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对于古代女人来说,进了紫禁城就是端起了铁饭碗,一辈子吃穿不愁了。那么在清朝当宠妃能有多少收入?能发财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后妃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但这是从康熙朝才开始的,入关之前是没有的。关外努尔哈赤时期,妻妾没有名号,都称为“福晋”或“格格”。比如努尔哈赤的16个妻妾都叫“福晋”。
到了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册立了中宫福晋(孝端文皇后哲哲)、西宫福晋(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东宫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康熙时期,后妃制度稳定下来,共分为八级,也就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中国古代礼法中对于家庭妇女的地位有明确规定,普通人家中只有一位嫡妻,其次是偏房侍妾,再次是通房。当然还有最次,那就是外室。按照古代的礼法,妻和妾的名字是可以被写进家谱的,而通房就不允许写进家谱,除非通房生育了儿子。
同样的,皇帝的后宫妃嫔也是这样排序。皇后对应的当然是嫡妻,皇贵妃、贵妃、妃以及嫔这四个等级都算侍妾,她们被册封时是有册宝的。册封皇贵妃和贵妃用金册;册封妃用镀金银册;册封嫔用银册。册封之后会给她们下发朝服和朝冠。不论是否生育皇子,她们的名字都会被录入皇室家谱《玉牒》之中。
而嫔级以下,包括贵人、常在、答应这三级,就相当于普通人家的通房,她们被册封时没有册宝,也没有朝服和朝冠。只有生育皇子之后,她们的名字才能被写入《玉牒》。不过通常她们生育了皇子之后,皇帝一高兴也会将她们直接晋升到嫔级,名字自然也会被录入《玉牒》。
后妃的等级不同,享受的待遇也不同,工资、服饰、伙食标准、服务人员数量、居住环境、仪仗规模等差别很大。
基本工资方面,皇后每年大约1000两银子,皇贵妃每年800两银子,贵妃每年600两银子,妃每年300两银子,嫔每年200两银子,贵人每年100两银子,常在每年50两银子,答应每年30两银子。
除了每年的基本工资之外,赶上重大节日、嫔妃过生日或者生孩子,皇上都会有额外的赏赐,有时是直接发钱,有时是赏赐珍贵宝物,至于赏赐多少就看皇帝心情了。
比如内务府档案就记载了关于乾隆的婉妃每年过生日得到的赏赐。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于连续对准噶尔汗国和大小和卓用兵,军费支出比较大,这一年还在嫔位的婉妃过40岁生日时,乾隆没有任何赏赐。
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外患问题彻底平定,乾隆的心情非常好,于是这一年婉妃过46岁生日时,乾隆赏赐了三百两银子。当时她依然是嫔级待遇,这可是她基本工资的1.5倍!
此后每年婉妃过生日,乾隆都会赏赐银子,但一直只有二百两,可能乾隆当时没那么开心。但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婉妃60岁大寿时,乾隆赏赐的格外多——恩赐莱石灵芝如意一柄、碧玉萱花盖瓶花插一件、白玉索子夔福磬一件、玛瑙梅花碗一件、紫晶子母狮子一件、均釉胆瓶一件、寿山石罗汉一件、黑花石英雄合卺觥一件、显微镜一件、雕竹笔筒一件、大卷八丝缎九匹外加白银三百两银子。所以说后宫妃嫔的绩效奖金充满了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皇帝老公的心情。
以上是现任皇帝后宫妃嫔的收入,先皇后宫妃嫔收入比这还要高,这其中最高的肯定是皇帝的生母——皇太后了。清朝皇太后的收入是每年2000两白银外加20两黄金。而且古人提倡以孝治天下,皇帝可以饿着媳妇,但绝不能让老妈受委屈,因此如果皇太后手里钱不够花,皇帝会随时给她,赶上皇太后大寿给的钱更多。
除了皇帝亲妈以外,皇帝的庶母待遇也不错,基本上只要熬到“太”字的先皇后宫妃嫔,都会比现任皇帝的后宫妃嫔收入高,毕竟人家工龄也比现任皇帝的妃嫔长得多,待遇高那不是很正常嘛。
新皇登基后除了尊封皇太后之外,一般也会给庶母们提高位份。比如嘉庆皇帝驾崩后,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就给父亲嘉庆的遗孀升了尊位,尊如妃为皇考如贵妃、安常在为皇考安嫔。给先朝妃嫔晋尊升位也成为清帝登基后的惯例,一直延续到清末。
那么清朝的后宫妃嫔收入在当时社会来说是什么水平呢?按照《大清会典》记载,清朝七品县令的年收入是45两白银,所以只看基本工资的话,常在的收入和七品县令差不多,最低级的答应大概和八品官收入持平。但是从雍正开始设立了养廉银,这可是一项重要收入,最高可以达到基本工资的10倍。算上养廉银的话,一个县令每年的收入大概在500两左右,地方督抚这类的高官基本工资加养廉银更是年收入过万。
但是官员还要养活一家老小,后宫妃嫔的花销却很小。吃穿住行都不花钱,每年内务府免费发放四季衣裳,每天御膳房都免费供应饭食。再有像平时用到的绸缎、布匹、玩物、首饰等也是经常发的。所以妃嫔们的收入全都能攒下来,通常她们都会用这笔钱来贴补娘家。
