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唐朝 >  对李世民而言,渭水之盟是耻辱,为什么这么说?

对李世民而言,渭水之盟是耻辱,为什么这么说?

时间:2022-10-26 11:00:37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李世民来说,渭水之盟确实算是一个巨大的耻辱。因为自他领兵开始,一直都是战无不胜,从来没有过被人兵临城下,被迫签订和约的先例。而且,为了让突厥退兵,唐朝也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相当于是被突厥抢走了很多财物。

向来都是战无不胜的李世民,之所以这次会遭遇这样的奇耻大辱,原因其实十分复杂。要想解释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617年7月,李渊正式从太原起兵,拉开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序幕。起兵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李渊便一路挺进关中,拿下了长安,继而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

当时的天下,可以说是相当混乱。隋朝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隋炀帝本人还活着,被困在了江都。而李渊起兵的时候,虽然准备充足,但当时比他强大的割据势力,也不是一个两个。所以,为了能够更快夺取天下,李渊便需要和北方的突厥搞好关系,得到突厥的支持。

而从突厥的角度来说,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一个混乱的中原,才更容易让他们火中取栗。所以,当时突厥便开始支持一些中原内部的割据势力。除了李渊之外,北方几个强大的割据势力,比如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薛举等,基本上都有突厥有联系。

这段时间,李唐政权和突厥处在蜜月期当中。在李渊千里奔袭长安的过程当中,突厥甚至还曾一度出兵,帮助李渊。

但是,随着李渊逐渐统一关中,势力越来越大,双方的关系开始越来越微妙了。对于突厥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中原地区长时间的分裂割据。而一个过于强大的李唐政权,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从这时开始,双方原本的友好关系,就开始逐渐破裂了。不过,突厥还没来得及对此作出应对,内部就先出了问题。

就在李渊攻占长安仅仅一年之后,突厥的始毕可汗突然病故了。始毕可汗病故之后,他的弟弟处罗可汗上位。然而处罗可汗上位之后,仅仅只过了一年,又同样病故了。

连续两位可汗相继病故,让突厥在这两年当中,根本无力过多插手中原内部的争斗。而中原这边,唐朝则是趁着这两年的宝贵时机,迅速征战四方,横扫天下。等到突厥内部乱局结束之后,唐朝这边,已经快要彻底统一天下了。

此时的唐朝,已经不怕突厥趁火打劫了,完全有能力一边收拾中原内部,一边抵挡突厥南下。

到了这个阶段,突厥和唐朝,已经开始处于敌对状态了。

此后的几年里,唐朝和突厥在边境上虽然偶有战事,但规模都相对较小。唐朝这边,虽然已经统一了天下,但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李渊无力主动出击。这个问题,就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

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身为太子的李建成,一直都久居中枢,所以战功相对较少。反倒是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一直率兵征战在外,唐朝在北方的所有重要战事,几乎都是李世民带人打下来的。如此一来,身为秦王的李世民,身边自然就凝聚了一大批能臣强将。等到唐朝彻底统一天下之后,李世民身边聚集起的势力,已经足以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了。

于是,一场夺嫡大战,就此爆发。

这场夺嫡大战,牵连的极广,整个唐朝高层,几乎都被卷了进去,被迫站队。在这种情况下,李渊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牵制在朝中,自然也就无力再去对付北方的突厥。只能派李靖、李绩、王君廓等一些能打的大将,镇守北方,对突厥进行被动防御。

然后,就到了武德九年。

随着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双方终于陷入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抢先下手,在玄武门发动了政权,亲手干掉了李建成。此后,李世民控制了整个长安城,逼迫李渊禅位给自己。

就在长安城陷入内乱之际,北方的突厥,也得到了消息。

突厥的颉利可汗,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决定带兵南下。颉利可汗是始毕可汗与处罗可汗的弟弟,武德三年才接任可汗之位。此时唐朝已经在中原地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后来颉利可汗几次带兵南下,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但这一次,颉利可汗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自己最好的一个机会。

六月初四,玄武门事变爆发。八月初九,李世民正式登基。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军队抵达高陵,距离长安只有百余里。

