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为什么失败?他的统帅能力是问题所在?普遍认为淝水之战不是人多的问题,主要是苻坚这个人统帅能力有极大的问题,苻坚扫平北方主要就是靠王猛,这个王猛不得了,是个类似诸葛亮那种猛人,搞政治、搞阴谋、搞军事都极其厉害的一个人物,可惜就是死得早,而且他死的时候已经告诫苻坚不要早图东晋,先整合内部,苻坚没听,苻坚重用慕容垂(类似司马懿那种阴谋家,打仗很厉害,搞阴谋更是行家),苻坚其实是走类似刘备的路线,但能容人却不能驾驭人那种角色,他比刘备真差不少。
我觉得王猛的意思是“大王您这个军政水平,我死了您就就别去打仗了,好歹安安稳稳过完一辈子”。应该不是,王猛的意思是让苻坚先整合内部,然后在徐图东晋。前秦是个仓促建立的大帝国,内部纷争隐忧很多,而且王猛眼光很毒,他看中的那几个反骨仔后来都跳得很厉害。
王猛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培养一个继承人(可能也来不及或者没时间),苻坚基本上就是个志大才疏的君主,看他被慕容垂玩于股掌之上就知道了,他很喜欢欣赏慕容垂,但他完全没能力识破和控制慕容垂。天妒英才有时候其实是人妒英才,继承人也可能被干掉。再说这些人都是不世出的,哪有想找就有的。苻坚的弟弟芙蓉就是王猛的学生啊,不过在淝水之战中阵亡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突然想起来武侯了,武侯要不死等到魏国内乱会咋样。王猛如果能再多活一二十年,先整合内部,然后对东晋一通操作(离间君主和权臣的关系),东晋如果发生内乱就是灭亡之时,东晋如果不乱也完全立于主动优势地位。丞相就没那么好命,他不死司马懿和魏国小皇帝还有魏国朝廷都相当团结,因为丞相能力实在在惊人对魏国威胁极大,非得他死了魏国才开始真正的内乱。
符坚的大军几时打到长江边了?淝水一直在淮南流进淮河,算作淮河支流。另外一支流到巢湖,最后汇入长江,算长江支流,就因为这样,算是打到长江边了?江淮在军事和战略上属于一个地区,所以潜意识里不小心当成一块的了。淝水之战确实是在淮南,大概八公山那个位置。没有八十万也没六十万。符坚当时急不可耐不等大部队到来就带轻骑赶路到前线去了。实际参战的也就当时前线部队和他带来的一小部军队。这也是为什么战败后前秦能在国内四处叛变的情况下撑了很久的原因。泗水之战主要是让前秦威望尽失。导致降服的各国势力趁机作乱。
符坚先锋在淝水之战前就已经在寿阳战败一次了,打淝水之战的是后续部队,资治通鉴里没有提到这后续部队是不是全部,打完的时候幽州才集结完,西边凉州的还没走出关中呢。打淝水之战的主力是他弟弟的先锋部队。他自己带轻骑和弟弟汇合这是有记载的。东晋诈降的朱序已经向东晋谢石透露了秦军主力还没来。谢石才鼓起勇气求战的。
苻坚顶多20万兵力,我也认为20万是最靠谱的数字,奈何曲高和寡,真相总是被淹没。东方大军还在集结状态,凉州兵还在关中,前线的秦军怕不是二十万都没有,符融是符坚的弟弟,那个年代二十七万骑兵大概相当于现在二十七艘航母?符坚这些,大概相当于一堆轻小航母护航航母商船改航母,所以也就那回事吧。像蒙古1万铁骑从中国打到东欧一路火花带闪电才称得上核动力航线母。现在没人养得起27艘航母。当时也没人养得起27万骑兵。低配也没有什么养不起的,南北朝人口5000万,前秦已经占了大头。养得起的,养的起的,用蒙古那种涸泽而渔的战法,50万都不在话下。那是苻坚一路看下来怎么没人打对啊。自萧县往西,一路向西,汉军大败。此处为谬误,应该是一路向东。
苻融是苻坚弟弟谢谢。还有你要是晋军你怎么会知道秦军后退就一定会崩溃?要是秦军万一不崩溃,晋军在人数绝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贸然渡江难道不是送死?以前我还以为是付坚夸大严重,东晋夸大不严重,所以给人一种“战神”的感觉。苻坚其实并没有实力,完全消化鲜卑力量,甚至羌族匈奴都不行,当时的正确方法就是与东晋修好,然后大力经营关东,慢慢打压其他民族,扩大氐族的力量,但是苻坚过于着急,想用不断的对外扩张,来消弭内部复杂的矛盾,可惜他失败了!最后说明人家鲜卑羌族投降你是有条件的,就是你要保证我族的地位,如果苻坚强行兼并硬打下去,他还真不行,所以只能用仁义怀柔。毕竟连当初说要立韩子高为皇后的陈茜。最终都没有说到做到,苻坚对慕容冲也不太可能会有真情了。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八万将士击溃百万之众,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威风总是让人愉悦,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可怜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坚,就只剩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张与胆怯了。其实正如人的复杂内心,战场上短兵相接、兵戈相向的真实景象,也并不就是漫画中定格的画面,总是一副表情、一个动作。也就是说,传奇和真实总是有差距的。诚然,淝水之战的著名,并不仅仅体现在东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上。更重要的,它还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还可以说,它将中国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推迟了半个多世纪,意义着实不小。然而就战争本身而言,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夸张。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
在中国古代,有四位美男以其出众的容貌和才华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潘安、宋玉、兰陵王高长恭和卫玠。这四位美男不仅外貌俊朗,更在文学、军事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然而,...
潘安 宋玉 2025-02-26 古代四大美男及其悲凉结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四大美女流传千古,同样也有四大美男以其非凡的容貌与才华,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这四位美男子分别是潘安、兰陵王高长恭、宋玉和卫玠。他...
潘安 宋玉 2025-02-25 晋武帝司马炎:历史低调与评价分化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晋武帝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其存在感似乎并不如其他开国君主那般显赫。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而古人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
晋武帝 2025-02-21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无知背后的时代悲剧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晋惠帝司马衷因其“何不食肉糜”的典故而被后世广泛铭记,这一事件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脱离实际、对民间疾苦无知的统治者。然而,晋惠帝真的傻吗?一...
司马衷 2025-02-17 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背后的历史审视在中国历史上,晋惠帝司马衷因其一句“何不食肉糜”而被后世广泛讥讽为愚蠢无知。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这段历史时,会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一、晋惠帝司马衷的成长背景司...
司马衷 2025-02-15 慕容垂不杀苻坚的复杂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往往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其中,慕容垂与苻坚之间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慕容垂,作为鲜卑慕容部落的杰出领袖,其一生波澜壮...
苻坚 慕容垂 2025-02-08 谢安:被誉为江左风流宰相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东晋时期的谢安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非凡的智慧和洒脱不羁的风度,被誉为“江左风流宰相”。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
谢安 2025-02-08 一代奇后羊献容:跨越两朝的皇后传奇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后,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历经坎坷却最终涅槃重生。她,就是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同时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羊献容...
司马衷 2025-01-18 司马衷:被误解的“白痴皇帝”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因其一些看似愚蠢的行为,如“何不食肉糜”的言论,而被后世贴上了“白痴皇帝”的标签。然而,通过深入探究历史资料,我们...
司马衷 2025-01-18 历史上的贾南风:西晋时期的权力女性在中国历史上,贾南风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复杂的人生经历,成为了西晋时期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还因其专横暴虐和...
贾南风 司马衷 2025-01-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