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大明太子朱标薨逝。
早在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即设“大本堂”,几十年如一日地对朱标展开高规格的帝王教育,眼看仁君已成,转眼却是一场空,太祖面对群臣痛哭流涕。
太祖痛哭,既为亲情,更为大明江山社稷。
太祖是一位倔强且坚持正统的帝王,朱标之死并没有更改他打造大明铁桶江山的执念,外必须有强藩,内必须选正统仁君。
翰林学士刘三吾颇懂太祖心意,在刘三吾的建言下,九月间太祖下诏,立懿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入居东宫。
朱允炆因为生来仪表有缺陷,头盖骨偏歪,太祖初见他时,很不喜欢,叹气说他是“半边儿月”。后来,因见他聪明好学,秉性又像其父宽大仁慈,太祖便渐渐改变了看法,并将他看成了继朱标之后的仁君之选。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时,太祖有九子在东北到西北一线做戍边的藩王,依地势自东往西一路数来,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因为出身贫寒,趟过太多的血火,太祖一生最信血脉亲情,他曾对朱允炆说,我把抵御外辱的责任交给诸王,边尘不染,你就可以做个太平天子了。
但朱允炆却冷不丁地问了一个问题,敌国入侵,由诸王对付;诸王有异心,谁来对付?
这问题对太祖来说太难回答了,他沉默良久,最后还是把问题抛给了朱允炆,你觉得呢?
朱允炆的回答很有“仁君”风范,他说,以德争取其心,以礼约制其行;如果无效,削他的属地;再无效,改封到别处。如果这样再不知悔改,就只好举兵讨伐了。
听到这仁至义尽的回答,太祖倍感欣慰,他对朱允炆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然而,从太祖驾崩,朱允炆一系列急不可耐的动作看,他所谓的仁义之举不过是在口头上说说罢了,落到实处,这位昙花一现的大明皇帝,不仅有妇人之仁,而且有妇人之见。
有妇人之见,决定了此君没有江山社稷所需的胸襟、自信与深谋。
有妇人之仁,决定了此君没有江山社稷所要的杀伐果断。
尚是皇太孙时,朱允炆就曾和他日后重用的草包忠臣黄子澄在东角门谈论过削藩一事,黄子澄对他说,诸王的护卫兵力单薄,不足为忧,倘有叛变,临之以中朝大军,其谁能敌?
这句话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凭借中朝大军,诸王不过是任由宰割的羔羊,哪里需要仁至义尽。
可悲的是,朱允炆一方面有着深以为然的自信,另一方面又有着“前怕狼后怕虎”的极度不自信。
太祖驾崩后,他第一时间即颁布了太祖遗诏,此遗诏重点有两条:一、诸王不必至京师奔丧;二、藩国所设文武官吏,听朝廷节制。
不管此遗诏是否为太祖本意,朱允炆若是高明,第一条应颁而不禁,第二条应藏而缓颁,这样才能显出仁君的自信与胸襟,看透诸王的动静,赢得天下人心。
史家们多认为,这是建文帝犯下的第一个大错,而接下来他更是错上加错。
即位不到一个月,燕王朱棣一母同胞的弟弟周王即被建文帝以不法事为由,锁拿进京,先废为庶人,后徒置云南;接着就是齐王、代王、岷王、湘王,轮到湘王时,因不甘受辱,最后竟焚宫自杀了。
很显然,将这几位王叔剪除后,建文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一直被他视为心腹大患的燕王朱棣了。
燕王朱棣很明白自己当下的处境,要么坐以待毙,要么起兵谋反。
有黑袍高僧姚广孝从旁策动,燕王朱棣下一个谋反争天下的决心并不难,但他当时有个顾虑,太祖崩逝后,他派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进京行礼,如今尚在京城,一旦自己谋反,三个儿子必先被杀。
置三个儿子的性命于不顾,燕王朱棣是做不到的,于是他上书建文帝,以犯病为由请求遣返三个儿子。
对建文帝来说,这本是掐住燕王朱棣咽喉的最佳机会,然而他却再次采纳了草包忠臣黄子澄的主张,将朱高炽三兄弟下在狱中,不如放还,以使燕王不疑,如此派兵突袭,定能一鼓而擒。
黄子澄自以为这是技高胆大的奇谋,然而在五藩王已被剪除,朝廷剑指燕王的意图已很明显的情况下,此计可以说是掩耳盗铃,愚不可及。
天底下最可笑的就是黄子澄之类,庸才而不知其庸,既不知己,更不知彼。
难怪燕王朱棣在朱高炽三兄弟平安归来后,要大呼一声:“天赞我矣!”自此再无半点顾忌。
接下来,建文帝犯的错误更加致命。
当燕王朱棣誓师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发起靖难之役,建文帝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北进迎敌时,他竟当众告诫众将士:“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
该深明大义,杀伐果断时,建文帝却以自家的妇人之仁束缚住了平叛大军的手脚,以至于后来靖难大军每遇危急,燕王朱棣便站出来充当“挡箭牌”,屡次转危为安。
反观燕王朱棣,那就是另一番杀伐果断、雄才大略的“帝王”气象了。
首先一点,燕王朱棣隐忍不发,伺机而动时的装疯卖傻,就是常人难及的;等到建文帝窥得真相,派兵将燕王府团团围住,燕王朱棣的临危不乱,果断杀伐同样让人侧目——他先诱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进府,果断斩杀后又以八百雄兵火速占领北平九门,城中大定后,他随即搬出太祖祖训,以靖难之名,挥军南下。
战事初期,因为大明的开国宿将多已凋零,六十五岁的耿炳文已无当年勇,朱棣的靖难之师在河北取了的大胜。
大战刚启,终局胜负未定下,临阵换将本是大忌,但建文帝一败即乱阵脚,他又一次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让愚昧且自负的纨绔子弟李景隆替代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去征讨燕王朱棣的大本营北平。
燕王朱棣听说李景隆挂帅,且统兵五十万,大喜过望,他对部下说:“此人膏粱孺子,谋寡而骄,色厉而馁。从前汉高祖自称只能将兵十万,他如何将得了五十万。看着,他一定会自己坑害了自己。”
北平一战,果然验证了燕王朱棣所言。
李景隆好大喜功,攻伐无方,最终成全了朱高炽弱兵守城,一战成名。
随后,若不是铁铉、盛庸、平安等人在山东、河北地界横空出世,燕王朱棣的靖难大军极有可能一路摧枯拉朽,打到京师城下。
在济南城下,燕王朱棣差点中了铁铉的诈降之计,若不是天佑后来的大明雄主,他很可能被活捉;东昌一役,若不是因为建文帝说过那句“毋使用朕有杀叔父之名”,燕王朱棣很难活着突出盛庸的重兵重围;夹河一战,若不是突然刮起了有利靖难大军的东北大风,燕王朱棣亦很难转败为胜——
然而三年征战,三进三出,因为铁铉、盛庸、平安等人的固守,燕王朱棣所能控制的地区,不过北平、保定、永平三郡。
对燕王朱棣而言,这个阶段是最艰难的,他的信心似乎产生了一定的动摇。
然而,艰难抉择到最后,燕王朱棣却拿出了“破釜沉舟”的雄主气概。
