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朱棣迁都北京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除了天子守国门,还有个不能说的原因。
国家首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地缘广袤的国家来说,定都在什么地方,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到你的国运问题。
北宋的灭亡就被人认为是定都开封城无险可守的结果,当年赵匡胤曾想迁都,结果被赵普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国家兴亡“在德不在险”,话说的是很漂亮,很适合儒家的一贯主张,只惋惜再好的得也挡不住金人的铁蹄,北宋突然灭亡跟他定都开封有着直接的关系。
老朱家的过家家
朱元璋灭了元代,定都在了南京,当时的南京是最繁华的大都市,交通方面非常便利,尽管朱元璋有严重的炫耀情节,曾想把国都定在自己的老家凤阳,不过为了老朱家能够千秋万代,朱元璋还是选择了南京作为自己的首都,并为此修筑了坚固的城墙。
结果天不遂人愿,这老朱刚闭眼,就发生了叔叔欺负侄儿的事情,朱棣硬生生把朱重八打下的江山又打了一遍,当年沈万三捐钱修筑的最坚固的南京城头,也没能挡住朱棣的步伐,老朱家依然是皇帝,只不过换了个更为凶悍的主。
按照传统的逻辑,朱元璋属于创业,到了太子朱标太孙朱允炆这里就属于守夜了,创业需要的是杀气腾腾,守夜则是要安分守己,明代正在按照这种逻辑进行,结果被朱棣个打断了,这个新任的皇帝更朱元璋一样,也是个杀气腾腾的主。
手起刀落很多人头落地之后,朱棣终于心满意足,再也没人敢议论自己得位不正了,心满意足的朱棣用自己强悍的实力,不断进行着打击蒙古的战争,以此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比自己的父亲差,天下还是姓朱,我们叔侄只不过是玩了一次过家家,你们就不要胡思乱想了,这个天下我已经坐稳了。
不过坐在龙椅上志得意满的朱棣却总是能听到两个很不友好的声音,一个是北方蒙古黄金家族磨刀霍霍的声音,这种声音他实在太熟悉了,当年他老爹就是把他派到北京那个荒蛮之地,对蒙古作战的最前线,打击蒙古。
正是有了这种经历,朱棣才有了一支明代战斗力最强的大军,如今才能坐在这龙椅之上,但偏偏这龙椅做不安稳,总是能听到被贬轰隆隆的声音,那个声音一直在提醒着他,北方还不安定,自己这龙椅坐不稳。
另一个声音虽然明着听不到,但是朱棣相信他一定存在,那就是北京城的官员和百姓,一定还有不少在心里说着他的坏话,毕竟老朱家玩了一次过家家,你又不能把全部的官员都换掉,朝里依然有很多同情建文帝人,南京城也一样,背地里不了解有多少在心里念着建文帝好的人。
这两种声音一直绕着朱棣的耳边嗡嗡嗡的直响,在无数次辗转难眠之后,朱棣做了一个最大胆的决定,迁都北京。
天子守国门
当时的北京可不像现在这样,当时的北京已经属于大明的边境了,在那里再往北就是草原了,战略位置非常不好,当初北宋的开封城只是无险可守,这次北京城可是直接顶着边境,任何人都没有逃跑的时间。
但朱棣心意已决,必须要迁都,他心里很清楚蒙古各部的实力,尤其是近期兴起的瓦剌人,他们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这北方压力这么大,派谁过去镇守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你派个有能力的过去,可能没有多久就拥兵自重,再来一次靖难之役什么的,这不是瞎胡闹吗。
为了打击北方的游牧民族,朱棣表现出强大的实力,动不动就亲自御驾亲征,打的蒙古各部是服服帖帖的,但打完之后朱棣还是要回到南京城,这个他父亲定下里的首都。
朱棣迁都的理由非常光明正大,那就是北上阻止蒙古人南下,杀人不眨呀的朱棣了解没人敢反对,从此明代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说法,叫做天子守国门。
但朱棣肯定不会告诉你,定都北京也是为了让他的位置坐的更稳,只要在南京待一天,这里的人总会记得他的位置是怎么来的,只有离开了南京回到自己的跟基地北京,才能让腹诽的人不再说些什么。
朱棣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很快他的孙子就吃到了恶果,一场北京保卫战差点让大明重蹈了北宋的覆辙。
北京保卫战
天子守国门是一句褒奖,但是如果天子本身能力不强的话,这就话就是一场灾难,幸亏大明代虽然出了朱祁镇这么一个奇葩皇帝,幸好还有于谦这个力挽狂澜的大臣。
北京作为明代北边的防守要塞,再往北不远就是长城,过了长城就是骑马者的天下,就这么一个地理位置,除了朱棣之外,没有人会喜欢自己睡觉的地方不远是就是敌人。
黄金家族依然荣耀,不过此时崛起的蒙古瓦剌部主要领导人物却是也先,在他的带领下,明代皇帝已经做了俘虏,主力部队已经覆灭,北京城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只等着也先大军一道,全羊宴就此开吃。
也先最终灰溜溜的走了,朱祁镇晃悠悠转了一圈,八年后居然又重新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的前提是于谦创造的,没有于谦可能朱祁镇的命运就跟徽钦二宗差不多,正是有了于谦,才有了此后一切的可能性。
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于谦,封建时代皇帝杀你根本不需要理由,但朱祁镇杀于谦理由却很充分,当年瓦剌人大举进攻北京城,大明代没了皇帝,为什么不立太子,而要立皇帝的弟弟。
一切的根源就是源自于此,很难讲于谦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此危及的时刻,一个小皇帝显然不能够凝聚人心,但是一旦危险过去,危险之中的很多行为都会得到重新的估量,在没有危险这个参数的时候,重新讨论的结果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朱祁镇杀了于谦,就像当年朱棣杀了方孝孺一样,从此大明代彻底伤了元气,明代的官员大心里的开始跟皇帝疏远了,他们只不过是个打工的,至于换个老板什么的,他们根本不在乎,在乎的人都死了,方孝孺和于谦都很在乎,结果所有人都看到了下场,于是到了最后,再也没有官员愿意为皇帝卖命了。
