兄弟,更具备领导南明抗清的勇气。
只不过,因为血脉跟崇祯皇帝隔得比较远,按照皇室继承制度的次序,他们无法服众,否则,如果是由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去替代永历帝,南明的结局可能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历史上,大顺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政权。它由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1644年建立,却在短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兴衰。一、大顺王朝的建立大顺王朝的建立,可以追溯...
李自成 2025-03-28 李自成政权短命:未听崇祯劝告,忽视治国根本在历史的长河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如同一颗流星,短暂而耀眼。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李自成成功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这个政权却仅仅存在了很短的时...
李自成 2025-03-27 李自成推翻明朝却败于清军:原因探析在中国历史上,李自成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的大顺军曾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朝的统治,然而,在随后的与清军的对抗中,李自成却迅速败亡。这一历史现...
李自成 2025-03-03 崇祯不降李自成:历史背景下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末年的动荡与变革尤为引人注目。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最终攻入北京城,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则选择了自缢殉国,未向李自成投降。尽管有观...
李自成 2025-03-01 李自成的谋士李岩:虚构还是真实存在?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物因其卓越的贡献或传奇的经历而被后世铭记。李岩,作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重要谋士,其存在与否在历史上一直备受争议。一、李岩的传说与记载...
李自成 2025-02-21 刘泽清见死不救崇祯皇帝:私欲与背叛的末路在明朝末年的动荡岁月里,崇祯皇帝朱由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内忧外患交织,忠臣良将或战死沙场,或含冤而终,而朝中的权谋之士却趁机谋取私利。刘泽清,这位明末的军阀...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2-15 李自成仅做42天皇帝的原因探析在中国历史上,李自成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起义军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并自封为皇帝。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皇帝生涯仅仅...
李自成 2025-02-14 崇祯皇帝:为何亡国之君中他独得众人同情?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频繁,亡国之君亦不在少数。然而,在这些末代帝王中,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却显得尤为特别。他虽未能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却在后世赢...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2-08 李自成之死:农民起义领袖的意外终结在中国明朝末年的历史长河中,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以其英勇善战和卓越领导才能,一度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其结局却充...
李自成 2025-01-19 李自成未能成为下一个刘邦或朱元璋探析在中国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底层崛起,最终建立伟大王朝的传奇人物。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其中包括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然而,尽管李自成一度攻占北京,...
朱元璋多少岁 李自成 2025-01-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