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虽然在战国七雄当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在战国后期,也是很少出场的,毕竟那时候就是秦国一家独大,而还有赵国和楚国这样的大国,但其实在战国初期,那时候的魏国可以说地位就相当于后来的秦国,实力强大到无法想象,那么那时候的魏国是否具有统一六国的实力呢?但为何却没有做到,又没落了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453年超级巨无霸晋国被韩、赵、魏三家肢解瓜分以后魏国继承了晋国最富庶、最肥沃的南部地区,该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口众多,但集齐这些优点的同时缺点也比较突出,那就是这块区域太过平坦、在刀光剑影的战国年代里这样的地理位置防守起来比较吃力,而且魏国的四面八方大国立,它正好位于各诸侯国的正中间,从战略角度看极为被动。
韩、赵两国立国之初普遍都是野心勃勃、急于外扩,只有魏文侯开国后深刻认识到了不强则弱、不变则亡这一点,于是他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改革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除此之外魏文侯还提拔、启用了大量的贤良之才,大名鼎鼎的翟璜、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都是其中之一,在众多因素的混合作用下魏国终于腾飞起来了,它成了七国当中最拔尖儿的一个,此时的六国还都不太了解变法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或者说有心一试但碍于各方面的阻力而迟迟没有行动,在这种绝对的优势下魏文侯开始了他的称霸之路。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对秦国的河西地区发起了进攻,此次统兵的大将就是威名赫赫的吴起,当然那个时候的吴起名气还没这么大,秦、魏两国交战的结果是五十万秦军被五万魏武卒打的丢盔弃甲、大败而归,此后的几十年一直都是魏国吊打秦国,而彼时的秦国只有挨打的份儿。
休整了几年之后,魏国的变法更加深入化了,而此时的韩、赵两国依然是起步时的老样子,三晋之中已经再也没有魏国的对手了,赵国的君主赵献侯死后中山国对赵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赵国不敌只能向魏国求救,魏文侯应约出战灭掉了中山国。
与此同时韩国在进攻郑国的战争中被郑国、楚国、宋国联合起来群殴了一番,惨败而归,韩王心里憋气的不行,只得派人去魏国搬救兵,于是魏国的大军又过去把宋国狠狠的教训了一番,在魏国的帮助下韩国向南发展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公元前405年韩、赵、魏三国联军在东线战场把齐国痛扁了一顿,齐国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最后不得已只能服软求和,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了韩、赵、魏三国的合法诸侯国地位。
魏文侯死后继位不久的魏武侯比他老子还猛,公元前393年魏武侯直接两面开战,郑国、秦国绑到一块儿打,最后郑、秦两国都被魏武侯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不久韩、赵、魏三国在郑国和宋国的利益与楚国发生了冲突,于是双方交战数次,楚军大败,楚国北部中原地区的领土尽数都被韩、赵、魏三国掠夺而去了,当然韩、赵、魏三国当中魏国是大哥,所以它分到的利益和地盘是最大的。
公元前383年赵国欺负了魏国的小弟——卫国,卫国招架不住赵国的攻击,只能向魏国求援,于是魏武侯果断出兵击溃了赵国的大军,三年之后韩、赵、魏三国再次打败齐国,之后的几年中魏武侯一个人先后单挑了楚国和赵国,魏武侯死后他的继承人魏惠王继续对外用兵,屡屡击败西面的强秦,三晋之内完全压制住了韩、赵两国,但魏惠王不知收敛、穷兵黩武的有点过度了,魏国的百年霸业于魏惠王中后期走向了没落。
可以说魏国是战国初期里独占鳌头的霸道国家,它守在四战之地的位置上吊打了周边所有的诸侯国,其中小而精壮的中山国被它灭了国,亦敌亦友的赵国差点被它击垮,强大如齐、楚亦不是魏国的对手,西面的秦国被它虐的无处可去只能一个劲儿的往西扩。
我们从整个战国时代的发展历史来看,时代的格局大部分都是由专业的人才来改善的,比如说战国初期的商鞅,他用惊世的变法改写了整个战国时代的格局,让最为弱小的秦国便成了最为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秦国霸主地位的形成。
比如说张仪,他的连横政策打破了山东六国的合纵,改善了秦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减小了秦国发展过程中的压力,甚至可以说是救秦国于合纵的危难之中。
再比如说范雎,他的远交近攻政策为秦国的发展登临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才有了后来奠定秦国真正霸主地位的长平之战,才有了与齐国的交好,也才解决了东进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这些人才都是秦国才发展的过程当中的关键。但是讽刺的是,这些人才最开始的选择都不是秦国而是魏国,可他们在魏国遇到了什么呢?是魏国的排挤甚至是折磨。
对于商鞅,魏惠王连杀他的兴趣都没有;张仪也是在贵族的纠缠当中饱受排挤,最终只能逃往楚国避难;而范雎更是受尽委屈,只能通过装疯卖傻来保全自身的性命。
而在此后,也正是这些人给予了魏国巨大的打击。除去他们之外,还有吴起乐毅等人,吴起对于魏国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如果没有他打下其它国家近百座城池的战功,前期的魏国哪怕有十个李悝,恐怕也不能够奠定超级大国的地位。
而乐毅则是魏国名将乐羊之后,对于他魏国置之不理,放任出走,如此的魏国能够当做是一个真正爱惜贤才的国家吗?魏惠王的真实目的是否已经暴露了呢?其实他不过是想为自己的无能寻找一个借口罢了。
