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代帝陵的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贞观九年,唐朝政坛传出重磅消息:太上皇驾崩了!
古稀之年的李渊,一位过气的政治老人,总算一了百了,所有烦恼皆可抛之脑后,最忙的反而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大唐开国皇帝的陵寝,如何建造?以什么样的标准建造?李世民心中并没有答案。谁让父皇是第一任皇帝呢?如果是第三任、第四任,他还有前人的“作业”可以抄。现在他必须创立制度,给后世子孙做一个模板。李渊生前没有给自己营建陵寝,他连“死”都非常忌讳。有一次,李世民邀请他去九成宫避暑,李渊坚决不从,说那是隋文帝驾崩的地方,不吉利。
现在高祖去世了,临终前,他不得不考虑后事,发布了《遗诰》,里面说:“园陵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既然父皇有过提醒,李世民决定“抄”前朝的作业,李渊是大唐的第一任皇帝,但不是中国的第一任皇帝呀,最近的大一统王朝是汉,那就效仿汉高祖长陵的标准,但规模上、质量上,必须把陵寝修得又高大又奢华,为什么不按照先帝“俭约”的要求办呢?因为李世民想要展现自己的孝心,陵寝工程的投入越大,人们越会说李世民是个孝顺的好儿子。诏书一下,很快,问题便出现了,高祖已经驾崩,需要尽快安葬,可工期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李世民又想把陵寝修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无形之中提高了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最后的结果是工匠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陵寝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工。
对此,虞世南、岑文本、房玄龄等大臣纷纷上书,请唐太宗降低李渊献陵的规模,随葬物品也不能过于奢侈,最好就按照遗嘱执行。他们是在总结古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申请。虞世南举了个例子,说汉武帝茂陵,总共修了五十多年,远远望去就像大山一般,等到下葬时,霍光为报答武帝知遇之恩,陪葬了大量金银珠宝,由于东西太多,地宫都放不下了。可是在西汉灭亡后,茂陵就被赤眉军大肆盗掘,惨不忍睹;民间的盗墓贼也虎视眈眈,有事没事就要偷些宝贝。反观汉文帝,他接受了张释之的建议,履行薄葬理念,陵寝最终幸免于难,因为人们知道,里面没有特别值钱的东西。既然节俭有利于防盗,那么封土高度也必须降下来,若干年后,盗墓贼望见山一般的封土,要让他们相信里面没有财宝,恐怕比登天还难吧。
听完大臣们的汇报,李世民决定采纳,但又不想做得太过,像曹魏、西晋的帝王陵,不封不树,干脆连坟头都没了,他担心这样做不够孝顺,落人口实。之前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拿着兵器去“保护”父皇,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现在连个封土都没有,对当局不满的人更要口诛笔伐了。了解皇帝的烦恼后,房玄龄等人提议,采取折中方案:“窃以长陵制度,过为宏侈;二丈立规,又伤矫俗。光武中兴明主,多依典故,遵为成式,实谓攸宜。伏愿仰遵顾命,俯顺礼经。”既不采用刘邦长陵的封土高度,也不模仿曹魏皇陵的不封不树,将献陵封土定为六丈,与汉光武帝原陵一致。人家刘秀也是开国皇帝,模仿他不会丢面子,而且封土高度也确确实实降了下来,既节约成本,也减轻施工人员的负担。
从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讨论看,当时的陵寝制度很不成熟,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工程项目都开展一段时间了,封土高度如此重要的内容,还要改来改去。再把李渊献陵和李世民的昭陵、李治的乾陵、李显的定陵做对比,会发现献陵就是个试验品。因为从太宗开始,唐朝皇帝都是以山为陵,巍峨的山峰就是他们的封土,献陵平地起坟的设计理念虽然沿袭了秦汉绝大多数帝陵,但并没有被李唐王朝的子孙们继续采用。
李渊棺椁安葬于陵台之下,这也是整个陵寝最核心的部分。根据史书记载,献陵早在五代十国期间就被温韬洗劫,经过宋元明清的战乱,民间盗墓贼的发掘,随葬品应所剩无几。陵寝原本还有墙垣、下宫等地面建筑,如今毁坏殆尽,不复当年之盛,只有石虎、石犀牛、石柱等笨重文物仍然长伴主人,略显凄凉、无奈。在陵寝北侧180米的地方,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建筑群遗址,其中最大的殿宇东西长37米,南北长23米,推测为寝宫。《唐会要》记载,贞观十三年正月一日,李世民率七庙子孙、诸侯百寮、蕃夷君长拜谒献陵,大家都提前站好,在司马门内举哀。众目睽睽下,李世民跪倒在地,痛哭流涕,久久不能起。流程结束后,他又移驾寝宫,亲手把食物端到高祖灵位之前,并瞻仰了先考李渊与先妣窦氏生前穿过的衣服。想到父亲创业艰难,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李世民的情绪再度失控,他在床前匍匐痛哭,侍卫、大臣们都唏嘘不已。
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唐会要》说李世民谒陵前夜,天降大雪,寒风阵阵,一片肃杀景象;谒陵时,乌云密布,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仿佛世界末日;等到谒陵结束后,却是风静雪止,天朗气清。这种灵异现象说明了什么?“咸以为孝感之所致焉”,都认为是皇帝的孝行感动了天地。实际上,这不过是巧合,借题发挥罢了。李世民谒陵正好赶上天气变化,想要吹捧皇帝的人,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么好的素材,把二者强行联系在一起,是为了凸显皇帝、歌颂皇帝。