得知突厥大军到来,整个长安城,都慌成了一团。

李世民此时虽然已经登基,但对国内的控制力度却远远不够。在地方上,还有很多李建成的旧属身居要位,时刻威胁着李世民的统治。而长安这边,驻守兵力也十分有限。整个长安城所有军队加起来,也就数万人而已。而突厥此次南下,却是号称二十万大军。

从兵力上来看,唐朝这边,显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在这种局势下,很多大臣们表示,应该暂时放弃长安,另行迁都,避免和突厥主力战斗。然而最终,李世民却力排众议,选择死守长安城。

为了保住长安,李世民一边派人去外地调兵,一边派尉迟敬德领兵,主动出击,在泾阳痛击突厥先锋。尉迟敬德不负众望,最后不但打败了突厥的先锋,还生擒了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歼敌上千。

泾阳一战,让突厥原本势不可挡的兵锋,暂时止步。突厥也开始怀疑,敢于主动出击的长安城,此时是否真的像他们想象当中的那么弱。

正是这个判断,为唐朝接下来的战略回旋,争取到了足够大的余地。

虽然尉迟敬德在泾阳打了一场胜仗。但相比突厥的二十万大军而言,上千先锋部队的损失,只能算是毛毛雨,根本无法让他们停下前进的脚步。数日之后,突厥大军抵达渭水河畔,战斗一触即发。

唐朝,迎来了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

此时的长安城,兵力空虚。如果突厥选择强攻,大概率是能够打下长安。而此时的唐朝高层,又几乎全都在长安城内。一旦城破,大部分唐朝高层,肯定会成为突厥的俘虏。再加上不久之前,刚刚闹了一场玄武门之变,导致唐朝地方上人心浮动。一旦长安被攻破,唐朝极有可能会瞬间分崩离析。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八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名文官,来到渭水河畔。仅凭六名文官随从,便与突厥二十万大军隔河开始对峙。李世民指责颉利可汗违背了双方的盟约,主动侵犯了大唐的领土。

这一下,颉利可汗懵了。

在颉利可汗看来,如果长安城真的空虚,李世民怎么可能如此胆大,仅带了六个人就敢来和自己对峙呢?再加上之前泾阳一战,唐军大胜。李世民出现在渭水河边之后,身后很快又来了大量唐军,军容极盛。所有的这些,都让颉利可汗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或许,此刻的长安,真的兵强马壮。

到了这个时候,颉利可汗自然不敢再继续攻城。但好不容易带着二十万大军来了一趟,空手而归似乎也不太合适,此时的颉利可汗,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于是最后,双方展开谈判,重新签订和约。

八月三十日,李世民和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上,重新签订了和约。这份和约,史称渭水之盟。

按照和约,突厥就此撤退,但唐朝则要支付给突厥一大笔财物。对于当时唐朝到底赔了多少财物,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据一些野史记载,当时长安城内的金银布帛,几乎都被搬空了。

对于渭水之盟的详细内容,史书上并没有任何记载。但显然,光是被突厥兵临城下,逼迫签订和约,被迫‘赐予’大量财货,这就足以让李世民感到耻辱了。再加上早年李唐起家的时候,曾依仗突厥援助,这就更让李世民引以为耻了。

在突厥退兵之后,李世民开始励精图治。一边整顿唐朝内部,清理李建成的旧属;一边训练军队,准备对突厥进行报复性进攻。反观突厥那边,退兵之后,内部再次出现混乱,而且草原又遭遇了天灾,实力大损。

仅仅几年之后,李世民便派遣李靖为大将,统领唐军深入草原,一战灭掉了突厥王帐。就连颉利可汗本人,都成了唐军的俘虏。

李世民一生战无不胜,自他领兵开始,几乎就没打过败仗。唯有渭水之盟这次,李世民是被逼着签订了城下之盟。以李世民的性格来说,这场渭水之盟,他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财物,更是自己的尊严。不过好在,仅仅几年之后,李世民就找回了场子。连突厥这个政权,都被他彻底灭掉了。

人物: 李世民 分享 上一篇: 为何武则天初次侍寝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才人 下一篇: 李渊在位时期争夺皇位的有多少人?分别是谁?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