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近代 >  东汉的灭亡是汉章帝刘炟实施仁厚宽裕的政策导致的吗?

东汉的灭亡是汉章帝刘炟实施仁厚宽裕的政策导致的吗?

时间:2021-09-25 16:56:56来源:爱上历史作者:时间轴

导读:东汉的灭亡是汉章帝刘炟实施仁厚宽裕的政策导致的吗?仁厚治国一向是中国古代士人所推崇的治国方略,尤其是代表中华文化根基的道家和儒家学者,都是将仁厚治国的皇帝作为历史的典范。汉章帝刘炟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他继承了父亲刘庄的帝位,一反刘庄大力打压豪强、外戚和宗室的作风,对官员和贵族非常的仁厚,受到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评。后来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评价刘庄和刘炟父子,称其为“明帝察察,章帝长者。”,这样的评价也称为历史对明章之治的最后总结。从这个评价中可以看出,曹丕将刘炟评价为长者,其意为像长者一样仁厚治国。

汉明帝刘庄在位时,他一反父亲光武帝刘秀对外戚、豪强和宗室的照顾,开始加大了对这些贵族群体的压制。他对于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地位亲近而加以宽贷。于是,群臣震恐,朝廷肃然。不但犯罪的贵族本身会受到严厉的刑法,而他的家族也广受牵连。当时很多随同刘秀征战的开国元勋家族都受到严厉打击,就连皇太后阴丽华所在阴氏都没能逃过。在此过程中,包括他的弟弟楚王刘英和广陵王刘荆在内的一大批宗室和外戚获罪论死,朝廷上下也变得战战兢兢。

可是刘炟即位后,并没有延续刘庄治国的法律,而是废除了不少严酷管理贵族的条令,走向了所谓宽仁治国的一面。比如依东汉制度,官员贪污要禁锢三世,即三代人都不准为官。可是刘炟废除了这项制度,加大了对官员和贵族的赏赐,甚至多次超过必要的限额。这么一来不仅仅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是的官员贪污腐败加剧,老百姓的负担加重。刘炟的仁厚还体现在废除了不少刘庄留下的残酷刑罚制度,将株连等酷刑不再实行,而官员和贵族犯罪也减轻处罚力度。这样的政策自然得到了官员和贵族的广泛支持,他也被认为是明君的代表。

在东汉朝廷官员中,开国元勋、地方豪强、外戚家族、宗室子弟是盘根错节的关系。他们相互支持,在朝廷中谋取政治利益,并将其扩大到对国家资源的侵吞,实际上就是在挖国家的墙角。刘庄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这些权贵集团,使得他们不敢随意向国家和朝廷伸手,也抑制的各方势力的膨胀和发展。在刘庄时代即便是作为外戚之首的马氏,在朝廷中也没有太大的势力,更不要说外戚专权或者威胁到国家安全。然而刘炟实行的所谓宽仁制度的实行,却使得东汉官员、贵族和豪强摆脱了严酷法令的制约,各家的势力有了膨胀的机会。

于是以皇后窦氏为主的豪强外戚开始发展,在朝廷中安插大量的官员,把持朝政,攫取国家资源。尤其是在皇太后马氏去世后,刘炟更是放松了对外戚和宗室的管制,使得这些家族的势力越来越大,对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外戚专权的祸端就在眼前了。当初刘庄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个祸端,才果断的采取严酷刑罚,将这一苗头扑灭在襁褓之中。可刘炟改宽仁治国后,外戚和豪强的势力卷土重来,对国家和朝廷的威胁越来越大。以至于在刘炟去世后,立刻就出现了太后窦氏专权的事情,几乎将汉和帝架空成傀儡皇帝。

从史书上看,刘炟并非不知道如此做法的危害,但是也坚持如此操作,这就让人看不明白了。从汉朝中央集权的规律来看,每个皇帝都会加强对皇权的掌握,即便是刘秀这样不太强势的皇帝,也试图用改革加强皇权,打压地方豪强和贵族的势力。虽然他没有成功,但也说明了皇帝掌控皇权的欲望。刘炟是刘庄的儿子,是看着刘庄打压豪强、外戚和宗室长大的。而且她的嫡母皇太后马氏也是支持这种打压豪强、外戚和宗室的政策。所以从内因上看,刘炟并没有太大的阻力,只需要延续刘庄时期的政策就好。

