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思古之幽情,写现实之感慨。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了一位英武人杰的形象。
这位号称“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正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宋武帝刘裕,后人以“武”称之,纵观刘裕一生,南征北伐,战功无双,但是最后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呢?
天不假年
刘裕出生的家族乃是汉室遗族,早年随晋室南渡,列为江左“低等士族”,后家族没落。
刘裕出身贫苦,幼年之时母亲便患病去世,父亲无力抚养,便寄养在刘裕姨母家中,这也是他的名字“寄奴”的由来。
后来他投身军中,从此平步青云。
短短十几年时间,刘裕绝孙恩、荡桓玄、平刘毅、取岭南、灭南燕、亡谯蜀、诛后秦,赫赫战功,天下无双。
最终在公元420年,代晋称帝,建立南朝“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刘宋建立之时,刘裕已是57岁,而且他连年征战,伤病累身。但此时的北方还存在着多个割据政权,北魏、北燕、北凉等等,与南朝宋形成对立之势。
就在刘裕准备出征北魏之时,便开始患病,结果两年之后,刘裕便即崩逝,未能全竟北伐大业。可以说得上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内基不稳
刘裕出身寒门庶族,对于门阀统治的种种乱象自然深恶痛绝。
他掌权之后,先是进行大规模土断,抑制门阀士族兼并土地;而后削夺士族私产,资济百姓;后又整顿吏治,罢免甚至处死了许多士族官员;另外又重用寒族,奠定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虽然以上种种措施很好地打击了东晋豪强,缓和了阶级矛盾。
但是也由此被东晋门阀各大门阀士族视为了眼中钉,这些士族本就对出身寒门而掌大权的刘裕百般不顺眼,所以他们联合残存的力量一直在伺机而动。
刘裕北伐进行中时,手下心腹刘穆之突然病逝,对于刘裕的打击可谓沉重至极。
刘穆之何许人也,据《宋书刘穆之传》记载:“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
光看这段描写,刘穆之之于刘裕而言简直就是萧和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王猛之于苻坚,可谓铁杆中铁杆,核心中的核心。
刘穆之精明强干,擅于政事,有他在健康后方,刘裕可以算得上是后顾无忧。
后来刘穆之去世,刘裕匆匆返回建康稳定朝局,北伐之业再次耽搁。
同时他安排留守长安的人选出了大问题。
刘裕以子刘义真留守长安,大将王镇恶和沈田子辅佐。
但是王镇恶何许人也,他乃是前秦名相王猛的孙子,当然会被正统晋军出身的沈田子所猜忌。而刘义珍其时年幼,资历尚浅,根本调和不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终于在公元418年,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沈田子设计伏杀了王镇恶。而后沈田子又被王修所杀,刘义珍无力抵挡赫连勃勃,逃窜出城。
史记:“高祖遣将军硃龄石替义真镇关中,使义真轻兵疾归。诸将竞敛财货,多载子女,方轨徐行,虏追骑且至。”
也就是说刘义真出逃之时,根本约束不了群将,使得他们肆意妄为,抢劫财物。看的出来,刘裕这由上至下的安排,都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可以说,此役之后,刘裕从北伐伊始就取得的成就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还有就是刘裕虽是一代霸主,但是膝下数子尽皆年幼,且疏无才能,也算得上是刘宋王朝的一个隐忧。
外敌强悍
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之时,可谓顺风顺水,刘裕相较之下,想要一统天下,那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难度了。
之所以称为南北朝时期,那是因为北方的政权同样强大无比,先有一代雄主拓跋珪建立北魏王朝,后传于不弱其父的拓跋嗣。
拓跋嗣其人虽不如其父军事才能那么杰出,但是政治才能却极为出色。
他在位之时,改革官制,重用汉臣,使得北魏国力大增。
另有胡夏王朝开创者赫连勃勃,此人虽残暴嗜杀,但是军事才能极为出众,而且他善制兵械,武器精良。
难得的是他还颇具远略,群臣劝他定都长安之时,他居安思危,认为长安挡不住刘裕,反倒是自己老巢统万城的位置,在黄河另一侧,刘裕军队必不敢轻易渡过黄河。
这两块非常难啃的骨头,横亘在刘裕北伐大业之前,更别说还有诸如西秦、北凉等小型割据政权,要想在数年之内尽数收复他们,无异于登天之难。
胡汉矛盾
自五胡乱华之后,胡汉政权便互相形成割据对立之势,而胡汉矛盾的问题也摆在了各个政权之前。
先有刘渊汉化,后有石勒简单粗暴,直接屠杀汉人,再有苻坚异想天开,妄想搞一出全中国的民族大融合,最后不仅被叛身死,而且前秦数年之间就分裂开来。
而当尖锐的胡汉矛盾问题摆在刘裕面前的时候,更为严重。
江南汉人士族偏安一隅,对于回归北方几位排斥,与刘裕根本不是一条心。如此背道而驰之下,刘裕想做的整个南北的统一大业,必然会引起多方矛盾。
胡汉杂居、仇杀等等种种民族问题,根本不可能靠刘裕最擅长的军事手段去解决。
更甚者而言,当时整个中国大地之上,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政,都还没有达到大一统的条件,别说刘裕这样的猛人了,谁来都不行。
