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皇四子胤禛登基以来,这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我们这一节就来聊聊这个热门话题.
雍正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三种观点
自康熙皇帝宾天至雍正皇帝继统,皇位出自篡夺的传闻异说亦是形形色色,但大体总结来无外乎三种观点,即“遗诏即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其中,“遗诏即位说”主要的论据如下:
第一,雍正受到皇父康熙的信任,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说明康熙临终前有意让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第二,有《康熙遗旨》为证。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病重。《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在这里,我们暂且先不说及皇四子胤禛即位为日后的雍正皇帝,先说皇四子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之后,中国所有的人的名字都不能用“胤”字和“禛”字——这为 皇帝的“讳”。而皇四子胤禛的亲兄弟也不例外,因此他们都要改名字,胤禛所有的兄弟都要改“胤”字为“允”字,最为悲惨的是皇四子胤禛亲兄弟皇十四子胤 祯,别的人只需要改一个字,改“胤”为“允”就可以了,而他名字中的两个字要被全部改掉,改为“允禵”。
第三,有《康熙遗诏》为证。《康熙遗诏》今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面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康熙遗旨》还是《康熙遗诏》,在我看来,都不足以为证。因为这两样文本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被修改篡改的痕迹。对此,我将在后面加以分析,这里从略。
除了这不值得一驳的“遗诏即位说”之外,另外两种观点——“无诏夺位说”和“改诏篡位说”——哪一种更加符合事实真相呢?
对此我是持“无诏夺位说”的,而我的朋友、康熙皇帝的第八世孙金恒源老先生则是持“改诏篡位说”的。那么,我们两个人的观点,到底谁更加正确呢?
看过《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当时和雍正争夺皇位的那个焦点人物是康熙帝的第十四阿哥,而金恒源老先生就是这位十四阿哥的后代,所以他的观点,权威性是举足轻重的。
“十”“于”谜案
雍正皇帝到底是如何即位的?民间流传特别广的说法是“改诏篡位”,因为这份遗诏当中有这么一句关键词叫“传位十四皇子”。大多数人都认为,遗诏结果是被人改动过的,即“传位十”被人改成为“传位于”,“十”这个字,被人改成了干钩“于”的“于”。
金恒源先生虽然是持“改诏篡位”说的,但他认为,在技术操作上把“十”字改为“于”字的事情应该不存在。因为康熙皇帝所有的朱批在提到儿子的时候没有一 处是写“皇某子”“皇某某子”,都是“某阿哥”“某某阿哥”。因此,问题不在“于”不“于”这个层面,而在于到底有没有“四皇子”和“十四皇子”的层面上 讨论,才有意义。
另外,皇帝的手谕,包括朱批,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朱批,存有大量同音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假字。因此,在康熙皇帝笔下,是可以把“于”和“於”混同于一起的。所以,到底康熙帝用的是哪个“于”,我们也是不能确定的。
《康熙遗诏》的真假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讨论讨论,《康熙遗诏》是真是假,以及到底有没有这份诏书的问题。金恒源先生认为,根据康熙皇帝其人,他一生做事谨慎,像皇位接班人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做安排是不可能的。对于金老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也是同意的。
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经鉴定,那份被人们所熟知的诏书,确实是康熙六十一年写下的没错, 但是不是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康熙帝驾崩之日)写下的,是这一天以后写下的,还是这天以前写下的呢?这就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了。
而我和金老先生最大的分歧 也在于此,金老先生认为诏书肯定是康熙皇帝生前留下的,只是被人改过了,而我的观点是:诏书根本就没有,肯定是康熙皇帝死了以后别人伪造出来的。据金恒源先生称,第一次正式宣布这份遗诏是在十一月十六日(公历1722年12月23日,也就是康熙帝死后的第三天),宣读的时候只有满文遗诏,没有汉文遗诏。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存的康熙遗诏的两份原件,是满汉合璧的。北京有一件,台湾台北有一件。这就很蹊跷了。
之后,我们对比台湾的原件的影印件发现,两份遗诏都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汉文,但是却都没有相对应的满文。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是还有满文的内容 才对,但是它们却没有,此外,两件满汉合璧的康熙皇帝遗诏,汉文都有皇四子雍禛人品贵重等让他即位的内容,这个都有。可是满文却没有。
满文只有这么很短的 一小段,而且边缘地方感觉像是被撕了什么还是怎么着了,所以我认为这个遗诏的真伪一定有问题。怎么可能就留这么点空间给满文呢?所以这个肯定是后面的东 西。那个满文的东西呢?原本的遗诏呢?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看到的遗诏,是假的。
另外,台湾和北京的两个版本遗诏,还有一些别的方面的差异。比如说,北京保存这份,满文稍微多一点。在汉字靠后面这一段写着这样的满文:“朕……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在这句话中,我们倒是看到了明明确确写的是皇四子。但是问题又出现了。
满文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这么来读,所以它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在靠近时间的这部分,就是谁即位。这跟汉文应该是能够对应起来的。但对比汉满的文字,很容易就能发现,是不对应的,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在最关键的地方信息没了,我觉得诏书一定是有人做了手脚了。
此外,这份遗诏是十六号才被宣读的,这三天的时间, 足够制造出一份假的遗诏。之后也有清史专家研究证明,这份《康熙遗诏》是参照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谕旨加以修改而成的。
康熙皇帝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康熙皇帝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皇四子胤禛即位的遗诏。对此我深表认同,这份所谓《康熙遗诏》就是伪造的。所以不存在改不改一说。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雍正皇帝的继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雍正改遗诏”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成为众多历史爱好者、学者探讨的焦点。那么,雍正改遗诏这一说法究...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17 雍正除掉年羹尧真相: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在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案堪称轰动一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年羹尧,这位曾经位极人臣、威震西北的大将军,最终却落得个被赐自尽的悲惨下场。雍正为何要除掉年羹尧?这背后隐藏...
雍正如何继位的 年羹尧 2025-04-16 胤禔是雍正吗?解析康熙朝皇长子与雍正帝的真实关系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康熙帝第五子(因前四子早夭而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而雍正帝(1678年12月13...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9 雍正为何不杀老十四:复杂局势下的权衡抉择在清朝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雍正与老十四胤禵这对同母兄弟的恩怨情仇,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雍正即位后,面对曾经在皇位争夺中激烈对抗的老十四,却并未将其处死...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8 揭秘十三爷胤祥的真实死因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十三爷胤祥以其卓越的才能、忠诚的品质和悲惨的命运而备受关注。作为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在雍正帝即位后,成为了雍正朝最显要的人物之一。然而,这...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2 弘昼的下场:善终于府,逍遥一生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弘昼,这位雍正帝的第五子、乾隆帝的亲弟弟,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弘昼的一生,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权臣之路,也非文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1 清朝雍正皇帝:一位改革者的功绩与评价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雍正皇帝以其坚定的改革意志和卓越的治国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不仅稳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后世的繁荣奠...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10 德妃为何对雍正情感疏离?在清朝历史上,德妃乌雅氏与雍正帝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作为雍正的生母,德妃却对这位儿子表现出明显的冷淡甚至厌恶,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微妙。一、早年分离与抚养权的...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03 弘昼的“荒唐”之举:历史上的自我保全之道在清朝历史上,弘昼,这位雍正皇帝的第五子、乾隆皇帝的亲弟弟,以其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而著称。他不仅在朝堂上敢于殴打大臣,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多次为自己举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3-01 雍正皇帝的多样兴趣爱好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第五位君主,其在位期间以勤政著称。然而,除了繁忙的政务,雍正皇帝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这些爱好不仅展示了他的个性,也...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2-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