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发掘之后,学界对出土的大量汉简文献,尤其是其中的《论语·知道》篇佚文与“智(知)道”篇题极为关注。学者推论海昏侯简本《论语》应该就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据研究,此章与1973年发现的肩水金关汉简《论语》佚文一致。现谨就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知道》篇首章文意加以疏解,发掘其思想内涵。
海昏侯简“知道”简文可隶定如下:[孔]子智(知)道之昜(易)也,昜昜(易易)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学者指出,海昏侯墓“智道之易”简与肩水金关“73EJT22:6”号简内容相同。其中“智”通“知”,文献习见,如“知者乐水”亦作“智者乐水”,海昏侯简习惯作“智”,而金关汉简作“知”。“昜”当为“易”之讹,为汉简书写习惯。有学者指出其应读为“荡”,但这与《礼记·乡饮酒义》相似文句汉唐版本一直作“易”不合,且文意难解。另外,有学者怀疑“日”字当为“曰”,但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均作“日”,且“三日”可作合理解读,应不误。两简句首皆称“孔子”,可证为后人所记,与《知道》篇本属“齐论”所增的性质相合。
以“子曰”为界,前半章难点在“易易云者三日”。目前学界有两种断读,一为“易易云者,三日”,一为“易易云者三日”。若从第一种,因“云者”一般用为判断句,即“所谓‘易易’,(是指)三日”,明显不通。若“易易云者”后加句号,则“易易云者”之下无从连属,且“三日”二字极为突兀,不知所从。若从第二种,可作合理解读。根据文意,“易易云者”与上一句“孔子知道之易也”相关,而《礼记·乡饮酒义》亦有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一句。根据后者“吾”字可知,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中类似的“易易”叠字很可能本来就是孔子的话。由此推测,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的“孔子知道之易”为“知王道之易易”的简省,而之所以不用叠字,很可能是避免与下文“易易云者三日”的叠字重复。
“易易”之所以用叠字,孔颖达正义解释:“取其简易之义,故重言‘易易’,犹若《尚书》‘王道荡荡’、‘王道平平’,皆重言,取其语顺故也。”也就是说,叠字有加重语气,强调道之简易的意味。显然,此处“易易”无关《周易》之“易”,而根据《礼记·乡饮酒义》用第一人称“吾观于乡”,可推知海昏侯简与金关汉简中所论“易易云者三日”应该是在描述孔子连日感叹“易易”等句。古时以“三”表“多”,而“云者”二字表示对相关词句的省略,“易易云者”,取其中关键字“易易”加以省略,免与上句重复而已,即“‘易易’云者三日”。
后半章记录孔子原话,可作两种解释,一为:“孔子说:‘这道的美,没有人能够驾御它呀!’”一为:“孔子说:‘这是道的美呀,(可惜)没有人能够驾御它呀!’”《孔子家语·颜回》有类似的话,可帮助探寻孔子本意,云:“颜回问子路曰:‘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鲜矣,盍慎诸焉?’孔子谓颜回曰:‘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为闻者,盍日思也夫。’”王肃注“御,犹待也”,此义虽为《汉语大词典》采用,但未见其他用例,且如果用以解释《知道》简之“御”,似乎难通,故应取“驾御”“应用”之义。观《孔子家语·颜回》文本,尽管可能与《知道》简所论非同一主题之“道”,但由于孔子用同样的话来作评价,故有助于我们玩味《知道》简的含义,在两种翻译中作一取舍。
上文两种翻译方式,第一种突出了这“道”的高远,并强调没有人能够驾御它;第二种则突出了一种惋惜之情,即这个“道”如此美善,人们虽有能力驾御,却没有人能真正实行。结合《孔子家语·颜回》,释为第二种语意较顺畅,且更贴近孔子原意。因为在孔子心目中,道并非是不可捉摸不可掌握的,而是有其方法可循。故而孔子感叹不已以至多日的,并非是“道之美以至于没有人能够驾御它”,而是“道之美如此之易,可惜却没有人能够驾御它”。而“盍日思也夫”又与“三日”相通。
由此,全章翻译如下:“孔子明白道的简单易行之后,感叹‘如此简单’这样的话(感叹了)多日。孔子说:‘这是道的美呀,(可惜)没有人能够驾御它呀!’”
