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作为一代战神,为什么在凌烟阁的24位功臣里,他排倒数第一呢?李世民作为天之骄子,他的排名肯定是有深意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下。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由来
话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在一帮文臣武将的辅佐之下,将大唐发展成一个疆域辽阔,繁荣富强,万国来朝的帝国,也就是我们史书上说的“贞观之治”。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已经步入壮年,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打打杀杀的锐气,国家稳定,百姓安居,李世民不由得想起了当年追随自己的那些功臣们。上年纪了嘛,总是爱回忆往事。
为了纪念这些功臣们,李世民在大唐皇宫内的三清殿旁边,修建了一个“凌烟阁”,让著名画家阎立本,按照真人一比一的大小,把二十四功臣的画像给画了下来,然后挂在凌烟阁内。
这就是大唐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二十四副画像,全部都是面向北面,暗合了人臣“北面称臣”的君臣关系,而且,这二十四个人的排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排在最里面一排的八个人,是“宰辅之臣”,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
排在中间一排的八个人,是“王侯之臣”,分别是: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
排在最外面一排的八个人,是“其他功臣”,分别是: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阎立本所画的原版二十四功臣画像,已经早就不存在了,它们毁于唐玄宗后期的“安史之乱”,后来,画圣吴道子又重新画了一遍。
可是,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唯一的画像被毁了,画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那二十四个人长得什么样,他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是靠着想象来画。
所以,现在流传下来的二十四功臣画像,和他们本人的样貌完全不一样。
毫无疑问,能够上这个榜单的,那是李世民亲自认定的“功臣”,是“亲密战友”,是值得他永远纪念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上这个榜单呢?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认定标准
评级别,排位次,这个事儿历来都是最难的,你得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二十四个人,也不是李世民拍脑瓜拍出来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李世民的皇位是靠谁得来的。
在李世民身边,有三股大的势力,分别是支持他的旧关陇集团贵族,隋末大乱中投靠他的武将,为他出谋划策的谋士。
那么,在评定功臣的时候,第一个标准就是,要照顾到三大利益集团的感受,也就是说,这三大利益集团中,必须要有几个代表。
比如,长孙无忌,高士廉,刘弘基就属于旧关陇集团的代表。
比如,李靖,侯君集,尉迟恭,秦琼就属于投靠他的武将集团代表。
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就属于谋士的代表。
如果只按这一条标准,那李世民身边的人是一抓一大把,毕竟,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前就已经掌握了大唐的军政大权,他是“天策上将军”,他的天策府就是一个小朝廷,里面要文臣有文臣,要武将有武将。
这些人都是拥护李世民的,如果都给评上,按就太多了。
因此,还有第二条评定标准,那就是“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事变,对于李世民来说,意义非凡,那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他人生中的标志性事件,而能够参加那次事变,无疑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可在当时,那可是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的事儿,在李世民看来,这些人都是自己的生死弟兄,是“一起扛过枪”的,有过命的交情。
因此,别看都是天策府出来的,只有参加过“玄武门事变”的人,才是真正的“老资格”,是真正的开国功勋。
二十四个人挑选出来了,又涉及到一个排名的问题,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决定了他在大唐帝国的地位问题。
因此,又产生了第三条评定标准,按照官职,爵位大小来排。
1、谁的官职大,谁的位置靠前,如果去世了,按照死后追赠的官职算。
2、如果官职相同,那就按照爵位高低排。
3、如果官位和爵位相同,那就按照年龄大小排。
4、如果官位和爵位都相同,那么已故者排位在前。
从这一点来看,李世民这个人还是比较厚道的,对于那些已经去世的功臣,并没有因为他们去世而忘记他们。
这二十四个人中,在贞观十七年其实都已经去世了,比如排名第二的李孝恭、排名第三的杜如晦,以及排名最后的秦琼,都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秦琼为什么排在最后一位
有人说,秦琼是因为死得比较早,所以排名比较靠后,这一点其实不准确。
我们可以看到,李孝恭死的也比较早,甚至你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他是李世民的堂兄,俩人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就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虎,算是关陇集团的的代表人物。
他死后被追赠司空,扬州都督,配享太庙,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名。
有人说,秦琼是忠于李渊的,因此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这一点,其实也不算一个原因,如果李世民不喜欢他,为什么要把他列入二十四功臣,别看只是最后一名,很多人挤破脑袋都不一定能挤进来。
事实上,李世民对秦琼还是很不错的,大唐建立后,秦琼因病在家休养,李世民多次派人去看望,对于秦琼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李世民并没有忘记。
其实,我们对照上面的三条标准,就很容易能看出来,秦琼为什么能够入选,但为什么排名最后的原因。
首先,秦琼很早就投靠了李渊,算得上是创业元老,也是李世民身边众多武将中资历最老的一个,算是三大利益集团中,武将的代表,因此得以入选。
其次,秦琼因为早年南征北战,身上全是伤病,因此,大唐建立以后,他就一直在家养病,官职也仅仅是三品官,虽然死后被追赠了徐州都督,胡国公,但是他的官职没有提升,依然是三品官。
我们来看一下排名倒数第二的李勣。
瓦岗军出身,后来跟随李密一起投靠了李渊,一生经历了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李世民在位期间,他带领大军破突厥,破高丽,开疆拓土,功勋卓著,历任兵部尚书,太子太师,司空,封英国公,死后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配享太庙。
这么华丽的履历,这么显耀的官职,也仅仅排了一个倒数第二,秦琼还有什么资格喊冤。
秦琼吃亏就吃亏在这里,大唐建立后,尤其是李世民称帝后,秦琼一直在家养伤,对于大唐的建设,疆域的扩展,边疆的稳定,没有做出任何的贡献,他唯一有的,就是资历,那是他唯一的本钱。
再次,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这是他人生履历中最大的不足。
秦琼是原隋朝的将领,后来被迫投降了瓦岗军,跟了李密,李密投靠李渊后,他又跟了王世充一段时间,因为看不惯王世充,秦琼再次跳槽,投奔了李渊。
因为换了多次老板,所以,秦琼一直不参与任何的派系斗争,踏踏实实的为大唐服务,他是忠于大唐,而不是忠于任何一个人。
玄武门事变的时候,秦琼依然在家养伤,他没有参与,但是也没有反对,算是中立派,所以,在事后封赏的时候,秦琼的封赏是最少的。
关于秦琼的这一段历史,史书上记载得非常简单。《旧唐书》上仅仅是一句话带过,而《新唐书》里根本就没有提。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旧唐书·秦琼传》
旧唐书显然太给秦琼面子了,玄武门事变,有事前密谋,参与者有长孙无忌,侯君集,房玄龄,有当天的大战,参与者有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这中间,根本就没有秦琼的身影,他是如何“从诛建成,元吉”的。
有人会说,如果没有参加,会封他为“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吗?
