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清朝 >  雍正除掉年羹尧真相: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

雍正除掉年羹尧真相: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

时间:2025-04-16 14:17:46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案堪称轰动一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年羹尧,这位曾经位极人臣、威震西北的大将军,最终却落得个被赐自尽的悲惨下场。雍正为何要除掉年羹尧?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和权力博弈。

功高震主:年羹尧的崛起与膨胀

年羹尧出身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中进士,步入仕途。他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在康熙年间的对外战争中崭露头角,逐步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等要职。

雍正继位后,对年羹尧更是倚重有加。当时,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局势动荡不安,雍正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全权负责平叛事宜。年羹尧不负众望,指挥若定,迅速平定了叛乱,将青海地区完全纳入清朝版图。这一战功让年羹尧声名远扬,达到了人生的巅峰。雍正对他大加封赏,加封太保、一等公,使其集高官厚禄于一身,地位十分显赫。

然而,随着权力和地位的提升,年羹尧逐渐变得居功自傲。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时,竟“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是平行公文,他却擅称“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在雍正皇帝面前,他也毫无收敛,“御前箕坐,无人臣礼”,这种行为严重触犯了皇权的尊严。

结党营私:形成庞大政治集团

年羹尧在军中大肆任人唯亲,培养自己的势力,形成了庞大的“年选”集团。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许多官场中的投机者眼见年羹尧势头正劲、权力日益膨胀,纷纷投靠其门下。例如,直隶巡抚赵之垣因被年羹尧弹劾而丢官,转而投靠年羹尧,先后送给他价值达 20 万两之巨的珠宝,年羹尧便借着进京之机,特地将赵带到北京,“再四恳求引见”,力保其人可用。

此外,年羹尧还借用兵之机,虚冒军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获得了直隶道员和署理副将的官职。这种结党营私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清朝的官僚体制,使得朝廷的用人权被年羹尧所掌控,引起了雍正皇帝的极大警惕。

僭越无度:挑战皇权底线

年羹尧的僭越行为不仅体现在日常礼仪上,还涉及诸多方面。他曾向雍正皇帝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皇帝打算亲自撰写序言,尚未写出,年羹尧自己竟拟出一篇,并要雍正皇帝认可。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皇权的公然挑战。

更为严重的是,在雍正三年(1725 年)二月,恰逢“五星联珠”的祥瑞之兆,群臣都向皇帝上表祝贺,赞扬雍正皇帝“朝乾夕惕”。年羹尧却一不留神将“惕”写成了“阳”,雍正皇帝看后大怒,说年羹尧把朕看成是“夕阳”,不把“朝乾夕惕”归于朕,那朕也不把西北之功归于他了。虽然这只是一次书写错误,但在雍正看来,这是年羹尧对皇权的轻视和挑衅。

政治猜忌:潜在威胁的消除

除了上述原因外,雍正皇帝对年羹尧还存在着政治猜忌。年羹尧在西北长期带兵,掌握着大量的军事力量。他平定青海叛乱后,在西北地区拥有极高的威望,甚至有“年大将军”的称号。雍正皇帝即位后,着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和大臣的权力,看到年羹尧如此狂妄且手握重兵,逐渐萌生收拾他的想法。

此外,年羹尧与雍正皇帝的政敌十四皇子胤禵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雍正皇帝把胤禵发落在年羹尧那里,本意是让年羹尧监督他,但年羹尧却没有完全领会雍正的意图,在一些事情上处理不当,让雍正皇帝认为年羹尧在有意包庇胤禵。这种政治上的不信任,进一步加剧了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猜忌。

结局:兔死狗烹的悲剧

雍正皇帝为了除掉年羹尧,采取了逐步推进的策略。他先是在雍正二年(1724 年)十一月年羹尧陛见离京前后,给有关官员打招呼,要求亲信与年羹尧划清界限,揭发年羹尧的劣迹;让年羹尧不喜欢的人站稳立场;与年羹尧关系一般的人提高警惕,疏远和摆脱年羹尧。

到了雍正三年正月,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一事,雍正皇帝说这是年羹尧任用私人、乱结朋党的做法,不予准奏。随后,雍正皇帝抓住年羹尧所上的贺表中把“朝乾夕惕”写为“夕惕朝干”的小失误,大做文章,认为年羹尧是故有所指,借此解除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职务,调任杭州将军。

然而,年羹尧依然没有醒悟,仍然心存侥幸。雍正皇帝最终下令将年羹尧革职、逮捕、锁拿进京,先交刑部拟议,再由三法司、九卿会审,最后拟定了九十二款大罪上报皇上。雍正皇帝把奏章阅后,说道,这九十二款大罪条条属实,依罪而论,应处以极刑。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 年 1 月 13 日),年羹尧被赐自尽,终年四十七岁。

年羹尧的一生,从辉煌走向毁灭,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他的功高震主、结党营私、僭越无度以及雍正皇帝的政治猜忌,共同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这一历史事件也警示着后人,在权力的漩涡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守臣子的本分,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人物: 雍正 年羹尧 分享 上一篇: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篇: 莽古济:清朝唯一被凌迟处死的公主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