可是他并没有如此做,而是一反常态的搞宽仁治国,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分析其中的原因,既然内因上不存在问题,那只能是外部因素导致的。查阅当时的历史典籍,可以发现刘炟执政时期东汉并不平静,也不太像传说中的盛世,而是典型的内忧外患。

当时在外部东汉面临着北匈奴的威胁,北匈奴入侵西域,和当地的部落国家联合阻断了丝绸之路。于是东汉和匈奴在西域展开了长期而持久的争夺战,这对东汉的国力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使得刘炟一度准备放弃西域,采取内缩的国防政策。幸好有名臣班超和名将耿恭等人的坚持,才使得东汉能继续控制西域。

除了北匈奴的外患外,当时东汉的内忧更加严重。一方面是自然灾害频繁,另一方面是内部叛乱频繁发生。永平十八年,东汉发生大瘟疫,然后又有京师洛阳及兖、豫、徐三州大旱,赤地千里,饥民遍野。第二年一开年,武陵澧中蛮叛变,山阳、东平发生地震。到了当年秋天,云南地区永昌哀牢夷叛变。到了年底,又发生了阜陵王刘延谋反。到了第三年年中,烧当地区羌族人反叛。可以说从永平十八年开始,东汉的灾难就没有停息过。不是自然灾害,就是各地反叛,要不就是北匈奴攻打,这使得皇帝刘炟焦头烂额。

为了应付这样的乱局,刘炟一方面下了罪己诏祈求上天宽恕,另一方面则赦免了刘庄时期定下来的很多株连贵族、豪强、外戚和宗室的案子。史书上说,当时的东汉朝廷认为天灾人祸是刘庄治国的刑罚太残酷,让不少人株连和冤枉,这才降祸给国家。其实这句话一看就是瞎忽悠的,很明显是朝廷中的贵族势力借机向刘炟施压,谋求更宽泛的管理环境。而刘炟处理这些焦头烂额的问题,又需要这些贵族豪强的支持,所以双方才在政治上达成妥协,使豪强贵族有了发展的空间,而这样的空间却也为东汉灭亡埋下隐患。

从史书上看,对于这种操作的弊端,刘炟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为了尽快将国家从内忧外患的乱局中拔出来,只能暂时向贵族豪强妥协,团结整个朝廷的力量,解决国家各种灾难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宽仁政策的弊端,限制豪强贵族的势力,刘炟也是有所准备的。比如他学刘邦大封诸侯王,就是打算以刘氏诸侯王的势力来前置外戚豪强和贵族。然而他的策略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还没能看到效果时,他便已经英年早逝了。他的突然去世,迫使不足十岁的汉和帝刘肇登基即位,也给了窦太后临朝称制的机会。

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外戚势力急剧膨胀,以窦宪为首的家族子弟独霸朝廷,拉开了东汉外戚专权的序幕。为了破除外戚专权,刘肇又引入了宦官执政的策略,利用宦官的力量剪除了窦氏的势力。如此一来,东汉陷入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怪圈之中,而朝廷士人则成为墙头草两边倒,使朝廷陷入长期的政治斗争之中。

而这样的政治斗争持续到汉末,直到外戚何进引西凉军阀董卓进京,让东汉走上了灭亡的道路。总结这其中的过程,有人评价这都是从汉章帝刘炟宽仁治国开始的,如果没有刘炟毫无原则的纵容,窦氏不至于专权,东汉也不至于陷入内斗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最终走上灭国的道路。但是,即使没有刘炟这样的宽裕政策,会不会有继刘炟后的第二个这样宽容的皇帝皇帝呢?历史就是历史,由当时的环境造就的,所谓“病急乱投医”,刚刚十九岁的年轻皇帝,遇到天灾,暴乱最终采用了这样的政策导致的结果。

人物: 刘炟 分享 上一篇: 刘邦和项羽比谁的实力强?楚汉之争引爆的起源是什么事件? 下一篇: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生平介绍
相关专题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