那么,什么是孔子所发现的“道之易”呢?据学者考证,此章与《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孔子家语·颜回》等联系紧密,然对比文本可见所论并非一事。《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皆点明“吾观于乡”,是针对乡礼所发;而《孔子家语·颜回》是就颜回对子路论勇力与德行而发,虽论道之美,却并未言道之易。因而,海昏侯墓与肩水金关《论语·知道》简应与《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属同一系统,而与《孔子家语·颜回》关系略远。或者,《孔子家语·颜回》此章为两章误合,这里谨存备考,不作过多推论。
《礼记正义》引郑玄注云:“乡,乡饮酒也。易易,谓教化之本,尊贤尚齿而已。”孔颖达正义云:“言我观看乡饮酒之礼,有尊贤尚齿之法,则知王者教化之道,其事甚易,以尊贤、尚齿为教化之本故也。”可知孔子感叹连日的道之易,是由乡饮酒礼所体现出来的。而孔子如此重视乡饮酒礼的原因,则在其虽为乡礼,却体现“尊贤尚齿之法”,这正是关乎王道治平的大事,以小见大,由此孔子感叹此道易易,却没有人愿意去践行。
孔子对乡饮酒的态度还见于《论语·乡党》“乡人饮酒”章,云:“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笔者家藏清代孤本文献论云:“上条敬老,下条尊神。敬老则人知高年之宜重,尊神则人知古礼之宜遵,皆以敬行之。俱在‘乡人’字上见人轻我重之意。”两条皆为乡人之事,饮酒、祭神俱为乡礼之大者,而乡礼之大端,正在于尊老敬神而主敬。由此可推论,孔子之所以尤重乡饮酒礼,正在于以小见大,从微细处见王道秩序之大端。这与《中庸》记载孔子由郊社之礼、禘尝之义论“治国其如示诸掌”有相合处,即“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类似的内容亦可见于《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可见,昭穆之序与老幼之序皆为伦理之反映,正为孔子所重者,而二者又是相通的。这也正是孔子在这两处都强调治国之易的原因。
笔者此件家藏文献正论及《论语·乡党》与《礼记·乡饮酒义》“知王道之易易”之间的关系,云:“试更观其乡人饮酒。夫乡之饮,有于庠者,则以宾贤能也;有于序者,则以正齿位也。在乡大夫则三年而一举,州长则春秋而再举,党正则一岁而一举。我鲁秉礼之邦,其犹行此礼,与夫子所以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昜昜(易易)也然,而非是四者。”其中可见乡礼与国礼相通之处。虽乡礼囿于条件,不能完备,仅略仿其一二,但其中宾贤能与正齿位已体现国礼尊贤敬老的精神。彼时乡礼渐不为人所重,而鲁犹行此礼,是为孔子感叹的原因。
此外,《礼记·乡饮酒义》也有相关阐释,如“致尊让”“致敬”“明尊长”“明养老”等,云“故圣人制之以道”。又云:“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礼记·射义》亦云:“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其中所体现出的尊让、致敬、尊长、养老、孝悌、名分等礼的内涵正是所云“圣人制之以道”和“政教之本”,也正是《论语·知道》简“王道之易”所在,由乡礼而见王道之义。
由此可见,在孔子那里,治国、御天下之道其实并不神秘,而有着切要钩玄、以小见大之效。所谓“道之易”,其实与孔子一贯主张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相合的,即假如人人回归礼的内涵,那么天下人自然都成为仁人,社会也就太平了。对于君王来说,只要从最细微处把握好尊贤敬老的伦理规范,那么治理天下就易如反掌了。可惜人们大多只关注宏大表象,忽略了最基础的人伦道德内涵。这正是孔子感叹连日的原因,同时也体现了孔子由“礼”见“仁”的思想内涵。
海昏侯是我国汉朝所封的爵位,2011年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大墓被发现于南昌市新建区,这一爆炸性新闻立刻享誉了全中国,它是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汉代墓穴,随着对墓穴的探索发现。刘贺的墓有没有被盗?刘贺尸骨复原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刘贺墓室怎么发现的?刘贺墓里为什么这么多黄金等等,越来越多关于海昏侯刘贺的故事被发掘出来,想了解更多海昏侯刘贺的故事吗?快来一起看看吧!
“雍齿鸿门宴放跑刘邦”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根据《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这一事件并无历史依据。雍齿作为刘邦的同乡兼叛将,其生平与鸿门宴并无交集。一、雍齿的...
刘邦 2025-07-04 刘武与刘启:同母兄弟的恩怨与汉室江山刘武与刘启,西汉文帝时期的两位皇子,同为窦太后所生,本应是最亲密的兄弟。然而,皇权与亲情的碰撞、母亲窦太后的偏爱与干预,让这对兄弟的关系从合作走向裂痕,最终以悲...
刘启 启 2025-07-04 段宏的归宿:历史尘埃中的未解之谜段宏,这位活跃于西汉元帝、成帝年间的历史人物,其人生轨迹因《汉书·外戚传》的记载而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作为汉成帝刘骜的表兄兼近臣,他的一生与西汉后期错综复杂的宫廷...
刘骜 2025-07-03 三国名马:沙场英魂与历史传说的交织在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战马不仅是将领的坐骑,更是战场上的重要战略资源。这些名驹与其主人共同书写了传奇,承载着英雄气概与历史沧桑。赤兔马: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
吕布 2025-07-02 五大刺客谁成功了?历史深处的刺杀真相与精神博弈在中国刺客文化谱系中,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的专诸、要离、聂政、豫让、荆轲五人,犹如五把淬毒的匕首,刺破历史帷幕,留下永恒的道德拷问。若以“刺杀目标是否死...
司马迁 2025-07-02 霍光为何不援手卫子夫:权力博弈与历史抉择的深层解析霍光,这位西汉末年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与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亲属关系——他是卫子夫外甥霍去病的异母弟。然而,在卫子夫因“巫蛊之祸”蒙冤自杀后,霍光始...
卫子夫 霍去病 2025-07-02 张耳与刘邦:从布衣之交到权力联盟的汉初政治镜像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张耳与刘邦的关系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布衣情谊与权力博弈的复杂交织。这对相差二十余岁的忘年之交,从外黄县的宾主之谊到长安城的君臣之盟,其关...
刘邦 2025-07-01 灌夫与李陵: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误会西汉历史长河中,灌夫与李陵两位武将的名字因一场跨越百年的“冤枉”风波被意外关联。灌夫,这位以刚直勇猛著称的汉武帝时期名将;李陵,李广之孙、西汉末年投降匈奴的争议...
李广 2025-07-01 吕雉下嫁刘邦: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黄昏恋”在秦末汉初的历史转折点上,吕公将20岁的掌上明珠吕雉嫁给35岁的泗水亭长刘邦,这场看似“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实则是精心算计的政治联姻。当现代人惊叹于这对夫妇1...
吕雉 刘邦 2025-07-01 吕后之死:外戚集团覆灭与西汉权力重构的必然公元前180年,西汉实际掌权者吕雉病逝。这位以“临朝称制”开创太后专权先河的政治强人,其死亡竟成为吕氏家族覆灭的导火索。短短数月间,周勃、陈平等功臣集团联合刘氏...
吕雉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