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5年发生了什么?那段历史惨烈而又悲壮,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虽然经过几次波折,在第二年还是由多尔衮下令礼部,向全国强制推行“剃发令”,这引起了汉族百姓的强烈反抗,历史上的“江阴八十一日”,就是由此引发的。
江阴县隶属常州府,本已降清,明朝的知县走了,清朝派来的知县方亨也已上任,似乎很平静。但一纸“剃发令”改变了一切。
这年六月,十几个乡绅到县衙商议,请求留下头发。知县方亨态度蛮横,破口大骂,众人都被激怒。后来方亨在文庙召集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乡绅、百姓一百多人,宣布“剃发令”,说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他回衙后,众人不肯离开,在庙里共同立誓:“头可断,发不可剃!”
方亨让县衙的书吏抄写常州府发来的严令剃发的布告,一个书吏抄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句时,再也不能忍受,他把笔扔在地上,大声喊道:“就死也罢!”全城百姓听到消息,群情激愤,议论纷纷。方亨见事态无法控制,就给常州府写了一封密信,请求派兵来“多杀树威”。谁知密信落在了百姓的手里,这下更是火上浇油,江阴百姓当即抓住方亨,杀掉清朝的差人,共推典史陈明遇为首领,以“大明中兴”为口号,正式打起了反清的旗号。
常州知府派出300名清兵前来镇压,很快就被江阴义兵在秦望山下全歼。陈明遇带领江阴军民处决了方亨和一些准备投敌的奸细,开始布置城防。
闰六月二十一,清朝大将博洛派遣降将刘良佐带重兵包围了江阴城,刘良佐射进了一封劝降书,江阴军民断然拒绝。刘良佐先四处捕杀了城外的义兵,切断了江阴城的外援,然后开始攻城。
战斗一开始就非常激烈,江阴只是一个县城,城墙不高,清兵在城外向城上射箭,简直是箭如雨下,城墙的军兵都拿着锅盖挡箭,箭支射在锅盖上,射满了就用手拔下来,据说每天能得到好多箭矢。
战事一起,陈明遇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想起了前典史阎应元。阎应元现在赋闲在家,但他一向智勇双全,很得大家的信任。陈明遇就派人连夜悄悄出城,去阎应元的住所去请他出山,主持江阴城中的大局。阎应元说:“请我主持就得听我的命令。”众人说:“敢不唯命是听?”
七月初九,阎应元带领祝塘少年六百人来到江阴城,进城后,他带人挑选青壮年男子组成民兵,分派城防任务,同时在城内昼夜巡查,肃清内奸。他和城里士绅商议后,把城里公私财物分类征集,统一分配。这样,江阴城防日益稳固。
连着几天,清兵猛攻江阴北门,在阎应元的指挥下,城上箭如雨下,清兵伤亡惨重。刘良佐又调来云梯攻城,城上用砖石投掷,并用长枪猛刺,清兵拼死攻打,双方都伤亡重大。清营里一员满族猛将奋勇登城,被城上义兵刺死,并割下了头颅,刘良佐只得暂时退兵。
阎应元利用这个空隙,请来巧手匠人,制造弓弩、火砖、木铳等守城工具。这些器具都极其精巧,而且杀伤力很大,所以清兵每次来攻城都是伤亡不少。刘良佐见强攻不利,就又作了《劝民歌》来劝降,被阎应元严词拒绝。清兵在城下扎下的牛皮帐篷被守兵用火球、火箭烧毁,一时间,城上砖石弩箭齐下,清兵死伤无数,刘良佐只得退营到邓墓。
江阴向四方请求援兵,但情况却越来越糟。黄蜚、吴之葵的援兵被清将博洛击溃,二人被俘投降;自称忠义王的海盗顾三麻子率舟师来援,和清兵激战三天后败走;秀才金矿聚集了四百勇士前来,被刘良佐派兵堵截在周庄,全军覆没。至此,外面的救兵全部失败,江阴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但刘良佐依然不敢攻城,只是用火炮日夜轰击城墙。城墙曾被炮火轰塌,阎应元率领石匠冒死修葺,使之完好如初。
阎应元又假意答应投降,派百余士兵以送“降礼”为名,偷带火器进入清营,炸死两千多清兵。几天后,又挑选勇士一千在夜里杀入敌营,砍死清兵一千多人。刘良佐只得再次后撤,他没有攻城的办法,只有再次劝降,阎应元凛然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清朝大将豫亲王多铎听说江阴久攻不下,非常生气,他先派出投顺的恭顺王孔有德率兵协助攻城,后又派贝勒博洛和尼堪带着红衣大炮前去。博洛带部下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他认为刘良佐攻城不利,打了他一顿板子,然后让人绑着降将黄蜚、吴之葵来城下劝降。阎应元在城头上骂道:“大臣被缚,当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
博洛发起了总攻,他对清军下令,限三天破城。清兵仗着人数优势,分兵阻断城外援兵来路,然后在大炮的开路下,轮番冲向江阴城,一刻不停。阎应元指挥城里民兵昼夜抵御,拼死力战之下,虽保得城池不失,但伤亡甚多,众人都疲惫不堪。八月初,开始有人偷偷出城投降。但清兵在城外四处杀掠,城里百姓守城的决心再次坚定。双方陷入了胶着之中。
阎应元搜集民间的断发投下城去诱敌,没能成功,博洛的诱降计策也被阎应元识破。后来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招安晓谕到了,博洛派人射进城去,阎应元在后面补了一句“愿受炮打,宁死不降”,再射下城去。
阎应元虽然意志坚定,但被围困的时间长了,城里军民伤亡越来越多,战斗力逐渐减弱,守城物资和粮食都日渐缺乏。
战斗期间,正赶上过中秋节,百姓带着酒登上城头,和守城民兵痛饮。城里的读书人模仿楚歌,写了几首《五更转曲》,让会唱歌的人在城头高歌,大家用乐器相应和。歌声悲壮,响彻天际,清兵听了,也有流下眼泪的。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
八月二十一,博洛把二百多门大炮集中在一起,猛轰东北城,激战过后,清兵终于攻上了江阴城头。
城破时,阎应元端坐在东城,他要了一支笔,在城楼上写道: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写完,阎应元带着一千多人骑马冲杀而出,杀死清兵无数,想要从西门突围却没能成功。他看看周围随他冲杀的人,说:“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然后拔出短刀刺入胸口,倒在一个小湖里,还没有死去,被刘良佐的士兵抓住了。刘良佐坐在明佛殿,看见抓来了阎应元,一跃而起,拍着阎应元的后背哭了。阎应元说:“有什么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有一死。速杀我!”博洛在县衙,把阎应元带到堂上。阎应元挺立不跪,背向博洛,骂不绝口。一个清兵用枪刺他的小腿,阎应元血流如注,不支倒地。博洛把他关到栖霞庵。当夜,寺中僧人不停地听到“速杀我”的声音。到天明后,阎应元终于遇害。
