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况周颐,咸丰九年(1859)九月初一日生。9岁补弟子员,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举人。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况周颐,咸丰九年(1859)九月初一日生。9岁补弟子员,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乡试举人,援例授内阁中书,任会典馆绘图处协修、国史馆校对。叙劳以知府用,分发浙江。在京师为官期间,与同乡王鹏运友善,结词社,朝夕唱和,钻研词学,人称“王况”,共创临桂词派。1895年,入两江总督张之洞府,领衔江楚编译官书局总纂。
戊戌变法后,离京南下,掌教常州龙城书院,讲学南京师范学堂,受聘端方幕中,治理金石文字。后充任安徽宁国府盐厘督办。其间,复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民国年间寓居上海,卖文为生,穷困潦倒,以至无米下锅。曾为刘承干嘉业堂校书。民国十五年(1926)七月十八日卒,年六十八,葬湖州道场山。
词作特色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季四大家”。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光绪十四年(1888)入京后,与当时词坛名家同里前辈王鹏运同官,以词学相请益,得所谓重、拙、大之说,词格为之一变。稍尚体格,词情也较沉郁,如〔齐天乐〕《秋雨》等作品。
中日甲午(1894)战争时,愤于外敌入侵,写下一些伤时感事、声情激越的篇什,如〔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苏武慢〕《寒夜闻角》、〔水龙吟〕《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摸鱼儿〕《咏虫》、〔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等,反映“嘶骑还骄,栖鸦难稳”的现实和“壮怀空付,龙沙万里”的感慨。有一些作品则是对清室的兴衰、君臣的酣嬉、深致忧思,如〔三姝媚〕的“红楼依然,玉容歌舞”、〔莺啼序〕的“有恨江山,那能禁泪”等。
辛亥革命后,况周颐与朱孝臧唱和,受朱影响,严于守律,于词益工,但大都是“故国”之思,抒写封建遗老情绪。如〔倾杯〕《丙辰自寿》,以“老圃寒花”自比;〔水调歌头〕《壬戌六月十一日集海日楼为寐叟金婚贺》中,更明显地表露出“指顾光华复旦,仙仗御香深处,比翼更朝天”的复辟幻想。
词学主张
况周颐尤精词评。著有《蕙风词话》5卷,325则。是近代词坛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著作。1936年,《艺文》月刊又载《续编》2卷,凡136则,系辑自况氏各种杂著。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取正续两编为一集,统名《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合刊出版。
况周颐的词学理论,本于常州词派而又有所发挥。他强调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意内言外”之说,乃“词家之恒言”(《蕙风词话》卷四),指出“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风词话》卷一),即词必须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
后又吸收了王鹏运之说,标明“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论词突出性灵,以为作词应当“有万不得已者在”,即“词心”,“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强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废学力,讲求“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有其自具特色的词论体系。此外,论词境、词笔、词与诗及曲之区别、词律、学词途径、读词之法、词之代变以及评论历代词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发前人所未发。朱孝臧曾称誉这部词话、认为它是“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龙榆生《词学讲义附记》引)。
在历史的长河中,末代皇帝溥仪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溥仪的文化水平也备受关注。那么,这位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
溥仪 2025-03-17 溥仪:清朝末代皇帝的卓越英文水平在中国历史上,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除了他作为皇帝的身份外,溥仪还有一项令人瞩目的才能,那就是他的英文水平。一、溥仪的英文...
溥仪 2025-02-22 溥仪身后事:清朝虽亡,何以得葬皇陵?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然而,在清朝灭亡后的半个世纪,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去世后,却得以葬入清朝的皇陵——华龙皇家陵园。这...
溥仪 2025-02-18 溥仪与满语:误解与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溥仪不会说满语。然而,这一说法真的准确吗?一、溥仪的学习经历与满...
溥仪 2025-02-15 末代皇帝溥仪:被妃子们抛弃的背后真相在中国近代史上,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不仅经历了皇位的更迭、国家的动荡,还遭遇了个人情感的巨大变故。其中,溥仪...
溥仪 2024-11-27 末代皇帝溥仪生平简介及后人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爱新觉罗·溥仪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皇帝到平民的巨大转变,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一、溥仪生平简介爱新觉罗...
溥仪 2024-11-18 未解之谜:溥仪与婉容大婚之夜为何没同房?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皇室成员的婚姻往往是政治联姻的产物,而非个人情感的选择。清末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大婚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婉容 溥仪 2024-11-06 奇闻:末代皇帝溥仪登基时的不祥之兆在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溥仪的登基充满了传奇色彩和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不祥之兆尤为引人注目。这一事件不仅为溥仪的统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成...
溥仪 2024-11-05 溥仪的父亲之死:多年老病与风寒的双重打击在历史的长河中,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坎坷。而作为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父亲载沣的离世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悲凉的色彩。据真实资料记载,载沣的死因并...
载沣 溥仪 2024-10-19 庄士敦离开溥仪:忠诚与信念的抉择庄士敦,一位英国籍的教师,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师傅。他与溥仪的关系超越了师生之谊,达到了深厚的信任与友谊。然而,庄士敦最终选择离开了溥仪,这一决定背后蕴含...
溥仪 庄士敦 2024-07-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