魏惠王时代的魏国失去了超级霸主的地位,对于国家的这种衰落,国君是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的,但是魏惠王明显不愿意去承担这样的责任,不愿意承认是因为他放走了商鞅,放走了孙膑,错信了庞涓,才导致了如今的境地。
所以他开始大肆求才,可对于他来讲,真正的人才的到来却很有可能分走部分国家权利,他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他也不愿意像秦孝公一样在一个能臣的建议之下去领导,他只想做魏国真正的主人。
所以权衡之下,他只能找到儒家的孟子,找到阴阳家的淳于髡。因为魏惠王完全知晓他们的观点,他很清楚这些人的学说根本没有办法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应用,如此,既避免了自己在人才任用上的失误,同时也不会分出自身手中的权利,岂非是两全其美?
但是历史的幽默之处在于,他总是能不动声色地撕毁那些企图迷惑他的大伪面具,魏惠王的这一行为为魏国后来在人才上的任用埋下了巨大的祸根,也将国的用人制度变成了一条僵直的黑线,为魏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可谓是不易悲哉的!
在中国历史上,刘裕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凭借卓越的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东晋末年崛起,一度掌控了大片领土,甚至逼近了统一天下的门槛。然而,尽管...
刘裕 2025-02-22 刘裕篡晋建宋:从权臣到开国君主的历程刘裕,作为东晋末年最具权势的大臣,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最终废除了晋恭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刘宋。这一过程充满了权谋与斗争,展现了刘裕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
刘裕 2025-02-21 从贫寒之子到一代帝王:刘裕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豪杰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从卑微的起点走向辉煌的巅峰。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便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早年家境贫困,却凭借过人的才智和不...
刘裕 2025-02-20 兰陵王:历史评价高卓的功绩与魅力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兰陵王高长恭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悲壮的人生结局,赢得了后世极高的历史评价。一、兰陵王的历史背景与身份兰陵王,本名高长恭...
兰陵王妃子 高长恭 2025-02-13 兰陵王真正死因探析在中国历史上,兰陵王高长恭以其英勇善战、貌美如花而闻名于世。然而,这位传奇人物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一、兰陵王的历史背景与功绩兰陵王,名高长恭,字长恭,是北齐...
兰陵王妃子 高长恭 2025-02-13 刘裕:并非三国任何人物直系后人,实为楚元王刘交后裔在中国历史上,刘裕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建立了南朝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刘裕的身世,一直存在诸多猜测,特别是关于他是否是三国时期某位重要人...
刘裕 2025-02-11 揭秘刘裕却月阵:以步制骑的战术奇迹与武功争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裕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武功成就,成为了南朝宋的开国皇帝。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战术之一,便是却月阵。这一阵法究竟是如何摆布的?刘裕又是否是历...
刘裕 2025-02-11 司马氏被刘裕赶尽杀绝的真相探析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往往伴随着权力的斗争与血腥的清洗。东晋末年,司马氏作为皇族,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被刘裕赶尽杀绝。这一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刘裕 2025-02-06 刘裕:从寒门子弟到南朝宋开国皇帝的传奇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裕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出身贫寒,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一步步崛起,最终成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一、贫寒出身与早年经历刘裕,字德舆...
刘裕 2025-01-19 刘义符:南朝宋短命皇帝的在位时光与悲剧结局在中国历史上,南朝宋的刘义符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的在位时间虽短,但生平事迹却令人唏嘘不已。一、刘义符的在位时间刘义符,小字车兵,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的...
刘裕 刘义符 2025-01-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