不过身份地位高的后宫妃嫔像皇后或者皇贵妃则不同,她们地位高,排场大,应酬花销也大。平时还要赏赐手下的宫女太监,好让她们更加忠心,别起幺蛾子。再比如地方上闹灾荒,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总不能袖手旁观吧,那肯定是要带头捐款救灾啊。捐少了显得抠搜,捐多了自己也肉疼,毕竟皇后年收入也就1000两银子。
道光帝的后妃就更惨了。道光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抠门,自己平时穿衣服都打补丁,对身边人要求就更苛刻。据说道光命令御膳房不得随意做荤菜,连鸡蛋都不让吃,当然他可不是信佛,而是纯抠。
只有皇后过生日那天,道光才特意下旨让御膳房给皇后做了一碗长寿鸡蛋面,皇后才终于吃到了鸡蛋。其他妃嫔更别提了,等级制度摆在那,总不能跟皇后享受同样的待遇吧?那是违制。于是就只能吃老坛酸菜面了。
不过跟普通社会民众相比,后宫嫔妃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了。根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引用的清朝档案记载,在清朝中期,普通地主家的长工每年收入是2500个铜钱,大概相当于2.5两银子。
这么一对比,差距就拉出来了,就算是身份等级最低的答应,年收入都是普通人的十倍以上,那后宫妃嫔绝对都是金领了。
别看那个时代的后宫妃嫔在当时比普通人收入高很多,但是如果把她们的收入放到现代来看,她们就不是很高了。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康乾盛世时期,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到150斤大米,这样再来换算那个时期一两银子与现代的价值,按照现代普通大米的价格大概在3-3.5元之间来计算,也就是说康乾盛世时期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人民币450-550元之间。
这样换算下来一国之母的皇后年收入大概在45-55万元之间,按照现在的经济水平这个收入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了,而最低级的答应年收入大概在1.35-1.65万元之间,这个收入放到现在也就算是低级收入水平了。
所以这么算下来,大清的一国之母皇后再加上皇贵妃、贵妃的年收入放到现在也就是个中产阶级水平,妃和嫔这个级别收入放到现在算是白领收入水平,贵人的收入放到现在算是工薪阶层收入,常在和答应的收入放到现在则属于低收入人群了。
虽然清朝妃嫔们的收入放到现在并不算太高,但是要结合时代,毕竟我们现在人的经济多么发达,她们在属于她们的那个时代来说绝对算是高收入人群的存在。
而且嫔妃们只负责貌美如花,不用干活儿,还有人伺候,多么安逸。按照等级不同,她们所享受到的服务待遇也不同,皇后当然是前呼后拥的,身边有七品首领大太监1名、普通太监12名、宫女10名;皇贵妃和贵妃有八品首领太监2名、普通太监12名、宫女8名;妃和嫔的太监数量与皇贵妃、贵妃相同,但宫女少了两名;贵人有普通太监和宫女各4名,常在有普通太监和宫女各3名,答应有普通太监1名、宫女2名。
其实除了这些级别,清朝宫廷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存在,那就是官女子,严格来说官女子不算是妃嫔等级,她们其实是属于宫女,平时要做宫女的活,同时还要义务陪皇上睡觉。
通常都是失去皇帝宠爱或者犯了错误,被皇帝贬级的嫔妃才会沦落到这一级别。比如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本来非常受宠的容妃由于触怒了康熙被贬去刷马桶,虽然名义上还可以侍寝,但失宠之后几乎很难再被皇帝想起来了。
其实清朝妃嫔的等级与其家族出身地位有很大关系,家族出身比较好的,入宫后大概率会被封为妃和嫔这种级别。比如康熙的平妃赫舍里氏,她出身政治豪门,姐姐是康熙原配孝诚仁皇后,爷爷是康熙初期四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父亲噶布喇是索尼长子,在康熙时期曾出任议政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因此平妃一入宫就直接被封为妃。
家族出身不高的女人,入宫之后都是从贵人、常在或者答应起步,小火慢炖,生下子女才会被晋封为嫔级,再熬几年才能晋升为妃。而平妃刚刚入宫,还没有生孩子直接就被封为妃,这起点可高多了。
甚至有很多女人,给皇帝生了儿子都不一定能封妃。比如康熙第八子胤禩的生母卫氏,她的家族出身辛者库奴籍,卫氏入宫时只是一个宫女,后来得到为康熙侍寝的机会,生下了皇八子胤禩。在生子之后,她也只被册封为良嫔,此后将近20年没有再晋升。
直到胤禩快20岁时展露出卓越的才能,深得朝臣人心,在一废太子之前很受康熙的喜爱。康熙看在胤禩的份儿上,才将卫氏晋封为良妃。
后宫女子最快捷的晋升途径就是生孩子,这也是对她们的绩效考核。生儿子和生女儿都会获得奖励,当然前者肯定要比后者奖励多。而且生孩子必须得趁早,因为每一级别妃嫔都限定的人数。
皇后当然只有一个名额,皇贵妃也是一个,贵妃两个,妃四个,嫔六个,只有贵人、常在、答应这三类低级妃嫔是没有名额限制的。
有一些皇帝后妃数目看起来不符合规定,比如顺治有4位皇后,大于规定数目。这有很多种原因,有的后妃逝世或被降级,其他后宫女子可以进位补上,也有皇帝本人或者继任皇帝对逝世妃嫔的追封,才导致最终数目大于规定数目。顺治的第一位皇后就是由于铺张浪费、嫉妒成性被顺治下旨降为静妃。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是在死后被顺治追封为孝献皇后。顺治的庶妃佟佳氏是因为后来亲生儿子康熙继位所以被尊为孝康章皇后。
