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李渊晚年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后忍不住流泪叹息,这篇文章是徐干的《中论·复三年丧》。
唐太宗对身边的近臣说:
"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朕昨见徐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
这一年,也是太子李承乾谋反之年,李世民也许在这个时候才彻底了解到当年父亲李渊的心境。
李世民这句话之中所说的"所行大疏略"便是唐高祖李渊的丧礼,李世民觉得没有达到应该有的规格。单单从陵墓来看,献陵的确比长孙皇后的昭陵还要低一些,按照封建时代的皇族礼仪这是说不通的。李世民曾为怀念长孙皇后写下"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遭到了魏征的讥讽。
李世民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唐高祖死后没有得到符合身份的丧葬礼仪,那么,他活着的时候,是否曾经被李世民幽禁?生活条件是否一落千丈呢?
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李渊就自觉把帝位让给了李世民,但是熬了三年才勉勉强强让出了太极宫。
从中可以看出李渊内心深处的矛盾。
在封建社会,皇帝们自动让位的情况并不多见。而李渊让位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时候唐高祖已经六十岁了,当了这些年的皇帝,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没有年轻时的锐气和冲劲了。在宫中享受多了,新的嫔妃们一个接一个送进宫来,生活早就已经走向腐化。他平常在各地游幸、打猎,并不觉得这是在荒废时间,亲征打仗,冒着生命危险开拓疆土了,似乎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然而,李渊毕竟看过隋朝的下场,他一边享受着这种生活,一边也在担心他的懈怠会断送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他心中自然而然冒出一种想法——"做太上皇,坐享奉养之福"。
经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地位已经确立了,皇帝之位早晚也是他的,他能杀死亲兄弟,谁能确保在李渊成为他的障碍时,他不会动李渊分毫?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李渊自己主动让位要比不让位保险很多。他能快速认清形势,也保障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至于太过凄惨。
不过,李渊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所以直到3年之后,李世民用了手段,他才让出了太极宫。
李渊住进了大安宫之后,过上了"退休生活",和嫔妃们享受晚年,但他一生酷爱的狩猎活动就此终止。
大安宫原名为弘义宫,大安宫是李渊改的名。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中记载:大安宫乃在宫城之西,制度比于宸居,尚为卑小,于四方观听,有所不足。
虽然宫殿狭小,但吃喝用度,李世民从来没有克扣,也是颇为关心。
旧唐书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高祖的第十八个儿子李元名和李渊一同住在大安宫之中,李世民早晚都会派人送来美味佳肴。李元名十岁这年,身边的人提醒他要对品级高的送餐人员行礼,李元名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他二哥的仆人,为何要对他们行礼?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夸赞道:"此真我弟也。"
这个小小的故事包含了很多信息:
李世民一直关注着李渊的生活,包括弟弟们的生活;
李渊的饮食用度并不差,送餐来的人也是高品阶的,没有懈怠"太上皇"的身份;
李世民让幼弟和父亲住在一起,希望父亲晚年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李渊并没有在李元名面前责备过李世民,李元名对李世民没有什么戒心。
这个故事是在贞观五年之前,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也就是说,李渊住到大安宫之后,还有四个幼子不足10岁。这些弟弟妹妹们和李世民的儿女们年纪都差不多大,都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养大的。
贞观四年,李渊听说李世民灭亡了东突厥,除去了唐朝最大的外患,还生擒了颉利可汗,同样在马背上打过天下的李渊怎会不知其中的不易。
唐太宗被推举为天可汗,皇位彻底稳固。想到当年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城,一辈子报不了仇,现在李世民却一举剿灭突厥。自己这个儿子登基短短数年就成为了千古一帝,大唐交给他并没有错,他不得不佩服,也不由得感到骄傲。
李渊在大安宫设下酒宴,将李世民和诸位王子、公主、王妃和十几位重臣都喊了过来,高高兴兴喝酒。喝到尽兴之时,他还弹起了琵琶,李世民附和着乐曲跳起舞来。
贞观六年,李世民在大安宫设下酒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轮流侍奉在李渊左右。深夜酒宴结束,李世民要亲自为太上皇抬轿舆,李渊说什么都不允许,最后由太子李承乾代劳。
贞观八年,李渊和李世民再次出现在将士们面前,前后两代皇帝并肩站着:"阅武于城西,劳将士而还。"
他们之间那场血雨腥风的政变过去了8年,却如同隔世一般。
李渊年纪大了,又患有风疾,冬天和夏天都难熬。李世民曾经多次请李渊到九成宫去避暑,李渊认为当年隋文帝就死在这座宫殿之中,非常不吉利,就不愿住进去。贞观八年,李世民下令建造了大明宫。
只不过李渊没熬到大明宫建成,就病逝了。
李世民刚刚即位的时候,李渊被限制了自由,虽然用度不曾亏待,但也时时刻刻在监视之中。
那时候朝廷上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旧势力,李世民苦于应对,不得不提防李渊。随着李世民的皇位越来越稳固,李渊对他的威胁也越来越小,李渊自己也不得不开始服老,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才开始出现缓和,并且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李渊逝世后,李世民是下旨要按照汉高祖陵墓的规格来建造献陵的,然而时间紧迫,最后不得不在群臣的建议之下缩小了规模。李世民因此一直在愧疚,可见在李渊的晚年,他的确是在真心诚意尽孝。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常被视为明君典范,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错杀张蕴古这一事件,却如同一道刺眼的裂痕,揭示了皇权之下司法公正面临的严峻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08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唐朝为何能迅速统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堪称迅速而高效。从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到公元628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仅用了短短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28 唐叔虞与李世民: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唐叔虞与李世民,这两位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却都与“唐”这一国号紧密相连的杰出人物,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唐叔虞作为西周时期晋国的始祖,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病中的战略抉择在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役不仅关乎唐朝西部的稳定,...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李世民为何被尊称为“天可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与开放著称,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其中,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的称谓,不仅彰显了他在...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高阳公主为何钟情于和尚?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高阳公主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选择而备受关注。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之一,高阳公主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然而她却对一位和尚产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武则天为何未给李世民生下孩子?探寻历史背后的真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与李世民的婚姻关系中,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为何武则天没有给李世民生下孩子?一、武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李世民智退突厥:一个烧饼背后的谋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著称于世。而关于他如何用一个烧饼吓退突厥十万大军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了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佳...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