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位37年,其中独揽大权的时间只有28年。但就在这28年间,秦始皇不仅完成了一统六国的伟大事业,还开展了七大工程,有三项都被认为是世界奇迹。此后再也没有哪位皇帝能像秦始皇这样,留下这么多令人称奇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肯定是长城,阿房宫没有全部建成,但依然是被称为世界奇迹。那下面就来和大家讲讲其他的工程是什么,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一提起长城大家立刻就会想起“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奇故事,不过传说终归是传说,当不得真。秦始皇时代与其说是修长城,不如说是补长城。
要说匈奴人实在讨厌,自己不会种地,到了秋冬没粮食吃就开始骑着马奔入内地抢劫,等你组织好兵力准备打他,他早就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
为了对付他们,从西周开始就有聪明人提议修道墙把游牧民族挡在墙外边。到了战国时期,挨着北部边境这几个国家燕国、赵国、齐国都陆续修建了长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了这些基础,秦始皇要做的就是跟串项链似的把这些长城连起来,所以工程量并不算太大。
据推测秦始皇修长城动用的劳工不超过30万人,这些人中肯定有不正常死亡的,诸如累死、暴病而死一类的,但也绝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人杀掉。要知道,秦朝法律可是相当严格的,出土的秦简有实际案例可以证明:有个大夫无故鞭打了一个鬼薪(劳改犯),导致该鬼薪逃亡。按照法律规定,这个大夫必须受罚,还要在官府服役,同时等待逃亡者被捕获。
所以传说中随便就把万喜良杀了,还把尸体填在长城缝里的行为是绝不可能出现的,这些都出自于后世的想象。
严格说起来,修长城这个活是秦始皇众多工程里比较小型的一项,他本人对此并不是很热衷。
驰就是快,驰道相当于如今的国道。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修出四通八达的道路,西边到甘肃,东边到大海,北到内蒙古,南到湖南。这些道路都有着标准的规格,比如路宽70米,道路两旁每隔7米种树,中央三丈之处是皇帝专用的御道。
有了这些驰道,秦始皇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马车在全国旅游了。
除了驰道外,秦始皇还修建了军事专用干道——直道,这条路相当于如今的高速公路,全长700公里,宽30米,并且高出地面1米多。这条路的主要作用是支持驻守北方的蒙恬大军,一旦北部匈奴有啥风吹草动,大军在一周之内就可以从咸阳集合开到前线。
这些路修建标准相当高,地面用铁锥夯得严严实实,有些路面直到现在都不长杂草。修建这些道路也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没有确切记载,但从修建到完工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来看,秦始皇至少发动了40万人修路。
阿房宫是秦王朝建筑群落的一部分,如果完工的话主体建筑内能容纳近一万人。
因为直到秦王朝灭亡阿房宫也没有盖成,所以关于阿房宫的规模大家只能推测。
要说秦始皇造阿房宫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享受,《史记》上记载他认为“咸阳人多”,这个多可能指的是自己亲戚多,也可能是普通老百姓多,所以才大修宫殿,打算移八万户人家过去住。
如果秦始皇真是为了解决首都老百姓的安居问题,那么阿房宫可以被称为“民心工程”了。
可惜阿房宫因为秦王朝灭亡的太早成为“烂尾楼”,又被项羽一把火烧掉。曾经有专家试图为项羽翻案,说他并没有火烧阿房宫,但阿房宫的确切地址始终存在争议,所以这个锅暂且由项羽来背吧。
要说前面这几项工程都带有公益性质,秦始皇陵这项大工程则纯粹是为了满足秦始皇的私欲。
不过秦始皇陵是在秦始皇晚年才开始修建的,司马迁告诉汉武帝秦始皇从即位之初就开始修建,其实属于一种委婉的劝谏。
算起来秦始皇陵前后修建了大约七八年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随便一项工程都要搞得轰轰烈烈,更别说自己死后的房子了,那是越豪华越宏大才越开心。
直到三国时候秦始皇陵还高达一百二十多米,仅比埃及大牛胡夫法老的金字塔低二十多米。直到现在经过了无数的水土流失,仍然高达五六十米。
为了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秦始皇动用了70多万人。他终究是伟大的君主,大概也明白事关自己享乐问题,最好不要惊动老百姓,所以这70万人都是监狱服刑人员。
有了秦始皇这只领头羊的模范带头作用,后边汉朝的皇帝们就跟搞竞赛似的,把陵墓越修越高越修越大,汉武帝修了50多年的陵墓,最后这些豪华陵墓的下场只能是便宜了盗墓贼。
除了上述四项实物的土木工程外,秦始皇还有两大军事项目,一个是派蒙恬带领30万大军在北方撵兔子似的狂揍匈奴,收复了河套以北的大片土地,这是伟大的历史功绩。毕竟秦朝灭亡后匈奴高举“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大旗,重新占领河套平原,直到汉武帝时期费了老劲才重新把匈奴从河套平原赶跑。
另一个军事项目是派尉屠雎带领50万大军进攻岭南地区,开始时进展相当顺利,大军把现在越南北部地区都给占领了。然而好景不长,当地的土著越人打起了游击战。
