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嘉庆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时不我待吗,嘉庆掌权那刻起,为何如此着急想杀掉和珅?
作为满清入主中原之后的第5位帝王,嘉庆皇帝的治国水平还是不错的。同时,他作为清代皇帝中最聪明的人之一的乾隆所选的继承人,对于自身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也非常清楚。
所以,当他掌权的那一刻起,为了大清王朝的统治,必然要杀掉和珅,而且越早越好,越果断越好。因为,时不我待,他要是不赶紧动手,恐怕后面还有一大堆烂摊子让他手足无措。
嘉庆登机之后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
公元1795年10月3号,嘉庆皇帝登上皇位成为当时大清王朝的名义上的统治者。但是乾隆皇帝还在,所以诸多事情还需要乾隆来定夺。
此时距离满清入主中原已经过去了151年的时间,大清王朝表面上看强盛无比,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清代官员的贪腐化现象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官就是为了敛财,对百姓大肆掠夺。根据金一南将军的《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给出的数据,到了嘉庆年间每年朝廷拿出来的治理黄河水患的资金有90%以上被官员贪污,这些人拿着治理河水的钱花天酒地,不顾百姓的安危。
这当然不是嘉庆王朝所具备的特有现象,而是在他父亲乾隆年间就已经存在了。因为,当时人尽皆知的大贪官和珅就是乾隆时期的红人,可以说贪官污吏种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得到了乾隆的默许。
其次,老百姓陷入赤贫。主要有两个原因。
1,人口的增长。
清代刚刚入主中原的时候全国的人口大概是7000万,随着社会走向稳定人口也获得了高速增长,到乾隆55年全国的人口已经高达3亿。
这也意味着人均土地保有量还不到顺治年间的1/4,关键是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大清并没有迎来农业革命,人均土地面积减少的同时粮食的单产并没有提高,所以人均粮食的保有量大幅度下降。
2,土地兼并。
和所有的王朝一样,随着这个王朝逐渐走向稳定的同时,土地兼并问题也日益严重。到了清代乾隆后期土地兼并之风更是一日甚过一日,仅和珅就拥有土地8000公顷,广东巡抚百龄到任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占了5000顷土地。
根据当时人们的记录,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已经沦为佃户或者变成乞丐、流民。老百姓陷入赤贫之后,为了生存往往会铤而走险,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进而威胁到清代的统治。
第三,各地的反清势力一直存在,而且很多地有愈演愈烈之势。
嘉庆年间虽然没有对外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内部却爆发了著名的白莲教起义。这次起义不仅耗费了2亿两白银,同时也导致清代政府不得不调动数十万兵力对起义者进行镇压,以至于阵亡了400多名中级武官。随后,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又爆发了天理教之乱。
这些起义的爆发,当然不是因为嘉庆的问题,而是多年来矛盾积累的总爆发。可以说,到了乾隆末期大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就已经非常薄弱,这才是起义能够波及达数省之多的原因。
以上三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但与此同时更代表着大清王朝的统治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地步。关于这一点嘉庆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找不到应对的办法。作为一个接受了正统皇家教育的皇帝,经史子集中不会告诉他现在西方世界正在进行拿破仑战争,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前夜,小小的英伦三岛几百万人口为了打败拿破仑可以募集到数十亿两白银。
所以,在当时看除非大清王朝学习英国进行一次工业革命,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来对冲王朝内部面临的各种问题是不现实的。
大清王朝自从闭关锁国之后,除了对西洋的小玩意儿比较感兴趣之外,其他的一概没有兴趣。整顿吏治他又没能力像他爷爷那样杀伐决断,他明了解那些贪官污吏是蛀虫,但是又不得不用他们帮助统治天下。
那嘉庆想要让他的统治顺利的进行下去,就只有一个办法,当一个裱糊匠。
而和珅作为乾隆时期最大的贪官,是裱糊匠嘉庆最好用的工具之一。全天下人都了解和珅这个人是乾隆的大红人,同时又是一个最大的贪官。如果嘉庆处置掉和珅之后,就会给人们一个信号,嘉庆皇帝是一个英主,未来可期。和珅被处置之后民间拍手叫好,也对和珅的同党等人产生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与此同时,嘉庆皇帝点到为止,没有把那些贪官污吏逼到绝路,使他们继续能够为嘉庆皇帝统治天下。同时,把和珅多年来贪污的银两、土地、商铺等收归国库和珅的贪污达到了几亿两白银,这笔钱正好能够用来对付白莲教大起义,不需要动用国库的银两就有了足够的军费。
