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赵匡胤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作为帝王的他,是怎么削弱地方藩镇的呢?请听我详细道来。
宋朝立国后不久,一鼓作气,拿下了荆南和湖南。大宋的举动让周围的国家很是不寒而栗了一番,然而赵匡胤拿到荆南和湖南之后就没了动静,大宋宣传部门开足马力,向其他几个国家(主要是南唐)解释:其实真是不是咱们皇帝不仁,主要是他们两家实在太乱了,大宋朝的主流还是和平与发展啊,亲们,你们对大宋这么恭敬,皇上怎么会对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于是南唐、南汉什么的逐渐也就半信半疑的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那么赵匡胤这时候在干嘛呢?他在继续加强内政建设。赵匡胤开始着手进行杯酒释兵权的后续工作,向藩镇开刀了。
赵匡胤很早之前就和赵普商量过如何收拾藩镇的问题,方法无外乎几点:收回人事权、统一财政支出与划拨,以及加强司法建设。
这话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着实花了赵匡胤一番手脚。
要知道,藩镇的这些权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安史之乱以后逐渐形成的。每一项看似不合理的制度后面,都是中央与地方的无数次博弈乃至暗战,而大宋朝堂里的这些官员们,也大多是现行政治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因此想发动这样一次改革,其风险丝毫不亚于发动一场战争。
赵匡胤于是先拿朝廷开了刀,最先遭殃的是后周时期留下来的宰相:范质。
唐朝以来,宰相一直都是整个官僚体系的顶点,因此也就有不少特权,比如说,唐朝的宰相和皇帝商量朝政的时候是有椅子坐的,有时候俩人谈事的时间长一点皇帝还会让太监们准备茶点什么的——快点,给丞相兑碗热的喝!这个传统自然被沿袭到了五代,然而在赵匡胤这,事情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赵匡胤是个武将,能打、心大、略野蛮,这样的人多少有点瞧不起文人。举个例子来说,赵普有次和赵匡胤走到朱雀之门底下,赵匡胤仔细研究了一下门上的匾,问赵普:哎,朱雀后面的“之”字是干啥用的啊?
嗨,语助呗,没实际意义。
赵匡胤不屑的撇撇嘴:之乎者也,能助个屁啊!
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湘山野录》
赵匡胤在自己最宠信的谋士面前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在别人面前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加上赵匡胤是个武将,从来信奉“能动手不吵吵”的金科玉律,因此经常会出现某个文臣把赵匡胤惹毛了被一顿暴打的事儿。虽然说赵匡胤事后考虑到自己皇帝的身份还是会跟这些人道个歉什么的,不过想必被一条黑大汉按在地上摩擦并不是什么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于是渐渐的,范质这些宰相开始改变套路了——那啥,皇上,我们觉得当面和您讨论问题实在是太不严肃了,以后我们还是给你呈送正式文件好了,您批阅之后返给我们,咱们尽量别坐一起,老臣们年纪大了,不抗揍……
在这种连唬带吓的氛围下,这群老头没多久就集体退休了。赵匡胤在赵普的帮助下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设置了一个转运司来负责从地方到中央的财政工作,逐渐将藩镇的财政权收回到了中央手里。而之前进行军事改革时,中央禁军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藩镇部队,这些节度使权衡之下,只得捏着鼻子跟赵匡胤来哭穷——皇上,我手下这么多人,你把钱都拿走了,微臣养活不起他们了啊!
哎呀呀,这不是我的好兄弟么!这可是怎么说的,穷谁也不能穷你啊,来,咱们这么办,你不是养活不起这些人了么?我赵匡胤最讲道理,既然收了你的钱,那就一定不能给你添负担,这样,这些人从藩镇的编制中划出来,我中央一并都管了!什么刑事行政,你养不起的,都让朕来养吧!
于是一来二去,各藩镇的节度使发现,自己不仅没了钱,连手下的人也没了……
通过这种大幅度的改革,新生的大宋开始彻底与过去的五代划清了界限,大宋朝再也不是五代时期那种组织分散、结构松散的军阀聚合体了,而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宋朝的整体实力蒸蒸日上,同周围的这些国家拉开了差距。
而在赵匡胤折腾的同时,大宋周围的这几个国家也一样在折腾,只不过大宋是向着好的方向折腾,这几位则是向着作死的方向在折腾。
首先是南唐,南唐在组织部长韩熙载同志的坚持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币制改革——没错,就是那幅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的主人公——其改革核心思想是铸造铁钱代替铜钱,发行大额货币,更具体一点的说,就是在一枚稍大的铁钱上印上“当十”,然后就发行出去:好了,这个顶过去的钱十个了!稍稍有点现代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唯一能造成的就是严重的金融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没过多久,原本富甲天下的南唐就沦落到商人们要偷偷到黑市换外汇(铜钱)的地步了。
而南汉要更奇葩一点,南汉的皇帝刘鋹是个罕见的变态,爱好是群P和……制造太监。
是的你没有看错,他的爱好之一就是制造太监,他固执的认为,太监没了家室,对自己会更加忠心。因此南汉所有的高级官员都需要净身之后才能担任,南汉的进士考中之后就会有专人来为你净身,号称留鸟不做官,做官不留鸟。而刘鋹就在几万太监的陪伴下每天群P不止,国家大事都交给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和国师樊胡子——什么?你问国师是不是太监?别逗了,樊胡子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女人……
不同于南唐和南汉,后蜀君臣则志向远大。后蜀远离中原兵锋,在国主孟昶的带领下,国家繁荣富富(我没打错字),和中原比起来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当时后蜀的娱乐业与奢侈品产业极度发达,甚至连孟昶的夜壶都是用七种宝石镶嵌而成的,号称“七宝壶”。孟昶一直以为自己占尽地利,完全不惧赵匡胤,然而在大宋以耸人听闻的速度打下荆南与湖南之后,他开始心虚了。在恐惧的支配下他干了一件极其缺心眼的事:他向北汉求援,想约北汉一起出兵,攻打大宋。
但是悲催的孟昶没想到,他派出去送信的信使出门左拐,直接投奔了大宋。拿到密信的赵匡胤高兴的简直要在大殿里高歌一曲了——孟昶啊孟昶,你真是太贴心了!朕还在发愁要找个什么借口去打你们呢,结果你们自己作死送上门了!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 宋太祖赵匡胤提出迁都的深层考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宋太祖赵匡胤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北宋王朝。然而,在他统治时期,却曾提出过一项令人瞩目的决策——迁...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0 赵匡胤:皇帝之前的战神传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书写了一段从战神到帝王的传奇历程。在登上皇位之前,赵匡胤已经是一位名震四方的战神级别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0 天降皇位:历史上改朝换代最轻松的皇帝——赵匡胤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皇位的更迭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残酷的宫廷政变,甚至是连年的战争。然而,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登基之路却异常顺利,仿佛皇位是“天上掉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11 赵匡胤称帝:自愿还是被迫的历史抉择?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称帝之路一直备受关注。他从一个普通的武将,最终登上皇位,建立了宋朝。关于他称帝是自愿还是被迫的问题,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8 宋太祖赵匡胤:何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并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与宋太祖,这四位帝王因其卓越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人并称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其文治武功虽...
秦始皇陵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8 赵匡胤与朱元璋:对待功臣的差异及原因探析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两位君主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和平地解除了大将们的兵权,而朱...
朱元璋多少岁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2-26 朱温与赵匡胤:谁终结了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灭亡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世纪晚期的开始。关于唐朝的终结,两位历史人物常被提及:朱温与赵匡胤。然而,他们与唐朝灭亡的关系并不相同。一、...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朱温 2025-02-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