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清朝 >  故宫太和门详细介绍

故宫太和门详细介绍

时间:2022-06-04 07:36:33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当时称奉天门。清光绪十四年被焚毁,次年重建。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

太和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

简介

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顺治三年(1646年)、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次年重建。

构造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300.00㎡。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的陈设铜器。

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光绪十四年贞度门失火,殃及太和门与昭德门,第二年三门重建。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

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东侧廊庑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

用途

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此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历史文化

明清故宫有巍巍三大宫殿,然而,却又有御门之典,皇帝听政在“门”。

这门,是“天子五门”之一。就说故宫的太和门,其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叫“太和门”。它堪称我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它的门内,是俗称“金銮殿”的太和殿。在“天子五门”的序列中,它该相对于应门。“应门者,居此以应治”,明清两朝均有“御门听政”之制,即文武官员早朝,皇帝接受臣下朝拜和处理政事制度。清康熙帝以前的皇帝均在此听政。

明万历年间重修《明会典》载有“常朝御门仪”。此仪,朱元璋南京开国时即已制定。后迁都北京,奉天门即皇极门是御门听政的场所。《明会典》记:

近仪,凡早朝鼓起,文武官各于左右掖门外序立。候钟鸣开门,各以次进,过金水桥,至皇极门丹墀东西相向立。候上御宝座,鸣鞭,鸿胪寺官赞入班,文武官俱入班,行一拜三叩礼,分班侍立。鸿胪寺官宣念谢恩见辞人员,传赞午门外行礼毕,鸿胪寺官唱奏事。各衙门应奏事件以次奏讫,御史序班纠仪。鸿胪寺官跪奏,奏事毕,鸣鞭驾兴,百官以次出。

明代的御门听政,隆庆六年时定为每旬三次,逢三、六、九日为期。

太和门失火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在皇帝大婚前些日子,太和门失火,延烧两日。这不单是不吉利的征兆,而且皇帝大婚,根据大清礼法,皇后须从大清门入,途径太和门。假若皇后从太和门的废墟而入,那就太失皇家体面了。要重建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离皇帝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于是,清廷便下令让众多工匠们在太和门原址上扎了一座和原来太和门一模一样的彩棚,坚固而华丽,大婚时,皇后也就稳稳当当地被抬进了紫禁城。次年(光绪十五年)六月十六日,遵照钦天监诹定吉日,重修太和门工程正式启动,并于光绪二十年四月竣工。而太和门也成为了重修建福宫花园之前紫禁城里最年轻的建筑了。

人物: 光绪 分享 上一篇: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篇: 乾清宫是干什么的地方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