刘裕一生转战四方,战功赫赫,的确称得上是“气吞万里如虎”,但是他的北伐之举却显得略微仓促了些。
无怪后世对他的北伐动机颇有微词,《宋书》中认为其是为了“诛内清外,功格区宇”的恢复大业;而也有人认为他仓促北伐只是为了篡位获取政治资本。
但笔者倒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如果刘裕要称帝,早在北伐之前就可以了,他的威望和功绩足够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英勇的事迹让人铭记于心。南宋时期,辛弃疾率领五十多人敢于袭击数万人的敌营,这一壮举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那么,辛弃疾为何敢于做出如此大胆的...
辛弃疾 2025-03-21 辛弃疾:文武双全的豪放派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豪放派词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而闻名。然而,这位伟大的词人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他还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
辛弃疾 2025-03-01 刘裕为何未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刘裕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凭借卓越的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东晋末年崛起,一度掌控了大片领土,甚至逼近了统一天下的门槛。然而,尽管...
刘裕 2025-02-22 刘裕篡晋建宋:从权臣到开国君主的历程刘裕,作为东晋末年最具权势的大臣,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最终废除了晋恭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刘宋。这一过程充满了权谋与斗争,展现了刘裕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
刘裕 2025-02-21 从贫寒之子到一代帝王:刘裕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豪杰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从卑微的起点走向辉煌的巅峰。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便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早年家境贫困,却凭借过人的才智和不...
刘裕 2025-02-20 辛弃疾:文武双全的南宋豪杰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以其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被誉为“词中之龙”。然而,他的人生经历远不止于一个单纯的写词文人。辛弃疾实际上是一位集官员、将领、文学家于一身的南...
辛弃疾 2025-02-18 刘裕:并非三国任何人物直系后人,实为楚元王刘交后裔在中国历史上,刘裕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建立了南朝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刘裕的身世,一直存在诸多猜测,特别是关于他是否是三国时期某位重要人...
刘裕 2025-02-11 揭秘刘裕却月阵:以步制骑的战术奇迹与武功争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裕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武功成就,成为了南朝宋的开国皇帝。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战术之一,便是却月阵。这一阵法究竟是如何摆布的?刘裕又是否是历...
刘裕 2025-02-11 司马氏被刘裕赶尽杀绝的真相探析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往往伴随着权力的斗争与血腥的清洗。东晋末年,司马氏作为皇族,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被刘裕赶尽杀绝。这一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刘裕 2025-02-06 刘裕:从寒门子弟到南朝宋开国皇帝的传奇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裕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出身贫寒,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一步步崛起,最终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一、贫寒出身与早年经历刘裕,字德舆...
刘裕 2025-01-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