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为何始终没拿出这张王牌?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靖难之役”成就了明成祖朱棣,也让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天大的笑话,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建文帝朱允炆失败的原因很多,有主观自身性格、能力方面不足的因素,也有客观上因为朱元璋大杀功臣导致其无将可用等原因。
如果说坐拥40万大军的梅殷不具备勤王的能力和实力,那么镇守云南的沐王府手握30万大军,为何也对朱允炆见死不救呢?30万的沐家军,可以说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最后的一张王牌,然而朱允炆为何却打不出来?
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最后一张王牌
朱元璋临终前托孤驸马梅殷,并赐予梅殷讨伐叛逆的诏书,俨然将其当作了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的倚仗。
因思驸马梅殷。他尚太祖宁国公主,大有才智,太祖最为眷注。临崩时,梅殷侍侧,太祖因嘱之道:“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复出遗诏授之道:“敢有违大者,汝讨之。
朱元璋托孤梅殷有着用人唯亲(其妻宁国公主乃朱允炆亲姑姑)、无法威胁皇权(无兵权的外戚)等原因,更多的是为了让其辅佐朱允炆。而朱元璋真正意义上留给朱允炆保命的王牌却是远在云南的沐家军。
为何说云南的沐家军才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最后的底牌?
第一、沐王府深得朱元璋信任
云南的沐王府是朱元璋一手打造,而其第一任主人沐英乃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8岁便被朱元璋收养,并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对于沐英,朱元璋可以说是极为喜爱和信任。沐英先是在洪武九年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在洪武十六年,又被朱元璋钦点镇守云南,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要知道,此时的沐英手握着30万大军的兵力,这对于疑心甚重的朱元璋来说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也间接表明了朱元璋对于沐英能力的肯定以及无与伦比的信任。
自汝在镇,吾无西南之忧。
第二、沐英与朱标情同手足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而朱标则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沐英与朱标自然也就成为了兄弟。以年龄上来看,沐英比朱标大了整整11岁。自幼便由马皇后抚养长大的沐英,跟马皇后的感情毋庸置疑,因此对于马皇后所出的朱标自然也是情同手足。更何况,朱标作为皇太子,未来的皇帝,沐英更是全力支持。而沐英在听闻朱标英年早逝后悲痛不已,忧伤过度,在朱标去世的两个月后也病逝。
“闻懿文太子薨,哭极哀,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饮食遂少,至是感疾”
由此可见,沐英对于朱标的感情极为深厚,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基于朱元璋、朱标和沐英如此亲密无间的父子情以及兄弟情,在朱元璋传位朱允炆后,云南沐王府对于朱允炆势必也是鼎力支持的态度和立场。可以说,30万沐家军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一张王牌。
但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直至靖难之役结束,明成祖朱棣成功取代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云南的沐家军都未曾有过动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沐家军对于朱标一脉的朱允
炆
见死不救呢?
