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国名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都对秦有功,为何最后却没能善终?
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秦国每一位君主的身边都有一位或者多位大才辅佐,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的张仪、公孙衍、司马错、樗里疾;秦武王时的甘茂;秦昭襄王时的魏冉、范雎等;秦庄襄王和秦始皇时期的吕不韦、李斯等。
正是这些人的辅佐下,秦国才日益强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最终吞并六国,完成一统大业,不过大多外来臣子却没能落得好下场。他们虽然使秦国日渐强大,但最终不是被驱除出秦国,就是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如商鞅、吕不韦、李斯三人,那么他们三人为何都没有善终呢?
商鞅不得善终的原因
众所周知,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强大始于秦孝公时期推行的商鞅变法,可以说商鞅变法的发起人和主要执行人商鞅对秦国有重大的功勋。但商鞅最终却落得一个五牛分尸的悲凉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普遍的说法主要有几点:商鞅推行的变法触及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因此得罪了秦国的宗室贵族,在秦孝公去世后,被宗室贵族针对,诬其谋反;商鞅为使变法能在秦国顺利推行,拿太子嬴驷开刀,得罪了之后的秦惠文王;最终秦惠文王继位后,为了解决宗室贵族的怨恨,诛灭了商鞅。
以此看来,商鞅没能善终是因为秦国宗室贵族的迫害,不过这只是表面原因。实际上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关键在于他自己,因为商鞅为推行变法一直给自己“掘坟”。
我们来看商鞅变法触犯贵族利益的三连发,也是商鞅为自己“掘坟”的三连发:首先是作为全面变法序幕的《垦草令》,其中一条就是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迫使贵族亲力亲为的劳动。
其次在第一次变法中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按照世卿世禄制,秦国的贵族和官吏是可以世袭的,父死子继,继续享有原来的封地和封地内的赋税。但按照变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原本的贵族待遇,还会沦为庶民。
最后在第三次变法中废除了贵族的“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在商鞅的三连发之下,秦国的贵族从身份、地位、特权、财产方面都遭到了打击,可以说在变法之后,秦国的贵族和平民百姓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这也导致变法遭到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商鞅本人也被贵族们痛恨。
若不是秦孝公在背后大力支持商鞅,相信商鞅早就死于秦国的贵族之手,也不用等到秦惠文王时才会惨死。即便将商鞅变法放到其他诸侯国推行,商鞅也不会善终,甚至连变法都无法展开,即便开始也难以成功,因为六国的君主无法向秦孝公那般全力支持商鞅,他们为了平衡国内的贵族也会赶走商鞅,甚至直接将商鞅杀死。
商鞅能顺利在秦国推行并完成变法,其关键原因是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商鞅是断然不可能在秦国顺利推行变法的,更别谈变法成功,可以说是秦孝公成就了商鞅变法,也成就了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被旧贵族诬以谋反罪,落得一个惨死灭族的下场。
就算秦惠文王没有动手,商鞅也难逃一死。不过商鞅如果做出一些改变,在完成变法后,可以急流勇退,从此退隐山林,也不至于无法善终。但商鞅并没有做,并且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秦国的军政大权,更加激化了秦国的内部权力斗争,为其“掘坟”之路又添上了重要一笔。
吕不韦没能善终的原因
对于这位传奇的商人丞相,关于他的事迹相信大家都了解一些。吕不韦原本只是一介商人,但他凭借独特的眼光,看中了在赵国为质的秦国公子嬴异人,当时的嬴异人只是一个落魄的秦国公子,吕不韦却有大魄力,不惜散尽家财,凭一己之力将嬴异人推上秦国的王位,成为秦庄襄王。
吕不韦也因此被秦庄襄王任命为秦国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食邑,成为秦国最大的封主,从此吕不韦走进秦国的最高权力中心。之后秦庄襄王去世,吕不韦又被拜为相邦,并成为嬴政的“仲父”,因嬴政幼年,开始把持秦国朝政,成为秦国实际掌权人,权倾天下。
后因嫪毐之乱牵连,被罢免相邦之职,回到封地洛阳,最终被秦王逐渐逼迫下,选择自尽而亡。原因是吕不韦回到封地后,还有很多的宾客和六国使者前去拜访,从而引起嬴政的担心。
吕不韦最终自尽看似是被秦王逼迫,其实也在于吕不韦自身。吕不韦在牵连嫪毐之乱中本难逃一死,但嬴政最终还是选择将他放回洛阳,此后吕不韦只要安分守己,谢绝拜访的宾客和各国使者,也不会被秦王担心叛乱,基本上是可以颐养天年,落得善终结局。
李斯错误的选择,为最终惨死埋下了祸根
众所周知,丞相李斯是因为赵高的陷害才落得惨死的结局,不过李斯惨死是因为自己错误的选择。如果李斯没有和赵高同流合污,拥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赵高也无法掌握朝政实权,李斯又如何能被赵高害死呢?
