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和蔺相如的晚年过得如何?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相信很多读者都学过一篇文言文叫作《廉颇蔺相如列传》,文章讲述了赵国大将廉颇因嫉妒出身低下的蔺相如的官位比他高,所以就不待见蔺相如。但是蔺相如却为了赵国的安定处处忍让着廉颇,后来廉颇听说后顿时清醒,上门“负荆请罪”。
此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人成为生死之交,文武和睦,使得赵国在当时算得上是东方诸国中的强国。但是文章没有告诉我们是,这二人在日后的结局,当年的意气风发,携手为国的二人,最后落得个一死一走,令人唏嘘啊。
廉颇和蔺相如言归于好后,赵国国内有蔺相如稳定着发展。而廉颇则为赵国征战四方,公元前279年,率军攻打齐国;公元前276年,进攻魏国;公元前275年,率军再次伐魏;公元前269年,秦军来犯,廉颇大破秦军。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论领兵作战的水平绝对相当高,加上国内有蔺相如坐镇,又无后顾之忧,所以多次为赵国打胜仗,在当时秦国虎视眈眈的时代,赵国真正用实力让秦国望而却步。
但是我们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话不单单是指人要寻找能够利于自我发展的岗位老板,而且也指如果你的老板足够信任你,知道你的能力,能够重用你,那么你的能力就能展现出来,从而获得更优秀的成绩。当然,那时的廉颇和蔺相如也同样如此。
公元前266年,赵文惠王去世,赵孝成王继位,这小子就不如他老爹,但是相应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继位了肯定是想打造自己的一套班子,但是当时的赵国似乎已经没有像廉颇、蔺相如这样的人才了。
而此时,秦国采取范雎的“远交近攻”的政策,同齐、楚、燕这仨搞好关系,专心对付韩、赵、魏,这一招很阴损,不仅破坏了合纵战略,而且能够集中力量消灭三晋,最后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于是,公元前261年,当时的秦国老大是秦昭王,派兵先行攻占了上党,随后赵孝成王派遣廉颇前往长平阻挡秦军。廉颇到达长平后率军与秦将王龁展开了多次战斗。但是由于秦赵两国的国力确实差距很大,并且秦国多年的养兵蓄锐,而东方六国彼此征战不已,国力有所消耗。
所以赵国军队节节败退,廉颇意识到如果再与秦国军队正面应战,自己手里的这点赵国最后的兵也就都交代了。所以廉颇毅然决定采取高筑城、不应战的策略。这样一弄把秦国人心态搞崩了,你这老头耍无赖啊这不是,你不打了你就跑不行嘛,堵在这算什么事,秦王就很郁闷。
这时候秦国相范雎这老小子就出坏主意了,他对秦王说:“我听说赵孝成王对廉颇一直躲着不应战很不满,那小子年轻气盛,心气很大。所以我们可以用反间计,让廉颇丢掉兵权,换赵国里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咱不就能赢了嘛!”