于谦死了,甚至过了许多代之后,朱由检也死了,但北京城依然还在,依然是作为首都屹立在那个地方,只不过对于清代而言,虽然首都没变,但再也没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了,因为北京并不是国门,他们把国门修到了更远的地方。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定都北京改变了明代的国运,也改变了这个国家的走向,历史匆匆而过,只留下了这座至今繁华无比的北京城,默默地傲视着一切,无言的诉说着无数人的命运。
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朱棣首次北伐惨败:对手强敌还是自身之过?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曾五次北伐蒙古,以巩固北方领土。然而,他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这一历史事件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25 朱棣迁都北京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场重大决策——迁都北京,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至偏北的北京?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哪些深层次的考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4 朱棣:明朝的杰出君主与永乐盛世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皇帝。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手腕以及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极具...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3 朱棣占领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皇位更迭曾经历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中,明成祖朱棣的登基尤为引人注目。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随即登基称帝,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7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时,是否预见朱棣造反?在中国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非儿子朱棣,这一决定引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那么,朱元璋在立朱允炆...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6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黄观:才华横溢却遭朱棣迫害,最终投江自尽在中国古代科举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凭借卓越的才华,一举夺得“六省状元”的殊荣,成为科举史上的佳话。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状元郎,却因得罪明成祖朱棣,最终选择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4 朱棣攻占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明代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的登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北平为根据地,发起靖难之役,最终攻占南京,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能当...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17 姚广孝助朱棣:谋略、信仰与历史的交汇在中国明代历史上,姚广孝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元末明初的政治家、高僧及文学家,他不仅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更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谋士。那么,姚广孝为何会...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姚广孝 2025-02-17 朱高炽:短暂在位,历史评价为何崇高?明仁宗朱高炽,作为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尽管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一、生平背景与继位之路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