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宋朝 >  宋英宗赵曙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不愿意祭奠宋仁宗?

宋英宗赵曙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不愿意祭奠宋仁宗?

时间:2023-01-03 11:13:55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宋仁宗死后,赵曙为何不愿意亲自去祭奠他?

公元1063年,北宋嘉祐八年,两宋名声最好的皇帝,也是历史上名声最好皇帝之一的宋仁宗赵祯驾崩。随后,其养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这个皇帝比较特别,他和他的父亲都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备胎皇帝,其父赵允让曾在宋真宗时期,因宋真宗无子被接进皇宫当作皇位继承人培养。

但赵允让运气不太好,宋真宗后来又生下了宋仁宗,还顺利养大,于是,赵允让只能老老实实的回家,从皇位继承人跌落成普通皇室宗亲,这个打击还是比较大的。

宋仁宗执政时期,因宋仁宗也和宋真宗一样,子嗣不旺,于是,在宋仁宗二十五岁时(此前已夭折一子),又选了一个备胎,这次选的还是赵允让一脉,是他的儿子赵曙(本名赵宗实,确定为皇嗣后才正式改名)。

赵曙在宋仁宗无子之前,继续着他父亲曾经的使命,皇位继承人备胎,当时的宋仁宗毕竟还年轻,在赵曙进宫四年后,宋仁宗的第二个儿子赵昕出世。

有了亲儿子,还要啥养子?赵曙马上被送出宫,看起来,似乎将会跟他父亲遭受同样的命运和打击,因为赵昕虽然没活过两岁就死了,但在他死的当年,宋仁宗又生了一个儿子,三子赵曦。

父子两代备胎,备的还是皇帝大位的胎,两次受打击,这谁受得了?但赵曙运气不错,宋仁宗连续生了两个儿子,但全部没活过两岁,他的希望依旧还在。

后世有历史学家猜测,宋仁宗的三个儿子全部夭折,很有可能是赵允让和赵曙父子害死的,虽然没证据,但从利益的角度来看,还是很有可能的。

公元1062年,北宋嘉祐七年,五十二岁的宋仁宗终于对自己的子嗣问题绝望了,加上身体的原因,在大臣的不断催促下,正式立赵曙为皇子,基本确定了他继承人的地位。

赵曙从不到四岁被安排为备胎皇位继承人,到三十岁时被确定,中间起起伏伏,经过了二十六年,加上他父亲曾经的经历,赵曙在悲喜交替的环境中长大,性格不可避免地变得偏激,也许还对宋仁宗有怨恨之心。

他性格偏激或许还有遗传病的原因,据考证,宋朝的皇帝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精神疾病,在宋真宗、宋仁宗、宋光宗等皇帝身上都出现过类似症状,赵曙因为备胎的经历和压力,身上的病情可能更严重。

于是闹剧出现了,宋仁宗死后,赵曙首先是不愿意去葬礼上亲自祭奠宋仁宗,这可不得了,自古以来,各王朝都以孝道为治理天下的最高准则,而号称帝王跟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尤其如此。

新任皇帝不愿意祭奠老爹?这影响太坏了,要是让民众知道,赵曙不孝,就没法维持皇帝的威望,何况,宋仁宗在百姓心目的地位可不一般,司马光就曾跟赵曙很直白的表示:

仁宗恩德在民,藏于骨髓。

且宋朝老百姓是真敢对不孝的皇帝指指点点的,看不下去的大臣们只能站出来对三十一岁的赵曙进行孝顺之道的再教育和规劝,还不停地帮他善后,首先出来的是司马光,根据《续政治通鉴·卷六十一》中的记载:

光即奏:“陛下幸听臣言,命有司设亲祭之礼,而令复不出,在列之臣,无不愕然自失。伏望陛下来日虽圣体小有不康,亦当勉强亲祭,以解中外之惑。”

好不容易把赵曙劝说到葬礼上,可他还是出了幺蛾子,宋仁宗到底不是他的生父,所以,他在祭奠时哭不出来,根据《续政治通鉴·卷六十一》中的记载:

甲辰,帝亲祭虞主而不哭,名曰卒哭。旧无卒哭之礼,于是用吕夏卿(《新唐书》编纂人之一)议,始行之。

卒哭的含义大概是“有时之哭(仅限早晚)”或“终止哭”,以往的规则是,要不停地哭,一般来说,哭不出来时,都是用预先抹在袖口的姜汁水抹眼睛,即使是假,也得做样子出来。

但为了迁就赵曙,熟读史书且在礼部任过职的吕夏卿很干脆地把祭奠时的规矩也改了,祭奠现场只能这样了,但宋仁宗的老婆曹太后需要安抚,而且,赵曙继位后,本就对曹太后也不怎么尊重,为此,司马光又出面去安抚曹太后:

仁宗皇帝忧继嗣之不立,念宗庙之至重,以皇帝仁孝聪明,选擢宗室之中,使承大统。不幸践阼数日,遽婴疾疹,虽殿下抚视之慈,无所不至,然医工不精,药食未效。

他的意思是皇帝赵曙的各种不孝行为是因为得病没治好,且不管怎么说,都是宋仁宗亲自选定的继承人,希望曹太后能理解,安抚好曹太后,司马光又继续教育赵曙,用长篇大论督促他要刻尽孝道,起码要让天下人没话说:

陛下龆龀为太后所鞠育,况今日为仁宗皇帝之嗣,承海内之大业,谓宜昏定晨省,亲奉甘旨,无异于事濮王与夫人之时也。近者道路之言,颇异于是……然此等议论,岂可使天下闻之也!伏望疾愈之后,亲诣皇太后閤,克己自修,以谢前失,温恭朝夕,侍养左右,使大孝之美,过于未登大位之时。如此,则上下感悦,宗社永安,今日道路妄传之言,何能为损也!

除司马光外,曾力劝宋仁宗早立赵曙为皇嗣的侍御史吕诲,宋仁宗死后第一时间拥戴赵曙继位的宰相韩琦,都反复规劝赵曙要尽孝,以及帮助他安抚曹太后。

而且,为让曹太后安心,也因为赵曙的行为和病情让他无法正常理政,没办法,在韩琦的建议下,宰相们劝说曹太后暂时出来垂帘听政,也算给了曹太后一个交代,这些大臣们也算是绞尽脑汁为和谐了。

但即使拿走了赵曙的权力,情况也没有得到缓解,也不知道赵曙真是因为得病的原因,还是故意如此,反正他在祭奠完宋仁宗后,回到后宫继续维持着荒诞暴躁的行为,还多次和曹太后起冲突:

方帝疾甚时,云为多乖错,往往触忤太后,太后不能堪。

这样一来,曹太后是真的怒了,有垂帘听政权力的她,起了废掉赵曙皇帝之位的想法,重新换个宗室上位,反正她没儿子,换谁当皇帝都一样,并将赵曙的不孝行为详细的写给宰相韩琦看,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可韩琦在拥立赵曙登基之事上,是功劳最大的臣子,要是换个皇帝,他可就难受了,新皇帝会对他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并且,他也不愿意皇位的更替太频繁。

所以,韩琦不但直接烧掉了曹太后的投诉信,还联手另一个同样拥戴赵曙上位有功的宰相欧阳修,一起去劝说曹太后,还是以赵曙有病为由,软硬皆施之下,总算打消了曹太后的想法。

两位宰相不辞劳苦,搞定了曹太后,又得去说服赵曙注意孝道,结果赵曙直接来一句:“太后待我无恩”,搞得他们头大,但也只能耐心劝说:

琦对曰:“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岂其馀尽不孝邪?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为可称。正恐陛下事太后未至耳,父母岂有不慈者哉!”帝大感悟,自是亦不复言太后短矣。

赵曙是否真如史书上记载的有感悟不好说,但韩琦和欧阳修可不放心,他们为了安抚曹太后,让她垂帘听政,现在看来,这是个隐患,谁知道赵曙哪天又会发疯?曹太后权力在手,万一真忍不住废帝怎么办?

于是,韩琦又强硬的要求曹太后还政,曹太后本来还很诧异,让理政的是韩琦,这还没几个月,就又让还政,但韩琦却不顾曹太后的想法,强行命令在场的太监撤去曹太后身前的垂帘。

曹太后虽然很不高兴,也很没面子,但她本来就没有想着学前任刘娥太后那样揽权,所以也就顺水推舟的还政了。曹太后配合,韩琦和宰相们也得给回报,怎么回报?继续不停的劝说赵曙尽孝呗。

在他们的支持下,吕公著、刘敞、司马光等大臣反复不停的给已经三十一岁的赵曙解读《史记》、《论语》、《孝经》中的关于孝道的故事和原则,反复的给皇帝进行教育。

在浏览《续政治通鉴》中关于赵曙登基头一年的记载时,就能发现,几乎全是当时的名臣在给皇帝重新灌输孝道的记载,显然,当时赵曙和曹太后之间的矛盾真的很严重,民间因为对宋仁宗的感恩,对赵曙的看法也很恶劣。

以韩琦为首的大臣们不但在赵曙登基的头一年为此把头发都愁白了,此后,在赵曙执政的后三年,也因为“濮议之争”,即赵曙的生父赵允让应该是皇考还是皇伯的问题,在朝中引进大辩论,白白浪费了几年发展国家的时间。

宋英宗赵曙总共在位四年左右,头一年接受孝道的再教育,后三年基本上因为生父的称呼,在和群臣们打口水仗,执政期间几乎一事无成,但他死后的谥号却是一个美谥“英”(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人物: 宋仁宗 宋英宗 分享 上一篇: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篇: 侬智高是什么人?他的真实本领怎么样?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