秦昭王一听也非常认可:“还是你小子坏啊,就交给你了!”,于是范雎带着重金来到赵国首都邯郸,贿赂赵孝成王身边的宠臣,并且散布谣言说,秦国最害怕的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如果赵括领兵在长平,秦军早就被击退了。
本来就对廉颇不满的孝成王果然中计,下令赵括去代替廉颇。而此时的蔺相如早已经病危,弥留之际劝孝成王不要换下廉颇,他说用赵括换廉颇,无异于自寻死路。但是孝成王毕竟不是当年的赵文惠王了。
赵括立即走马上任,并且改变廉颇的策略,主动出击想要一举击溃秦军。而此时的秦军也换了主帅,只不过换的是比王龁更厉害的白起,随后白起在长平大破赵括,坑杀赵国军队四十万,赵括本人也被射杀。赵国经此一役,国力大损,如若不是楚魏两国援救,赵国在此就已经灭亡了,而此时的蔺相如也已经去世了。
紧接着,公元前251年,燕国派遣栗腹率军攻打赵国,企图趁虚而入攻克赵国。而此时的赵国要兵没兵、用将无将,孝成王再一次想起来被自己冷落的廉颇。廉颇也不愧为当世名将,带领着赵国仅有的军队,以少胜多大破燕军,而廉颇也因功被封信平君。
可是廉颇的曲折命运还未结束,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继位,廉颇立刻被罢免军权,廉颇一气之下离开赵国,去到了魏国国都,但是一个外人来到别的国家怎么可能轻易得到重用呢?所以廉颇过的也很不如意。
后来秦国将赵国打急眼了,但是又没招对付秦国,于是想起来在魏国的廉老头,所以就派人去找他,看看他还能不能再领兵打仗,但是当时赵悼襄王的宠臣郭开是廉颇的老对头,就贿赂使臣把这事搞臭。
而廉颇呢,一听说赵国又想起自己了,很高兴,在使臣面前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表示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依旧是个好老头。但是不曾想使臣回去后告诉赵悼襄王说:“廉颇吃一顿饭要去三次厕所,已经不中用了。”
就这样,廉颇失去了最后一次可以得到重用的机会。后来被楚王请到楚国去,但是一方面楚王也是不大信任他,另一方面对赵国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中。公元前243年,廉颇在郁闷中去世,享年84岁。
一位是国中文臣之首,一位是国内武将之首,二者同心戮力造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而在古代,臣臣同心是不够的,要君臣同心才行。故主赵文惠王去世后,不论是赵孝成王还是后来的赵悼襄王,对廉颇和蔺相如都远远不如当时赵文惠王那般信任。
所以,蔺相如和廉颇二人,一个早早病逝,一个却落得个客死异乡的结局,都称不上是美好的结局,甚至还有些凄惨,怪不得教科书不提不说。
回顾那段历史,不仅是廉颇和蔺相如,每个国家有能力的人几乎很少会有比较美好的结局,可能是一个乱世的整体悲剧吧。
在中国历史上,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而著称。然而,在廉颇的晚年,他因一系列的政治变故而叛离赵国,投奔魏国和楚国。然而,在这之...
廉颇典故 2025-03-27 战国名将廉颇:辉煌与落寞的交织篇章在中国战国末期的历史画卷中,廉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战功,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将领,最终却遭遇了被弃用的命运。一、廉颇的...
廉颇典故 2025-02-21 历史上郭开的下场探秘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郭开以其奸诈狡猾、陷害忠良的恶行而臭名昭著。作为赵国的奸臣,他先后陷害了两位盖世名将廉颇和李牧,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然而,关于这位...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2-03 战国四大名将之信平君——廉颇的传奇人生在战国时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廉颇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不仅是赵国的杰出将领,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忠诚赢...
廉颇典故 2024-10-23 王龁与廉颇:战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将领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其中,秦国的王龁和赵国的廉颇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们各自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传颂。那么,王龁...
廉颇典故 王龁 2024-08-14 廉颇的饮食与精力:历史背后的真相廉颇,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以其勇猛和忠诚闻名于世。在《史记》中,廉颇的形象充满了力量与韧性,特别是关于他的食量的描述,更是让人印象深刻。那么,廉颇一顿饭吃多...
廉颇典故 2024-07-24 廉颇与蔺相如:负荆请罪的传奇故事“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它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赵国将军廉颇和政治家蔺相如。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两位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精神...
廉颇典故 2024-07-12 赵括与长平之战的悲剧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60年。在这场战役中,赵国的年轻将领赵括接替了老将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然而,由于赵括的指挥失误和秦军的猛烈攻势...
赵括 廉颇典故 2024-07-04 完璧归赵:一块玉璧的传奇故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外交智慧,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玉石的珍视和崇拜。那么...
廉颇典故 2024-06-12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廉颇、蔺相如高风亮节释恩仇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故事体现了高风亮节和释解恩怨的精神。 负荆请罪这一成语起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贤...
廉颇典故 2024-05-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