商鞅和吕不韦无法善终虽然很大原因也在于自己,但也是秦国君主的选择,而李斯无法善终完全自作自受。李斯在秦始皇在位时不仅没有遭到打压,还颇受始皇重用,从吕不韦相府的一介舍人,被秦始皇多次提拔,在秦朝建立后,又任命为秦朝的丞相,可见秦始皇对李斯还是信任和看重的。
如果秦始皇病逝后,李斯没有选择和赵高密谋,拥立胡亥为帝,而是选择拥立扶苏登基为帝,即便不能继续做丞相,也能做个其他官职。以公子扶苏的仁慈和李斯辅佐秦始皇的功勋,扶苏断然不会残害功臣李斯,就算扶苏让蒙恬做丞相,蒙毅做国尉,李斯也可以做个廷尉,或者位列九卿的其他职位。
即便再惨,李斯也不至于落得一个惨死灭族的下场。以李斯的才智却被赵高一介侍从说动,他也不想想,赵高作为一个侍从都敢有谋逆之心,最终还能成功,可想而知,赵高是一个极有野心之人,并且赵高还是胡亥的老师,胡亥该和谁亲近,李斯只要多思索一番,难道想不到吗!
李斯选择和赵高密谋,就是与虎谋皮,最终被赵高陷害惨死,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罢了!
结语:
秦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很大原因是商鞅对秦国推行的变法,可以说商鞅对秦国的崛起图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样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因为商鞅对秦国的功劳太大了,以至于秦国的百姓只知商君而不知君上,如果商鞅不死,秦孝公之子嬴驷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秦王。
吕不韦也是如此,吕不韦被秦庄襄王任命为秦国丞相后,吕不韦便开始逐渐掌握秦国的朝政大权,无论是秦庄襄王在位时,还是嬴政年幼无法亲政前,吕不韦更像秦国实际的君主。即便被赶出咸阳,回到封地后,仍然还有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前去拜访,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如果他不死,秦王就难以心安。
比起商君和文信侯,丞相李斯身上的光芒就显得比较暗淡,无论是在秦始皇在位时,还是秦二世统治期间,李斯基本上就是个辅佐的角色。他既做不到商君那般独揽秦国军政大权,也无法做到吕不韦的权倾天下,这也是秦始皇能继续留下他的原因,但李斯最终为了一己之私,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为其惨死埋下了祸根。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其中李斯、扶苏与赵高三人之间的纠葛尤为引人注目。作为秦朝的重要政治家,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3-20 秦朝丞相李斯的悲剧终章:败于赵高之谜在秦朝的风云变幻中,李斯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邃的法制理念,一度权倾朝野,担任丞相之职。然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却落得个腰斩于市、夷三族的悲惨结局。那...
李斯的儿子 赵高 2025-03-07 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法家思想的践行者与政治斗争的悲剧人物在秦朝的历史长河中,李斯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大秦帝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作为秦朝的丞相,李斯在政治、文化、法律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生...
李斯的儿子 2025-03-06 李斯如何一步步成为秦国丞相在中国历史上,李斯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了秦朝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如何从一名普通的楚国小吏,一步步走上秦国丞相的高位,是许多人感兴趣的话题。一、...
李斯的儿子 2025-03-05 李斯未选扶苏:政治立场与利益权衡的抉择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李斯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洞察力,成为了秦朝统一六国的重要推手。然而,在秦始皇驾崩后,面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李斯却未能选择更为仁...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3-05 秦始皇为何如此信任李斯?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嬴政与李斯的名字紧密相连。作为秦朝的重要政治家和谋略家,李斯不仅为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大业出谋划策,更在秦朝建立后担任丞相,对秦朝的政...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3-05 肖邦与李斯特:名气差异探析在音乐史上,肖邦和李斯特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各自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在音乐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为何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更倾向于认为肖邦比李斯...
李斯的儿子 2025-02-27 李斯:千古一相缘何沦为赵高傀儡在中国历史上,李斯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才能,被誉为“千古一相”。他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对秦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2-24 秦朝丞相李斯的国籍探秘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以其短暂的辉煌和深远的影响而著称。作为秦朝的重要政治家,李斯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影响,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人物。然而,关于...
李斯的儿子 2025-02-24 李斯:从权臣之巅到身败名裂的陨落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李斯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才能,一度站到了权力的巅峰,成为秦朝的重要权臣。然而,本应被后人深深景仰的他,却因做错一件事,导致了身败名...
李斯的儿子 2025-02-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