一、君臣之礼大于兄弟情
沐英和朱标在同一年过世,因此到了建文帝朱允炆时期,沐王府的主人是沐英的儿子沐晟。按理来说,朱标和沐英的感情如此深厚,两家儿辈的关系也不会差。但不要忘了,沐英因为被朱元璋派遣镇守云南,加上沐晟和朱允炆较大的年龄差(9岁),客观来说,两人的兄弟情谊远不及父辈。
其次,参考三国时期刘关张乃桃园结义三兄弟。但在刘备登基称帝后,关羽、张飞的儿子关兴和张苞继续结拜为兄弟,而刘禅却没有加入其中。
根本原因就在于君臣有别。
因为身份地位的转变,在君臣之礼面前,兄弟情谊自然排在后面。而朱允炆和沐晟的关系也是如此,他们更多的是君臣关系,而所谓的兄弟情则已经十分淡化。
相信如果说朱标碰到了“靖难之役”,沐英必然会舍命起兵勤王相救。但换作朱允炆和沐晟的话,显然关系、情分远远达不到这种程度。
二、沐晟的沐家军自顾不暇
沐晟是沐英的次子。在沐英去世后,继承沐王府的是沐晟的大哥沐春。然而沐春却同样英年早逝,且没有子嗣,沐晟才有机会继承了沐王府。而沐晟继承爵位的这一年,正是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这一年。一个是刚刚登基当皇帝,一个则是刚刚接管沐王府,可以说两人都处于起步、适应阶段。
同样是在这一年,叛蛮刀干孟再次叛乱。虽然叛蛮被朱允炆派遣的征虏将军何福平定,却也留给刚刚接管沐王府的沐晟一个烂摊子。当时诸蛮分割占据了他的属地,沐晟自然是需要时间和军队将他们讨平。忙于平乱的沐晟自顾不暇,又是“新官上任”,根本不可能分出多余的精力去参与“靖难之役”。
三、沐晟没有勤王、参战的契机
沐晟坐拥30万沐家军,却并不是他随意可以调动的,至少他没有权限将其直接开拔到南京城。
首先,在“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朱允炆并不认为燕王朱棣会有赢面。客观对比分析当时双方的实力,燕王朱棣是处在绝对下风的。作为皇帝的朱允炆自然不会在这种手握优势的情况下下令勤王的。没有皇帝的诏令,沐晟显然不可能私自调集大军进京,不然可能勤王不成反而会被误会认定为起兵造反。
其次, 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进京。这条理由引自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先不管其真实意图如何,至少明面上人家是名正言顺的。此时,沐晟该以什么理由起兵进京勤王呢?师出无名则自然名不正言不顺,沐晟根本没有起兵勤王的借口。
四、按兵不动才是沐家军最好的选择
“靖难之役”说到底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不合理的削藩造成的必然结果。对战的双方都是朱元璋的子孙,不论哪方最终获胜,大明的江山还是老朱家的。云南的沐王府虽然曾经是老朱家的养子,但毕竟姓沐不姓朱,沐晟作为当时沐王府的当家人还是对此有着客观清晰的认识。
如果沐家军起兵援助朱允炆,输了必然会被朱棣秋后算账。而赢了也未必能够在朱允炆面前讨得了好,毕竟人家也没让你出兵勤王,反而还会徒增误会。这种两头不讨好的事情,沐晟也不会傻不拉几的去趟这滩浑水。
综上所述,在“靖难之役”时,30万沐家军没有动,既是建文帝朱允炆自己“作死”,又有着其客观不能动的原因存在。在那个敏感的时期,作为沐家军领袖,沐晟也只能做出对自身最有利的选择。
况且,云南地处偏远,30万大军想要顺利抵达南京城恐怕也不会一帆风顺。众多朱姓藩王尚且持观望态势,沐王府这个异姓王又何必“多管闲事”呢?
我是月关略萌,本文是我的原创文章,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一下,感谢。
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棣和努尔哈赤皆是各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军事人物。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努尔哈赤则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8 靖难之变:一场改写明朝命运的皇权博弈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四年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藩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围绕皇权合法性的血腥争夺。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朱元璋设计的“家天...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7 明朝朱棣时期的名臣风采在明朝的辉煌历史中,朱棣作为第三位皇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远见,开创了“永乐盛世”。在他的统治时期,众多名臣涌现,他们各展所长,为明朝的繁荣与稳定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2 徐妙锦:终身未嫁的传奇女子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朱棣首次北伐惨败:对手强敌还是自身之过?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曾五次北伐蒙古,以巩固北方领土。然而,他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这一历史事件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25 朱棣迁都北京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场重大决策——迁都北京,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至偏北的北京?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哪些深层次的考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4 朱棣:明朝的杰出君主与永乐盛世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皇帝。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手腕以及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极具...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3 朱棣占领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皇位更迭曾经历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中,明成祖朱棣的登基尤为引人注目。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随即登基称帝,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7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及历史上离奇失踪的皇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明朝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这位史称建文帝的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建文新政”,然而其统治却因“...
朱允炆下落 2025-02-26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时,是否预见朱棣造反?在中国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非儿子朱棣,这一决定引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那么,朱元璋在立朱允炆...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