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隋文帝杨坚在位有24年,是古代封建社会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他为政期间,做出了许多成绩,但在晚年也有做了荒唐的事。他的一生有功有过,但是功大于过,他带来了开皇盛世的光辉,其功绩甚至可以和秦始皇相媲美,值得载入史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先来看看隋文帝为政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
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隋朝的统一意义重大,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在一个朝廷统治下统一起来,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让百姓的生活变得安稳。
同时还消除了解决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阻碍,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具有促进作用。隋文帝励精图治,实现国家统一,他功不可没。
隋文帝推行了政治经济改革,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新阶段。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后,不仅收拾了北周留下的烂摊子,隋文帝还为了振兴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对存在很久的各种弊端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隋文帝主动总结了两汉至南北朝中央官制的经验,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在地方行政上,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裁汰了多余的、没用的官位,让机构变得精简了,这既节省了朝廷的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各部门的行政效率。
建隋以后,隋文帝继续实行府兵制。府兵制下的军人也是农民,让兵农合一,寓兵于农。这个重大的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又为社会增加了劳动力,更有利于防止府兵将领拥兵自重,可谓是一举多得。
《开皇律》是对前代封建法律的总结,对后代封建法律影响很大,《唐律》就是沿袭《开皇律》而来。
隋文帝在开皇年间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在科举制度下,选任官吏更看重的是才学,而不重视你的出身有多显赫,因此,这为普通的知识分子创造了条件。从隋唐至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足足维持了1300年之久,影响非常大。
隋文帝还改革了均田制度、赋役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也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所以隋文帝是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励精思政,任贤纳谏,出现“开皇之治”,让隋朝的国力强盛了起来。他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把古代社会推向了新的阶段。
二、 虽然隋文帝为政期间成就巨大,但是他在晚年也有荒唐的地方
1、隋文帝晚年容易猜忌大臣,并且做出的处分非常苛刻,制造了一批冤案。
在隋文帝晚年时,他会把与自己意见相悖的大臣视为违抗旨意,然后就会对这些大臣加以责罚。这里有个例子,比如内史令李德林,因为讨论是否尽诛北周皇族问题时,他的意见和隋文帝提出了的意见不一样,最终导致了李德林过了十年,他的品位都没有加。
在开皇十年,李德林又因上谏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被隋文帝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李德林出为州刺史。隋文帝十分痴迷于用惩罚的手段来驾驭大臣,当然,大臣有过失,确实会严惩这也是整肃吏治的手段。
可问题就在于隋文帝经常小题大做,就算大臣的过错很小,但是最后受到的惩罚是严重的,这其实并不符合当时的法律,而这也打击了一大批功臣和将吏。
比如大将军贺若弼就很憋屈,他战功卓著,可是却未被重用,然后他就心有不满,最后隋文帝直接罢了他的官,甚至过了几年后又找个借口把贺若弼关进了监狱,隋文帝的这个做法确实太过严苛了。
此外,如果有大臣有功,隋文帝还常怀猜忌,这就使得君臣关系疏远,可是隋文帝又经常听信谗言,迫害许多功臣。比如司徒王谊有战功,可是隋文帝却不任用这个功臣,并且有人诬告王谊谋反,而隋文帝直接在开皇五年就处决了这个功臣。
除此之外,元谐、虞庆则、王世积等大臣都有战功,隋文帝听信谗言后,也都以“谋反”罪处决了这些功臣。所以,因为猜忌和听信谗言,被隋文帝诛杀的功臣并不在少数,而这与他宣布的任贤方针是截然相反的。
2、隋文帝晚年刑罚严酷,时常颠倒黑白,任用奸佞为政。
隋文帝在晚年的刑罚是越来越夸张。由于合川仓发生7000石粟被窃事件,他就制定了酷刑,可是盗贼依然猖狂。所以到了开皇十七年,隋文帝又颁重法,谁偷盗超过了一钱,就会被斩首于市街。
顿时,这让天下百姓恐慌。此后,他又定制,凡是行署取一钱以上,如果发现别人偷盗而不揭发的,也会被牵连处决。
隋文帝晚年喜怒无常,对大臣的惩罚也不按照法律。在一次元旦的朝会时,一些武官的衣帽和佩剑没有弄整齐,如果御史没有提出弹劾,隋文帝就下令将御史斩首。
如果还有大臣上来劝阻的也是一样的遭遇。甚至如果衙门庭院的杂草没有清理,都会被斩首,而且还是隋文帝亲自监斩。
隋文帝晚年的这个做法使开皇政治走向黑暗,并且他在用人上也有重大失误。开始皇十九年,隋文帝重用奸佞杨素为宰相,让他执掌朝政,如此颠倒了黑白,混淆了贤愚,是他的错误。
而被罢黜的高颎当了宰相近20年,也是开皇年间的第一功臣,甚至还有史书把他比作西汉的萧何、曹参,可见隋文帝的确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3、隋文帝晚年易立太子,造成了朝廷的内乱。