建文三年十二月第四次出师时,燕王朱棣慨然而言:“频年用兵,何时已乎?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
何为临江一决,不复返顾?
靖难之师要孤军深入,抱定有去无回的决心,逼近徐淮,直捣京师。
这是一次经典的以谋在先的“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此勇谋无敌地绕开铁铉、盛庸后,三月间,燕王朱棣在淝河大败平安的四万追军;五月间,攻占泗州这一大明王朝的祖陵所在地,这预示着燕王朱棣问鼎天下之势,已无人能挡。
京师孤危之际,建文帝已无良策,只能一面诏天下勤王,一面派专使到燕王营中议和。
建文帝派去议和的专使是太祖的侄女、燕王的从姐,庆成郡主。
庆成郡主受命来到燕王营中,假托众亲王、公主的名义,劝燕王以天下百姓为重,接受议和。
燕王朱棣回了一封信,开头是这样写的——
“兄致书众兄弟亲王、众姐妹公主:相别数载,天伦之情,梦寐不忘。五月二十五日,有老姐姐公主到,说众兄弟姐妹公主每请老姐姐公主来相劝我,说:这三四年,动军马运粮的百姓、厮杀的军,死的多了!都是一家的事,军马不要过江。回去!天下太平了却不好说?”
怎么就算好说了呢?
燕王朱棣直接给了答复:“我之兴兵,别无他事,为报父皇之仇······(历数齐泰、黄子澄奸恶罪状,申明靖难的宗旨)如朝廷知我忠孝之心,能行成王故事,我当如周公辅佐,以安天下苍生。”
也就是说,燕王朱棣开出了最低议和条件,他要当摄政王。
大概是知道建文朝廷不会答应自己开出的条件,所以在这封回信的最后,燕王朱棣霸气侧漏地加了这么一句——
“如其不然,尔众兄弟亲王、众姐妹公主,当速挈(qie)眷移居守孝陵,城破之日,庶免惊恐。唯众兄弟亲王、众姐妹公主,审之详之。”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城破之日,靖难大军不仅要屠城,宫廷亦免不了喋血,唯一不动刀兵的地方就是太祖埋骨的孝陵,尔等好自为之,不要再废话,乖乖守陵去,方能保全性命。
比起建文帝的“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这才是雄主兵临城下的霸气威慑!
果然,待靖难大军开始攻城时,金川门洞开,守此城门的李景隆等人慑于雄主之威,开城投降了。
在元末明初的乱世风云中,朱元璋与张定边皆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以铁腕手段和雄才大略建立了大明王朝;张定边身为陈友谅麾下猛将,勇猛善战,在诸多...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4-17 朱元璋与韩宜可:君臣纠葛背后的真相探寻在明朝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朱元璋与韩宜可之间的故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矛盾与转折。韩宜可,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官员,其命运与朱元璋的统治紧密相连,最终却...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4-17 探寻李醒芳原型: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李醒芳这一角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然而,关于李醒芳的原型,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却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4-11 朱棣与努尔哈赤:跨时空的军事较量想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棣和努尔哈赤皆是各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军事人物。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开创了“永乐盛世”;努尔哈赤则是后金政权的创建者,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8 汤和与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君臣的七十年情义汤和(1326-1395)与朱元璋(1328-1398)的交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君臣关系之一。两人不仅是同乡发小,更在元末乱世中携手缔造大明王朝,最终以“...
朱元璋多少岁 汤和 2025-04-07 靖难之变:一场改写明朝命运的皇权博弈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四年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藩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围绕皇权合法性的血腥争夺。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朱元璋设计的“家天...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7 明朝朱棣时期的名臣风采在明朝的辉煌历史中,朱棣作为第三位皇帝,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远见,开创了“永乐盛世”。在他的统治时期,众多名臣涌现,他们各展所长,为明朝的繁荣与稳定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02 徐妙锦:终身未嫁的传奇女子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为何称为孝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子弟,一步步崛起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了奋斗与传奇。而关于他的陵墓为何称为孝陵...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8 朱元璋晚年杀子之谜:是否为长孙铺路?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起家,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他晚年,一系列关于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3-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