既然名额有限,想晋升就得趁早生儿子。就像康熙长子胤禔的生母惠妃一样,虽然惠妃家族出身低微,但她很早就给康熙生下了皇长子,因此很快就晋升到妃这个级别,也是康熙早期后宫四大妃之首。
在清朝后宫的历史长河中,定妃与密妃都是康熙帝的嫔妃,然而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存在显著差异。一、入宫背景与家族支持定妃万琉哈氏,原为正黄旗包衣,后抬入正黄...
康熙的儿子们 定妃 2025-04-14 卫琳琅的历史原型:康熙良妃觉禅氏在热门小说及影视作品《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卫琳琅这一角色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身世坎坷、情感纠葛,与康熙皇帝、纳兰容若之间的爱恨情仇令人动容。而卫琳琅并...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容若 2025-04-10 胤禔是雍正吗?解析康熙朝皇长子与雍正帝的真实关系胤禔(1672年3月12日—1734年11月25日),清朝康熙帝第五子(因前四子早夭而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生母为惠妃乌拉那拉氏,而雍正帝(1678年12月13...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9 周昌之父:历史迷雾中的家族传承与精神底色在历史的长河中,周昌(周培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传奇的经历,成为康熙年间的重要谋臣。然而,关于他的父亲,历史资料却众说纷纭,留下了诸多谜团。这些谜团如同历史长河中...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4-03 红楼梦醒:曹雪芹的贵族往事与文豪炼成记康熙五十四年的南京江宁织造府,一声啼哭划破朱门深院的寂静。谁也没想到,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将在百年后化作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星辰。曹雪芹,这个历经繁华到沧...
康熙的儿子们 曹雪芹 2025-04-03 康熙三位皇后:赫舍里氏、钮祜禄氏与佟佳氏,后宫中的政治与深情康熙,作为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后宫生活也备受关注。在康熙的一生中,共有三位皇后与他共度风雨,她们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孝懿仁...
康熙的儿子们 孝诚仁皇后 2025-04-03 揭秘十三爷胤祥的真实死因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十三爷胤祥以其卓越的才能、忠诚的品质和悲惨的命运而备受关注。作为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在雍正帝即位后,成为了雍正朝最显要的人物之一。然而,这...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2 胤祐刚上朝后的去向探秘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胤祐作为康熙皇帝的第七子,虽然并非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在朝廷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关于胤祐刚上朝后的去向,我们可以根据真实资料,一探其背...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4-01 平三藩最大功臣:康熙帝与功臣们的共同胜利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平定三藩之乱无疑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不仅彻底消除了内部的反动势力,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更为清朝实现大一统奠定了...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3-31 范文程:明末清初的关键人物与评价范文程,这位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政治家、谋略家,是清朝初期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明清两朝,以其卓越的才智...
康熙的儿子们 范文程 2025-03-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