在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废黜了太子杨勇,反而立次子杨广为太子,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杨广是什么样的人物?相信大家也是有些了解。
杨广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帝王之一。而杨勇宽仁和厚,在开皇之初被立为太子,取得了一些治国经验。杨勇尽管不是顶尖的人才,但他也比杨广好太多。
隋文帝直到驾崩的时候,才算是知道了杨广的真实面目,以至有“枉废我儿”和“独孤误我”的后悔话。
在原太子被废的过程里,杨广勾结新的丞相杨素,而隋文帝并没有发觉,他还对杨素等人对杨勇的谗言言听计从,最后下了废立的决心。所以说,杨勇被废其实是杨广和杨素共同策划的、被隋文帝批准的一起冤案。
由于隋文帝实行废立,牵连了一大批大臣,制造了更多的冤案,加剧了统治集团的矛盾,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最后,暴君杨广和大奸似忠的杨素专掌朝政,让隋文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变成了孤家寡人。隋文帝被杨广和他长期重用的杨素杀害,落了一个可悲的结局。这是他晚年不能知人善任造成的。所以,隋文帝的晚年确实很荒唐。
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延续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统一了华夏。他还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新阶段,影响后世1000多年之久。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况,是历史上著名的治世。
纵观隋文帝的一生,虽然他有猜忌臣下的弱点,以及他在晚年做了许多荒唐的事,但是他的成就依然占据了主体地位,不影响他作为封建社会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也掩盖不了开皇盛世的光辉。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即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统一中国,开创“开皇之治”,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却存在...
杨坚怎么登上帝位的 2025-03-27 徐福东渡日本:历史之谜与真实探索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徐福东渡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秦朝时期的著名方士,徐福被秦始皇派遣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从此一去不复返。关于他最终的去向,众说纷纭,其中...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3-26 秦始皇:非暴君,实为中国史上罕见的仁君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然而,长久以来,秦始皇常被冠以“暴君”...
秦始皇陵 2025-03-26 千古一帝之憾:秦始皇为何无谥号?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以其一统天下的伟业,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死后却并未获得传统意义上的谥号。这究竟是为何?一、谥号制度...
秦始皇陵 2025-03-25 横扫六国的秦始皇:为何一个功臣都没杀?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其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伟业而著称。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血腥屠杀的时代,秦始皇竟然没有诛杀过任何一个功臣。这究竟...
秦始皇陵 2025-03-25 秦始皇若未早逝,楚汉之争是否还会上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嬴政以其雄才大略和统一六国的壮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然而,他的统治并未能长久维持,随着他的突然离世,秦朝迅速走向衰落,最终引...
秦始皇陵 2025-03-25 秦始皇横扫六国后,为何未追击匈奴?揭秘背后的战略抉择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以其雄才大略和铁血手腕,横扫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并未选择继...
秦始皇陵 2025-03-21 李斯为何未选择支持扶苏阻止赵高?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其中李斯、扶苏与赵高三人之间的纠葛尤为引人注目。作为秦朝的重要政治家,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3-20 秦始皇禅让皇位想法的探源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秦始皇嬴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首次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并自称为“始皇帝”。然而,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历史...
秦始皇陵 2025-03-20 隋文帝抓捕贪官的独特办法:钓鱼执法与严密监督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隋文帝杨坚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严明的法治精神著称。在反腐方面,隋文帝更是采取了诸多创新手段,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抓捕贪官的独特办法——“钓鱼...
杨坚怎么登上帝位的 2025-03-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