首先,左卫大将军,在大唐不是什么大官,是个带兵的将领,都能被封为大将军,不新鲜,其次,食邑七百户,是最少的一个,只要参与玄武门事变的,食邑都是1000户起,最多的是长孙无忌,食邑1300户。
而是以多少,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标志。
史书上如此记载,很有可能就是在玄武门事变之后,秦琼主动拥护李世民,为了表示感谢,李世民象征性地给秦琼一些封赏,也算是对“老同志”的一种笼络吧。
所以说,别看秦琼名气那么大,他能够排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算是勉强,他一不是关陇贵族,二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三没有参与大唐的建设。
李世民能把他拉进来,也许是照顾“老同志”们的感受,如果说代表的话,秦琼其实不算是武将的代表,他仅仅是大唐“老同志”的代表。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秦琼应该排在前列
说实话,秦琼也是一个被“神话”了的人物,是被各种演义,小说,评书给捧起来的人物,所谓“一部隋唐传,半本秦琼史”。
真实的历史中,秦琼的武功确实很高,不在尉迟恭之下,但远没有到封神的地步,他的功劳主要是在大唐开国之前,大唐建立后,他就处于半隐退状态了。
但是,因为秦琼和尉迟恭成为了门神,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再加上各种演义,小说的不断硬捧,愣生生地把秦琼给捧成了“神”,成了不少家庭供奉的对象。
因此,在很多人心里,主观的觉得,秦琼应该是排在武将第一位的,但是,事实上,排在武将第一位的是尉迟恭。
我们可以看一下,排在前6位的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全部都是文臣和谋士,只有第七名尉迟恭是武将。
而尉迟恭能有这样的位置,也是拿命换回来的。
当年玄武门大战,李世民骑的马受惊了,一下子冲到了路边的河沟里,让李元吉赶过来,用弓玹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差点就把李世民给勒死了,是尉迟恭赶过来,砍死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可能有人会问,长孙无忌是谁?他为什么能排第一?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标准的外戚;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是李世民称帝后的宰相,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大唐的二把手。
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有能力,要功劳有功劳,要官职有官职,要关系有关系,这样的人,活该排第一。
所以说,拨开秦琼身上各种“神话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在隋唐时期 ,秦琼就是一个普通的带兵将领,他能够入选凌烟阁,仅仅是资历老而已。
李世民能把他选进来,算是比较厚道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秦琼作为唐朝初期的著名将领,以其勇猛善战、忠肝义胆而著称。然而,关于他的后代,尤其是他的儿子们,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既真...
秦琼 2025-04-14 李泰:从宠冠诸王到黯然离世的悲剧人生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李泰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他一度宠冠诸王,才华横溢,却因皇位之争而卷入政治漩涡,最终黯然离世。一、宠冠诸王的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14 窦皇后与李世民:母仪天下与千古一帝的母子情深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窦皇后与李世民这对母子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窦皇后,作为李世民的生母,以其贤德著称;而李世民,则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成为千古一帝。窦皇...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11 单雄信与秦琼的绝交之谜:忠义难两全的历史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单雄信与秦琼这两位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曾以深厚的兄弟情谊著称。然而,最终他们却走向了绝交的道路,这一变故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抉择与人性挣扎?兄弟...
秦琼 2025-04-11 李世民最漂亮的丹阳公主:一段传奇背后的爱恨纠葛在唐朝的璀璨星河中,李世民的众多姐妹里,丹阳公主以其绝世容颜和跌宕人生脱颖而出。她宛如一颗耀眼却略带哀愁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娇俏公主,初绽芳...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11 唐太宗错杀张蕴古:皇权阴影下的司法警示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常被视为明君典范,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错杀张蕴古这一事件,却如同一道刺眼的裂痕,揭示了皇权之下司法公正面临的严峻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08 唐叔虞与李世民: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唐叔虞与李世民,这两位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却都与“唐”这一国号紧密相连的杰出人物,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唐叔虞作为西周时期晋国的始祖,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病中的战略抉择在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役不仅关乎唐朝西部的稳定,...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李世民为何被尊称为“天可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与开放著称,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其中,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的称谓,不仅彰显了他在...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高阳公主为何钟情于和尚?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高阳公主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选择而备受关注。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之一,高阳公主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然而她却对一位和尚产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