修长城、造陵墓、击匈奴,这些都有利于巩固新王朝的良好形象。比如说秦始皇修陵墓,可能也是给大家带来一种震撼,增强六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除了必要的考虑外,这种精力充沛的君王通常都是想干事的,他闲不住。这可能也和遗传有关系,秦国人骨子里就流着不安分的血液。
秦始皇的老祖宗当年养马的出身,在陕西一小块巴掌大的贫瘠土地上和天斗、和人斗,前几代国君全部战死疆场,付出了无数的变法和艰辛,最后一跃成为带头大哥。从历史上看,秦国国君就没有消停的,要么喜爱打仗要么喜欢扛鼎,到秦始皇这里自然也延续了祖先的优良传统,不折腾个天翻地覆不罢休。
秦始皇搞了这么多大工程,也跟他自信心过度膨胀有关系。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秦始皇对自己的评价应该相当高,他又是比较独裁的统治,说一不二,臣子们也不敢提什么反对意见,就由着他的性子来。
其实他的这六项大工程出发点都是好的,可秦始皇步子迈得太大,想做的事情太多,自己身体一天天变弱,他也预感时日无多,因此更加着急,最后这些工程消耗太大,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就像打匈奴这样的事,完全可以延后几十年,等国内稳定了再说。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徐福东渡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秦朝时期的著名方士,徐福被秦始皇派遣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从此一去不复返。关于他最终的去向,众说纷纭,其中...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3-26 刘邦与项羽的身后事:为何待遇迥异?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项羽这两位英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之间的楚汉之争,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唏嘘的故事。其中,刘邦与项羽死后的待...
项羽 刘邦 2025-03-26 西楚霸王为何会输给街头无赖刘邦?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西楚霸王项羽与街头无赖出身的刘邦之间的较量,无疑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项羽,以其勇猛好战、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形象著称;而刘邦,则从一个...
项羽 刘邦 2025-03-26 秦始皇:非暴君,实为中国史上罕见的仁君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然而,长久以来,秦始皇常被冠以“暴君”...
秦始皇陵 2025-03-26 千古一帝之憾:秦始皇为何无谥号?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以其一统天下的伟业,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死后却并未获得传统意义上的谥号。这究竟是为何?一、谥号制度...
秦始皇陵 2025-03-25 横扫六国的秦始皇:为何一个功臣都没杀?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嬴政以其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伟业而著称。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血腥屠杀的时代,秦始皇竟然没有诛杀过任何一个功臣。这究竟...
秦始皇陵 2025-03-25 秦始皇若未早逝,楚汉之争是否还会上演?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嬴政以其雄才大略和统一六国的壮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然而,他的统治并未能长久维持,随着他的突然离世,秦朝迅速走向衰落,最终引...
秦始皇陵 2025-03-25 项羽为何拒绝渡江:英雄末路的尊严抉择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惨败,率残部突围至乌江畔。面对乌江亭长“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劝渡,项羽却以一句“天之亡我,我何渡...
项羽 2025-03-24 刘邦:从市井混混到击败霸王项羽的千古一帝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刘邦,一个出身市井的小人物,最终却击败了威名赫赫的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成为千古一帝。这背后的原因,...
项羽 刘邦 2025-03-24 刘邦力量虽弱,为何却能最先攻破咸阳?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然而,在这场争霸的序幕中,刘邦作为力量相对较弱的一方,却率先攻破了咸阳,这一壮举令人瞩目。那么,刘邦...
项羽 刘邦 2025-03-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