献陵周边还分布有广大的陪葬墓,在唐朝,能够与先帝埋在一块,那是相当荣耀的事情,祖坟冒青烟了!勘探结果显示,陪葬墓主要分布在献陵东部、北部、东北部,已发现的289座墓葬中,可以确定是献陵陪葬墓的共有93座,其中28座还有封土,其他的封土已经推平。如果没有考古勘探,正常人不会想到地下会有高级墓葬。史料记载有25位皇子、公主、重臣陪葬献陵,这与考古结果相差较大,说明史书记载的并不全面,仅为冰山一角。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下诏:“诸侯列葬,周文创陈其礼;大臣陪陵,魏武重申其制。去病佐汉,还奉茂乡之茔;夷吾相齐,终托牛山之墓。斯盖往圣垂范,前贤遗则,存曩昔之宿心,笃始终之大义也。皇运之初,时逢交泰,谋臣武将等,先朝特蒙顾遇者。自今以后,身薨之日,所司宜即以闻,并于献陵左侧,赐以墓地,并给东园秘器。”大臣陪葬皇陵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管仲、霍去病,唐太宗决定效仿,规定从今以后,李渊提拔看重过的大臣死后,有关部门要向他报告,并在献陵东侧赏赐墓地,此外,官府还会发口优质的大棺材作为福利。所以在初唐时期,献陵东部、北部、东北部规划了一座座墓园,彼此以围沟为界,比如这一块是河间王李孝恭的,另一块是韩王李元嘉的,以此类推。
永徽六年,李治下诏:“其祖父先陪献陵,子孙欲随葬,亦宜听许,”如果爷爷、爸爸有陪葬在献陵的,子孙想要和他们葬在一起,政府也同意。从实际情况看,响应的人貌似不多,因为考古发现同一个围沟内,同时存在两座墓葬的只有三例,同时存在三座墓葬的只有两例,其他围沟内都只有一座墓葬。能够陪葬皇陵,要么有背景有关系,比如皇子公主,要么有身份有地位,比如高官显宦。按照正常标准,他们的子孙仅凭血源关系,是没有资格陪葬皇陵的,虽然有唐高宗的诏书,但也不好意思申请,毕竟对江山社稷没有太大功劳,厚着脸皮与先帝、祖宗同葬一处茔园,非常的尴尬。
截至目前,献陵至少有6座陪葬墓已经被考古发掘,4位墓主人的身份可以确定,在这些人的墓志中,明确提及墓主人“陪葬于献陵”,这能够证明它们真的是献陵的陪葬墓,西南方向那座最大的墓冢,也的确是李渊的万年吉地。在《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介绍这几位墓主的篇幅并不是很多,但墓志铭的出土,说明他们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史书在这一方面的记载没有纰漏。下周,就让我们走近这四位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贵族,品读他们别样的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太宗李世民常被视为明君典范,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错杀张蕴古这一事件,却如同一道刺眼的裂痕,揭示了皇权之下司法公正面临的严峻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4-08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唐朝为何能迅速统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堪称迅速而高效。从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到公元628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仅用了短短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28 唐叔虞与李世民: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唐叔虞与李世民,这两位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却都与“唐”这一国号紧密相连的杰出人物,各自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唐叔虞作为西周时期晋国的始祖,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浅水原之战:李世民病中的战略抉择在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役不仅关乎唐朝西部的稳定,...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8 李世民为何被尊称为“天可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繁荣与开放著称,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其中,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的称谓,不仅彰显了他在...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高阳公主为何钟情于和尚?探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高阳公主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选择而备受关注。作为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之一,高阳公主本应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然而她却对一位和尚产生...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武则天为何未给李世民生下孩子?探寻历史背后的真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帝,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她与李世民的婚姻关系中,却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为何武则天没有给李世民生下孩子?一、武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 李世民智退突厥:一个烧饼背后的谋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著称于世。而关于他如何用一个烧饼吓退突厥十万大军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了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佳...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