阎应元的十几个家丁,都因不降被杀;江阴县衙包括妇女孩子在内的四十三人举火自焚;陈明遇拿刀和清兵血战,身负重伤,到死的时候,身子依然靠在墙上,屹立不倒;训导冯厚敦自缢而死,妻子和姐姐也都投井而亡,城里诸生也大都不屈殉节。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人称为“抗清三公”。
八月二十二日,清兵开始屠城,百姓有的力战而死,有的从容就义。妇女大多投河,连幼小的孩童也都毅然就义,没有一人投降。清军屠城两天后“出榜安民”,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江阴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全城连妇孺在内只有九万多人,他们在清朝二十四万大军的炮火之下,坚守了八十一天,共击毙清兵七万五千多人,包括三位王爷,十八个大将。城破后,城里被屠杀的共有九万七千多人,城外被杀的有七万五千多人,仅有五十三人保全了性命。
有古籍记载,在死难者中,有一位不知名的女子,她在城墙上题了一首绝命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曲折与挑战。在多尔衮的阴影下被架空数年之后,福临终于亲政,并在掌权后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
顺治为什么出家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3-07 皇太极逝世之谜:自然病逝还是另有隐情?多尔衮的角色如何?皇太极,清朝的重要开国皇帝,其逝世原因一直是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关于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死的,以及这一事件是否与多尔衮有关。一、皇太极逝世的基本情况皇太极,...
皇太极的皇后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3-07 费扬古:功勋卓著的将领之终章费扬古,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正直的品质,在平定三藩之乱和征讨噶尔丹的战役中立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2-25 和硕柔嘉公主:清朝的政治牺牲品与短暂人生和硕柔嘉公主,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的名字,却是清朝初期一位命运多舛的公主。她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曾孙女,饶余敏郡王阿巴泰之孙女...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2-25 乾隆为何能为多尔衮平反,却不为阿济格昭雪?在清朝历史上,乾隆皇帝以其广袤的胸怀和深邃的历史视野,对多位先祖时期的功臣进行了平反,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对多尔衮的昭雪。然而,对于同样身负战功却又命运多舛的阿...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1-06 马齐:清朝重臣的传奇一生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马齐以其卓越的才能、坚定的立场和显赫的功绩,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历史人物。一、出身名门,仕途起步马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顺治九年...
顺治为什么出家 马齐 2025-01-04 多尔衮与太后传闻及死后被追封皇帝之谜在中国历史上,多尔衮作为清朝入关的重要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以及他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事件,更是被后世广泛讨论。多尔衮与孝庄...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4-11-29 顺治皇帝出家之谜: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长河中,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传奇一生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关于他晚年是否出家的谜团,却如同一片迷雾,笼罩在历史的天空下,让人难...
顺治为什么出家 福临 2024-11-29 董小宛与董鄂妃:名妓与皇妃的误传及董小宛的厨艺传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董小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不仅以美貌和才艺著称,还因一段与顺治帝的误传而更加引人关注。同时,董小宛还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这一身...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4-11-26 顺治驾崩背后的悲情抉择:董鄂妃堂妹为何殉葬?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堪称一段凄美的传奇。然而,这段爱情并未以圆满收场,反而随着顺治帝的驾崩和董鄂妃的早逝,留下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4-11-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