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科举场上发生一起舞弊大案,史称“南北榜案”,即著名的刘三吾科举案,又称 “春夏榜案”。
《明史》载,刘三吾,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他曾在广西躲避战乱,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刘三吾被召到京城。此时,他已73岁。当时天下刚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定礼乐制度,德高望重的老儒生纷纷去世,全部礼仪制度及三场考试选取士人的方法多由刘三吾修改审定。
洪武三十年 (1397年)春天,礼部会试,朱元璋任命德高望重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担此大任,刘三吾既心怀感激,又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召集纪善、白信蹈等考官开会,研究制定考试程序,约法三章。在考试期间,刘三吾不顾年迈体衰,亲自去考场监考。会试前后,很多亲戚朋友、同窗故旧,甚至朝中大员、皇亲国戚,打招呼、递条子、请客送礼,想让刘主考网开一面,多加关照,都被刘三吾拒之门外。
会试结束,刘三吾亲自主持阅卷,一字一句斟酌推敲,生怕出差错。凡是被录取的卷子,都要再阅一遍,核实无误之后,方才张榜公布。
发榜那天,在着急等待中的举子们纷纷前来观榜。细心的举子发现,榜上的51人全都是南方考生,北方举子全部名落孙山。这时突然有人说:“这次主考官是湖南人,其他考官大多也是南方人,这里肯定有幕后交易。”北方举子们群情激愤,成群结队来到礼部请愿上访,要求主考官作出解释。同时,他们联名写御状,向朱元璋告发主考官刘三吾徇私舞弊,有意拔擢其乡人。
朱元璋大为震怒。他亲自召见刘三吾,询问情况。刘三吾一五一十,将这次科举考试的筹备、建立的规章制度、考试监考和阅卷评卷过程详细地向朱元璋作了汇报。朱元璋问:“榜上的51人全部是南方人,你不觉得蹊跷和可疑吗?”刘三吾答:“皇上,试卷都是密封的,看不到考生的名字和地址,确实是按照文章的好坏而定的。”“那北方人为什么一个都没被录取呢?难道他们全都是笨蛋?”朱元璋又问。“皇上,这事也不难理解。元朝鞑子一直统治着北方,实行高压政策,文人士子们更是苦不堪言,受尽了鞑子们的摧残,哪里还有读书的时间和环境,这可能就是北方举子没有上榜的原因。”刘三吾恭恭敬敬地奏答。朱元璋听了,不禁长叹:“这对北方人太不公平了,我一定给北方举子们还一个公道。”
刘三吾的解释,并没有打消朱元璋的疑虑,他决定另起炉灶,重新复核。于是,朱元璋传下圣旨,急召翰林院侍讲张信进宫,命他带领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人,在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上榜。
张信,浙江定海人,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经常直谏朝政得失。这次和张信一起复阅试卷的有六七位翰林、侍讲,他们制定了三条规定:凡参加复核的考官阅卷期间一律不准回家;不许跟任何人接触来往;不准把阅卷的消息泄露出去。如有违犯,将严加惩办。
复卷过程中,有的同僚给张信建议:皇帝这次生气,主要是因为没有北方考生上榜,不如更换几名考生,选择成绩较好的北方举子上榜,以迎合皇上旨意。张信不同意,坚持以实际成绩定名次,不受任何人的干扰。
张信等人阅卷后认为刘三吾没有徇私舞弊。他向朱元璋汇报:“臣认真复阅了所有试卷,北方考生的文章确实不如南方考生写得好,不仅如此,有的考生在用词上还犯了禁忌。看来刘大人是公正的,没有营私舞弊。”并说:“科举考试应该以文章定优劣,以成绩排名次,这是历朝历代科考的惯例,不应有地域倾向。”朱元璋听了很不高兴,认为张信没有领会自己的指示和意图。
就在此时,朱元璋又接到举报,告发张信等人受了刘三吾等人的嘱托,暗中互相勾结,在复阅试卷中做了手脚。朱元璋更加震惊,决定亲自处理这起大案。当时,北方长期处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人心涣散,一直观望徘徊,用科举的手段收服北方士子之心乃是当务之急,而刘三吾、张信之流不能真正理解皇帝的良苦用心。
朱元璋下令刑部立即把张信、刘三吾以及所有考官逮捕入狱,严加追问,并下旨礼部,将这次考试的试卷全部呈报上来,由皇帝亲自审阅,定下金榜名次。
刑部在严刑逼供下终于搞出了一个600多人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的名单及证词。朱元璋于是称考官及先前负责调查之人与十几年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有牵连,于是断然判决: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过高,发配充军,以老戍边;所选51名南方贡士全部罢黜,受牵连者不下千人。
之后,朱元璋命翰林儒臣在落第的试卷中选择文章优秀者61人,重新廷试。这61人全为北方举子,竟无南方一人,所以又称“北榜”,也称“夏榜”。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明朝政府于洪熙元年(1425年)设立南北卷制,南卷取士60%,北卷取士40%。至此,科场史上的第一舞弊案落下帷幕。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的张良娣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和悲剧性的结局而引人注目。作为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的一生充满了权力与欲望的交织,而她的最后结局,更是成为了...
唐肃 张良 2025-04-01 朱见深与吴皇后的短暂而复杂的关系在中国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宪宗朱见深与吴皇后的关系是一段短暂而复杂的故事。这段关系不仅涉及皇室的权力斗争,还深刻影响了明朝后宫的格局。一、朱见深的心仪之人并非吴...
朱见深儿子 2025-04-01 清朝内阁的职能与运作机制清朝内阁,作为清朝中央政府的重要机构之一,其职能与运作机制在清朝的政治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清朝内阁的设立背景清朝内阁制度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继承明朝...
景清 2025-04-01 秦良玉的兵器:白杆枪与双剑的传奇在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末年,有一位杰出的女将军,她以英勇善战、智勇双全而闻名,她就是秦良玉。秦良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更是一位武艺高超的战士,她的兵器——白杆...
秦良玉 2025-04-01 徐妙锦:终身未嫁的传奇女子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明朝李化龙墓地之谜: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明朝时期,李化龙作为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关于他的墓地所在,却存在着诸多争议和谜团。一、李化龙生平简...
李化龙 2025-03-31 历史对姚广孝的多元评价:争议与赞誉并存姚广孝,这位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卓越的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既是高僧,又是政治家、文学家,更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对于这样一位复杂...
姚广孝 2025-03-28 郑贵妃儿子的悲惨结局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郑贵妃作为明神宗朱翊钧的宠妃,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她儿子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一、郑贵妃与儿子朱常洵郑贵妃,名梦境,是明神宗朱翊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郑贵妃 2025-03-28 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为何称为孝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子弟,一步步崛起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奋斗与传奇。而关于他的陵墓为何称为孝陵...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8 大顺王朝:短暂而辉煌的存在——存续天数探析在中国历史上,大顺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政权。它由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1644年建立,却在短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兴衰。一、大顺王朝的建立大顺王朝的建立,可以追溯...
李自成 2025-03-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