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朱棣率领士兵闯进南京城的时候,把自己手下的所有兵力一分为三,
其中一部分势力来抵抗徐达的儿子;另一部分势力直接去牢狱里面,把那些犯了事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被建文帝抓起来的这些王爷们,通通给放出来;而派出了另一部分主力力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卫建文帝。
大家没有看错,我也没有说错,最起码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我们不难想象一下,这个时候的建文帝和朱棣早已经变得老死不相往来,朱棣恨不得在建文帝的身上捅上几个窟窿,而建文帝也恨不得把自己的这个叔叔扔到火坑里面。
既然是这样一个状态,那么朱棣还派出主力力量来保护建文帝的作用是什么?
没有看错,这个时候所谓的保护是需要加一个引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常说的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按照建文帝当时的状态来看,无论建文帝是活是死,都需要让朱棣见到。
朱棣只有见到建文帝才会心安,只有见到建文帝才能够具体的执行下一步方案。
一场宫中大火,成了千年难解之谜
这三支部队分开来做事情,其中的两支部队甭管是遇到了困难也好,还是解决了困难,也好,多多少少能够给朱棣一个回音。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第1支队伍,他们来镇压当时的抵抗部队,遇到了种种挫折,这其实也在朱棣的预料之内。
毕竟这个时候早已经是你死我活的状态了,双方之间谁也不会让着谁。那么指望着这支部队顺顺利利的没有任何阻拦地直接攻入皇宫,并且把所有的势力通通镇压,那才是不现实的。
所以针对于这一切,朱棣心里面也有个谱,压根不着急。而真正让朱棣着急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小兵向朱棣打报告,某一个地方着火了,着火的那个地方是哪呢?答案就是皇宫。
皇宫是怎样着火的呢?谁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宫着火之后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建文帝找不到了。而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在皇宫当中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的抱在一起。
当时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定这个人是否是建文帝,也无法确定旁边的那个人是谁,可是朱棣身边的那个谋臣姚广孝直接站出来告诉所有人:被烧焦的那一位就是建文帝,朱棣也赶紧就坡下驴,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没错,他就是我的外甥,他就是建文帝。
就这样长达数年的靖难之役,算是彻底告一段落。至于躺在地上的那个人是不是建文帝以及建文帝究竟有没有出逃,建文帝之后的一切发展如何,我们一切不得而知,
只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当中得出个批判来。
如果没有宫中那场大火,一切会怎样?
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很简单,那就是朱棣率领着自己的部队进入南京城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发生任何大火。而当时三方部队的平叛也表现得顺顺利利,王爷救了出来,当时的反叛力量也给镇压下去了,
至于建文帝也被活捉了,那么这个时候会怎样?朱棣会直接杀掉建文帝吗?
一些人认为朱棣杀掉建文帝,那纯粹是历史小说读多了或者是个人臆想而已。原因很简单,尽管朱棣非常希望当皇帝,尽管朱棣非常希望能够主动掌握话语权,但是主动掌握话语权也不是这么个掌握方法。
古代人讲究的就是师出有名,如果连师出有名都无法达到的话,那么以当时的状态来看,朱棣也极有可能无法镇压住当时的局面。
我们要明白朱棣的靖难之役是什么意思
大家要知道一点,朱棣也好还是朱允文也好,双方之间在发生战争的时候还没有撕下亲戚这层脸皮。也就是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双方之间还是亲戚,到最后还能够抱着头痛哭一场。
但是朱棣当时举起的旗帜就是
清君侧
,清君侧的意思是什么呢?那就是朱棣拿出一个大布条来告诉所有的人:看到没有?建文帝身边有奸臣、有小臣,而我们的作用就是把建文帝身边的那些坏的臣子通通给干掉,
然后把那些好的臣子们安排在建文帝身边,给大明王朝做一个榜样,以此来保证大明王朝长治久安。
朱棣是这样想的,真的吗?未必。原因很简单,朱棣只是找一个借口而已,因为当时朱元璋去世之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些藩王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自己的好孙儿当上皇帝之后,很有可能这些藩王会作乱,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详细规则。
这些详细规则包括但不限于每一个藩王进入京城的时候,其余的藩王都不能进入,也就是说必须得排着队进来,一次只能进一个。这样能够保证所有的藩王都不会见面,所有的藩王都不会见面就很难有联络;很难有联络,也就很难出现诸多的困难或者诸多的问题。
这一点如果详细讲的话,可能牵扯的东西过多,大家仔细品味一下就好。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那么所有的藩王都不能进入南京城吗?也不是这个样子,有一种特殊情况可以带领部队进入南京城,
那就是皇帝身边有很多奸邪的小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皇帝以及大明王朝的发展走向。
那么这个时候藩王就可以进入京城,把那个奸邪的臣子和小人通通给赶到一边去,这个时候来保证大明王朝的顺利前行。
朱棣也正是找到了这一条漏洞,通过这一条漏洞的无限放大来进一步的反抗建文帝。
最终结果的几点预估
那么如果当时的建文帝没有跑,皇宫也没有失火,换句话来说,当朱棣率领了部队来到南京的京城时,建文帝就在一旁站着也好,坐着也好,躺着也罢,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叔叔,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
首先我们可以保证一点,以当时的状态来看,朱棣极有可能什么也不做。因为朱棣需要做一个表率,其实这个表率就相当于是那个旗号,这个旗号究竟能顶多长时间,一切只看朱允炆的运气而已。
但是有大概率的事件,就是在某一天的时候,建文帝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的皇位传递给朱棣,又在某一天的时候,建文帝莫名其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其他人连句话都不敢说。
所以我们结合当时的状态来看,建文帝逃跑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了。而且当时的南京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小,整个南京城旁边有很多很多的城门,这些大大小小的城门几乎都是建文帝可逃出去的一部分操作空间。
除此之外,建文帝还极有可能有种种秘道,而这些密道也是皇帝逃出的辅助功效。再者来说,当时又没有监控,也没有摄像头,指望着能够查到建文跑到哪里去了,实在是太过困难。
无论如何,建文帝的去向始终沉迷,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谁也不晓得。
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棣和努尔哈赤皆是各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军事人物。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努尔哈赤则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8 靖难之变:一场改写明朝命运的皇权博弈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四年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藩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围绕皇权合法性的血腥争夺。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朱元璋设计的“家天...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7 明朝朱棣时期的名臣风采在明朝的辉煌历史中,朱棣作为第三位皇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远见,开创了“永乐盛世”。在他的统治时期,众多名臣涌现,他们各展所长,为明朝的繁荣与稳定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2 徐妙锦:终身未嫁的传奇女子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朱棣首次北伐惨败:对手强敌还是自身之过?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曾五次北伐蒙古,以巩固北方领土。然而,他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这一历史事件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25 徐达墓碑高于朱元璋:愧疚之情还是另有隐情?在中国古代,墓碑的高低往往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与地位。然而,在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墓前,却矗立着一座比皇帝朱元璋墓碑还要高的神道碑,这一现象引发了后世的诸多猜测。有...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3-25 草莽英雄的智慧:徐达、常遇春为何精通兵法?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草根出身的人物,凭借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徐达和常遇春,这两位明朝初期的杰出将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出身贫寒...
徐达 常遇春 2025-03-17 朱棣迁都北京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场重大决策——迁都北京,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至偏北的北京?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哪些深层次的考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4 朱棣:明朝的杰出君主与永乐盛世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皇帝。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手腕以及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极具...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3 朱棣占领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皇位更迭曾经历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中,明成祖朱棣的登基尤为引人注目。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随即登基称帝,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