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着对千古英雄的憧憬,遥想当年诸葛先生运筹帷握,曹操雄霸天下,周郎翩翩风度,赴约。本报邀请的三位民间高手金益民、彭映和冯俊钺和专家们的智慧碰撞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而专家对三国文化的独特讲解也让所有人“大开耳界”。
网络配图
赤壁之战只是场小战役诸葛亮没传说中那么神
“吴宇森导演的《赤壁之战》你们都看过吧?场面很宏大吧?小乔很美吧?很多是虚构的,参加战役的人数远不达百万,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赤壁大战’,称之为‘赤壁小战’足矣。”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林家骊的这番话引起大伙的骚动。
林家骊给大家解释:“一般大的战争赢了以后,高层都会奖赏士兵,但打赢赤壁之战后,孙权并没有封赏士兵,所以这场战争不会很大。”林家骊还搬出了证据:“史书里只提到这么件事,曹操战后给孙权一封信,信上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意思就是‘因为我的军队染了瘟疫,所以我不想把仗继续打下去’。所以故事中孙刘联盟虽然以弱胜强,但另一方面,曹操的士兵得了致命的传染病,才会败退赤壁。”
如果说把“赤壁大战”说成“赤壁小战”让观众“吓”了一跳,林家骊对于诸葛亮的说法更像一滴水落到油锅,炸开了:“历史中的诸葛亮没有故事中描述的那么好!”
“移花接木了,‘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想出来的,三国演义夸大了诸葛亮军事谋略的才能,实际上带兵征战沙场才是他的强项。这一点,《三国志》里有记载。”林家骊感叹,三国是龙腾虎跃、风起云涌的一段历史。
网络配图
曹操是喜爱悲剧的音乐家他有支盗墓队,却主张薄葬
在《大三国志展》中,有件国家一级文物让三位民间高手很感兴趣,那就是银缕玉衣。“以前听说过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倒是头一回看到。”金益民感叹当时诸侯王的浓重厚葬风气,“这件玉衣用了2000多块玉片,也只有贵族才能享有了。”对此,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黎毓馨笑了:“曹操本人在当时是坚决反对厚葬,提倡薄葬的。”三国时期的文物特别少,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曹操推行薄葬。
“为什么提倡薄葬?”坐在一边的彭映赶紧问了一句。黎毓馨给大家讲了“摸金校尉”的故事:“三国时代烽火连天,战乱使得军费匮乏,所以曹操手下有一支专门盗墓的部队,部队的头头就叫‘摸金校尉’。曹操担心以后自己的墓也被盗,所以就主张薄葬。”听到这,大家都会心一笑,原来,曹操“薄葬”这一创新之举也是出于私心。黎毓馨随后补充说,“从考古发掘来看,东汉时期巴蜀地区厚葬成风,考古学家挖出很多精美的随葬明器,比如《大三国志展》中的摇钱树、玉衣,但东汉以后就很少了。”
别看曹操一副现实主义做派,他其实是个很浪漫的人。林家骊甚至用“喜欢悲剧的音乐家”来形容曹操。“他精通五律,尤其喜爱悲歌。赤壁前夜,他还点唱《蒿里行》。那可是首哀乐啊,可他就爱听。有人劝他换首鼓舞士气的歌曲,他还不高兴,一刀把人给刺死了。”
网络配图
对古代文学颇有研究的林家骊教授说,《世说新语》里说曹操有头痛病,晚上工作也很辛苦,但只要有人在边上伴唱,他就能通宵达旦地干活,“曹操在历史上留下了21首诗句。”
据悉,《大三国志展》将持续至11月15日。“9月份开展,一个多月时间我们迎来了十多万观众,国庆当天就有5万多人来参观。可见,三国也是一段迷人的历史。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通过演义,故事里的铜雀台、折戟等等,都在展览中。参观的人会觉得很亲切。”良渚博物院院长说。
这个说法也让冯俊钺很意外,这位22岁的小伙子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我的心中一直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这些故事我都耳熟能详,他简直就是我的偶像啊!”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的经典,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三国群雄的刀光剑影中,曹魏宗室女性的命运如同飘零的落花,即便贵为公主也难逃政治博弈的漩涡。魏文帝曹丕之女东乡公主,其人生轨迹在史籍中仅存只言片语,却折射出汉末...
曹丕 2025-07-02 甄宓为何叫洛神:历史、神话与文学的三重镜像在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甄宓与洛神的形象如两条交织的河流,最终汇入曹植《洛神赋》的绮丽篇章。这位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如何从真实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中的洛水女...
曹植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7-02 夏侯惇吞眼是真实吗:历史、文学与医学的三重考辨在三国英雄谱系中,夏侯惇“拔矢啖睛”的传奇故事堪称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篇章之一。这个集勇武、暴烈与悲壮于一体的场景,既被《三国演义》浓墨重彩地渲染,又在正史记载中难...
夏侯惇 2025-07-02 锦马超:凉州孤狼的荣耀与悲歌在三国群雄的璀璨星河中,马超犹如一颗流星划过西北苍穹。这位被曹操称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凉州军阀,其人生轨迹交织着英雄气概与政治幼稚,既在潼关之战中写下“...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7-01 颜良:被低估的河北猛将与官渡序章的悲情注脚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颜良的名字常与“关羽斩将”的传奇相连,但这位袁绍麾下首席猛将的军事生涯,实则是官渡之战前河北军阀势力的缩影。从界桥烽烟到白马之殇,颜良的...
关羽 颜良 2025-07-01 马谡之死的必然性:法度、权力与理想的三角绞杀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于汉中,这一事件不仅成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更折射出蜀汉政权在北伐大业中的深层困境。马谡之死绝非简单的“失街...
诸葛亮 2025-07-01 周瑜:东吴柱石与三国格局的奠基者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烽烟中,周瑜如同一颗璀璨的将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远的政治谋略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东吴政权...
周瑜 2025-07-01 孙策为何不传位孙翊:江东基业背后的政治权衡建安五年(20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在丹徒狩猎时遭刺客伏击,生命垂危。临终前,这位江东小霸王做出一个改变三国格局的决定:将印绶兵符交给二弟孙权,而非性格更似...
孙权 孙策 2025-07-01 臧霸:三国“泰山寇”的读音解码与历史浮沉在三国群雄的名单中,“臧霸”这个名字常因生僻字引发读音争议。有人读“zāng bà”,有人称“cáng bà”,甚至误作“赃霸”。然而,这位曾让曹操、孙权都忌惮...
曹操怎么死的 臧霸 2025-06-30 荆州陷落至魂归麦城:关羽败亡的两个月生死时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荆州城头飘扬的“汉”字大旗轰然坠地。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巨变,不仅标志着蜀汉战略要地的丢失,更将一代名将关羽推向了命运的深渊。从荆...
关羽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