所以,嘉庆必须要杀掉和珅,而且杀得越早越能起到裱糊的效果。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清越往后就越拉胯,等到到了他儿子的时候已经被欺上瞒下搞成了司马衷。
道光为了省钱穿衣打补丁,到了连鸡蛋都舍不得吃的地步。
因为,在当时内务府给一个鸡蛋开的价格是10两白银,道光竟然没有觉察出来不对。更有甚者,鸦片战争期间各地官员欺上瞒下,有的人甚至凭空捏造出了几万人的幽灵军团来向道光要银子,结果道光以为自己的百万军队打不过英国人,其实是根本就没有人跟英国人干仗,大家伙合起来在糊弄他!
所以,当有人说大清都是英主的时候,第一个反对的应该就是道光!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历史轨迹中,“闭关锁国”政策是绕不开的争议性议题。这一政策并非单一帝王或某个瞬间的决策,而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逐步强化,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10 帝王双名:解码爱新觉罗·弘历与乾隆的千年身份之谜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帝王名讳与年号往往承载着特殊的政治寓意与文化密码。清朝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以其长达六十三年的实际统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7-09 王尔烈与曹雪芹:祖辈交情下的文化回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王尔烈与曹雪芹虽未直接交集,却因家族渊源与文化传承形成隐秘的精神纽带。一位是乾隆年间以“文压三江”闻名的关东才子,一位是创作《红楼梦》的文学巨匠...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曹雪芹 2025-07-08 雍正第五子弘昼:荒唐表象下的生存智慧在清朝宗室中,爱新觉罗·弘昼以“荒唐王爷”的形象闻名于世。这位雍正帝第五子、乾隆帝之弟,表面行事乖张,实则以独特方式在权力漩涡中保全自身,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代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08 兆惠的八旗为何所向披靡?——解码乾隆朝西北平叛中的军事奇迹八旗制度作为清朝立国根本,在兆惠时代仍保持着高效运转。正黄旗出身的兆惠深谙旗制精髓,其麾下部队兼具满洲铁骑的野战能力与汉军火器的技术优势。据《清史稿》记载,八旗...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7-07 王亶望女儿的婚姻之谜:一场贪腐案背后的家族命运王亶望,乾隆时期甘肃冒赈案的主犯,其贪腐金额高达千万两白银,最终被处决。这场震惊朝野的贪污案不仅终结了王亶望的仕途,更将其家族卷入深渊。其女儿的婚姻状况,因史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7-04 奕经大败英军: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溃败与历史反思奕经(1796-1853),作为道光帝侄子、乾隆帝曾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中以"扬威将军"身份指挥的宁波...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7-04 清朝为何不敢删除明朝历史:政治智慧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往往伴随着前朝史籍的销毁与篡改,但清朝却是个例外。从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明史馆,到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最终成书,清朝历时近...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7-02 祁隽藻:三朝帝师背后的士大夫精神传承在晚清政坛的璀璨星河中,祁隽藻的名字如北斗般耀眼。这位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的元老重臣,更以“三朝帝师”的殊荣载入史册。当我们翻开《清实录》与祁氏家藏文...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7-01 刘统勋“杀子”传说考辨:正史阙如与民间记忆的双重建构在清代“刘罗锅”刘墉的家族传说中,其父刘统勋“为正国法而杀二子”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位乾隆朝首席军机大臣,在正史中以“清介持躬,精明果决”著称,却在民间叙事里被赋...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6-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