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赤壁之战”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是曹操主动撤的军?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无论是战斗的精彩程度,还是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下的赤壁诗句更是脍炙人口。至于后人为这场战争所费的笔墨和口舌,就更是数不胜数。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几乎将赤壁之战变成了展示诸葛亮个人才华的大舞台。诸葛亮被刻意美化,甚至神话。他先是舌战群儒说服孙权结盟,再是草船借箭解决周瑜刁难,随后在赤壁之战中和庞统、黄盖合作,用连环计将曹操的船队焚烧殆尽,期间诸葛亮还使出了“借东风”的特殊技能。
当然,历史上是没有铁锁连舟、巧借东风那一说。那么,赤壁之战,曹操究竟为什么输得那么惨呢?
我们还是从史书《三国志》上寻找答案,看看当时的赤壁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曹操的传记中,陈寿记载道:“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曹操在赤壁和刘备交手,形势不利,又加上瘟疫的爆发,士兵死亡众多。
而我们看刘备的传记,上面记载:“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我们不难看出,赤壁之战中,刘备大败曹操,将其战船焚毁之后,刘备和孙权联手,乘胜追击曹操。而屋漏偏逢连阴雨,曹军遭遇了瘟疫,死伤惨重,只好引兵北还。
而在主管东吴战事的周瑜传记中,则加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事。“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初期,南下的曹军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感染了瘟疫,部队战斗力下降。交战刚刚开始,孙刘联军就旗开得胜,实现了开门红。出师不利,曹操被迫退回了长江北岸。
曹操在江北,孙刘联军在江南,形成互相对峙的局面。如果要打消耗战,曹操凭借兵多势众和北方后援的强大,绝不会输给只占据江东的孙刘联军。
面对这种情况,“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这一点上,历史记载相当明了——火烧的计策是黄盖提出的。
而小说描写是周瑜、黄盖上演苦肉计,曹操便相信了。随后,黄盖依照事先和曹操商量好的,乘着“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的火船驶向曹营。
而是在:“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就在黄盖让火船们一同前进时,强风正好刮起,于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将岸上的营帐也波及在内。
不过,在《江表传》中,却有了另一种说法。这本晋人虞溥所著的图书中,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按照这一说法,曹操是撤退时自己将舰船焚毁,以免被孙权夺走。不过,文章随后也表示,这是因为当时“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从史书的这几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中惨败,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曹军士兵大多来自北方,不通水性、不习水战。经过长途奔袭,曹兵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所以感染了大规模的瘟疫,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兵士的病重和死亡,大大削弱了曹操的战斗力。
孙刘联军占有地利之便。他们的士兵大多土生土长在荆州、江东一带,他们久习水战。再加上刘备、周瑜等人军事指挥才能出色,一交手就占有先机,将曹操逼回了北岸,从而掌握了战斗主动权。如果不是一开始让曹操退守北岸,那后续的火计自然无法实施,孙刘联军想要取得最终胜利,几乎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黄盖提出了正确的火攻之策,并将其完美实施。一场战斗的胜败,战法策略十分关键。久居江东,黄盖熟悉水站的特点和江上的气候。火攻曹军时,江上大风刮起,黄盖的火计如有神助,一举成功,曹操不退怎么了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的惨败,绝对不是曹操实力不如人,而是特定环境所致。
赤壁之战,吴蜀联盟白白捡到了发展机遇。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曹操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人物。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和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的生平事迹和家族背景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关于他的真实姓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1-02 司马昭为何轻信邓艾造反传闻?真相揭秘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纷争不断的时代。其中,司马昭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其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备受赞誉。然而,在他执政期间,却曾一度...
司马昭 2025-01-02 襄樊之战后于禁若归魏,其地位推测襄樊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不仅改变了魏蜀吴三国的战略格局,也深刻影响了诸多将领的命运。其中,于禁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在这场战役中遭遇了重大挫折,被关...
于禁 2025-01-02 荀彧:历史上的智者形象与史书记载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荀彧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深邃的政治眼光,成为了一位备受赞誉的智者。他的形象在历史文献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尤其是《三国志》和《后汉书》等史...
荀彧 2025-01-02 孙策与周瑜英年早逝之谜:大乔小乔真的是“罪魁祸首”吗?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孙策与周瑜作为东吴的两位杰出领袖,他们的英年早逝一直令人扼腕叹息。尤其是关于他们娶了大乔和小乔后是否因此导致早逝的传言,更是流传甚广...
孙策 周瑜 2025-01-02 曹奂:曹魏末代皇帝的无奈与终结曹奂,原名曹璜,字景明,生于公元246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末代皇帝。作为魏武帝曹操的孙子、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波折,他的统治时期也标志着曹魏王...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1-02 孙策与孙权:谁才是东吴真正的佼佼者?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孙策与孙权作为东吴的两位杰出领袖,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才能和领导风格,使得东吴在动荡的时代中得以立足并发展壮大。...
孙权 孙策 2025-01-02 孙策传位之谜:为何弃子传弟于孙权?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孙策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以其英勇善战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孙策在临终前并未将自己的基业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
孙权 孙策 2025-01-02 孙策托孤张昭与孙权称帝后的张昭待遇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孙策与孙权作为东吴的两位杰出领袖,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在孙策临终前,他将年幼的儿子和东吴的未来托付给了重臣张昭,这一举动不仅彰显...
孙权 孙策 2025-01-02 曹丕与曹叡:曹魏两代皇帝的治国能力探析在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作为北方的主要势力之一,历经数位英主的治理,逐渐稳固并发展壮大。其中,曹丕和曹叡作为曹魏的两代皇帝,他们的治国能力和历史贡献备受关注。一...
曹丕 曹叡 2025-01-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