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李渊和杨广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和杨广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造反?是被逼无可奈何还是早有预谋?
先来回顾一下,上一期我们说的是“玄武门之变 ”。事实上,李世民最终决定发动政变夺取太子之位的心路历程是缓慢的,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因素。有对政治的抱负,有对皇位的野心,有对兄长的不忍,有对父亲的埋怨。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从客观上分析,他不反,那“被反”的就是他。因为李世民太耀眼了,他功勋卓著,才华横溢,就连李渊都不了解该如何封赏他,让人心生嫉妒。
俗话说物极必反,像李世民这样的人想在充满斗争和尔虞我诈的皇室里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壮大自己,不断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不然的话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再加上唐高祖李渊的“杀鸡儆猴”(上一期讲的刘文静事件)、太子李建成的不断相逼、还有他自己集团内部的人为了荣华富贵和政治前途不断地去引导,各种各样的因素纠缠在一起,最终使得李世民走上了这条充满血腥的夺权之路。
到底是主观因素多还是客观因素多,这期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我一定会及时回复的。咱们这期主要讲一下李渊,这个在历史上功劳基本都被抹去的帝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反隋道路的,究竟是被逼无可奈何还是早有预谋?
李渊,出生于北周时期,爷爷李虎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后被追封为唐国公。由于父亲走得早,七岁时李渊就世袭了唐国公,小小年纪便成了一方诸侯。在隋文帝时期担任千牛备身之职(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侍卫),到隋炀帝即位时更是官至二品,任山西太原留守。他和隋朝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皇亲国戚,按说这样的人怎么会去造反呢,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冒着极大的风险去造反,万一失败了那可是要被灭族的。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导致他起兵反隋的根本原因。
01“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传言,让李渊惴惴不安
据传隋炀帝杨广做了一个梦,梦见发大水,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只有城头的三棵李树毫叶无损并且树上还结满了果实。隋炀帝梦醒之后命术士为他解梦,术士说,这可是不祥之兆,预示着李姓并且名字带水的人将要夺取天下。于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预言便流传开来。
当时被怀疑的人除了李穆一家外还有李密和李渊,那为什么偏偏灭了李穆一族呢。
李穆,跨三朝(北魏北周隋朝)的重臣,更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当年助隋文帝杨坚建国立下大功,被封为司徒,家中上下都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几乎达到了人人为官的地步,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世人所羡慕,在当时是绝对的大家族。隋炀帝即位后,虽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朝中上下仍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李穆死后,他的爵位并没有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嫡孙李筠。李筠在继承了爷爷的爵位后有点得意忘形,这就引起了李穆小儿子李浑的不满和嫉恨,所以李浑就联合另一个侄子把李筠杀掉并嫁祸给了别人。可是李穆的儿子太多了,即使李筠死了,爵位也不一定能轮到他。
所以李浑就勾结了隋炀帝身边的大红人,自己的妹夫--宇文述,说如果能帮助他得到爵位,就将李家每年田赋的一半送给他作为报答,等李浑如愿以偿获得爵位后却突然违反了当初的诺言,宇文述越想越生气,便以“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传言为由头告发李浑有谋反之心,随后李穆一家被隋炀帝灭族。
通过这次灭门惨案,让天下人都清楚地认识到隋炀帝的昏庸无道。身在外地的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特别恐慌和害怕,甚至寝食难安,为了打消隋炀帝对自己的猜忌,他开始有意地放纵自己,酗酒、受贿、逛妓院等等。还收集了很多钱财和珍贵的玩物送给隋炀帝,慢慢地隋炀帝认为李渊不过是个酒色之徒无能之辈,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才打消了对他的猜忌。
在李渊的心里,他觉得隋炀帝性情暴躁,反复无常,说不定哪天就会落得和李浑一样的结局。别人也劝说李渊,隋炀帝并非英主,不如趁机反了,可是李渊却不置可否。也许从那时起,在李渊的心里就已经悄悄地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不了解哪一天就会生根、发芽、直到结出累累硕果。
02马邑郡战败,李渊无路可退。起兵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617年,李渊升任太原留守。在这里,李渊将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想不到“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传言会一语成谶,李渊的李家王朝也即将在这个乱世中崭露头角。
就在李渊任太原留守后不久,北边的突厥来犯,不日便包围了马邑郡。李渊派人前去抵抗,不料被突厥打败。马邑郡战败的消息传到江都,隋炀帝了解后大怒,于是立刻下令逮捕李渊,押解到江都问罪。听到隋炀帝要缉拿自己问罪,一时间李渊惊慌失措,因为按照隋朝律法,一旦打了败仗,将领是要受到处罚的,可李渊担心的是,隋炀帝会不会借这个机会处死自己,因为隋炀帝杨广疑心重,再加上时下“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传言, 李渊可不想步李浑的后尘。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与其被杨广处死还不如趁机揭竿而起高举义旗,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能够转危为安。现在对李渊来说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于是决定起兵抗隋。正当他为起兵做准备的时候,隋炀帝的使者来到晋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隋炀帝赦免了李渊,还让他官复原职,继续主持山西的一切事物。也许考虑到如果这个时候杀了李渊,山西必将大乱。再留一段时间看看吧。
虽然隋炀帝赦免了李渊,可李渊却没有打消心中起兵反隋的念头,因为他了解隋炀帝暴虐成性,反复无常,这次不杀他,那下次呢,还有这么幸运吗?与其整体这样担心害怕,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再说既然准备起兵了,众人也已知晓,一旦机密泄露出去,那整个李氏家族都会遭受灭顶之灾。箭在弦上,那是不得不发呀,当时的情况对李渊来说,无论他愿不愿意,起兵都是必然的,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个人观点:我觉得李渊起兵不是他早有预谋,但也不是偶然,如果不是一系列的事件将他推到前面,他这个唐国公还会一直做他的一方诸侯。要不是杨广自己作死,把李渊逼到绝路,也许就看不到后面的大唐盛世。
总之一句话:我也不想反,可我没办法,纯属被逼无可奈何啊。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4-03 唐朝为何能迅速统一: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建立与统一的过程堪称迅速而高效。从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到公元628年基本完成全国统一,仅用了短短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28 李渊之惑:为何未曾防备李世民?在唐朝初期的历史舞台上,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其家族内部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次子李世民,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成为了唐太宗。这不禁让人疑惑,作...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25 隋炀帝:昏君之名的由来与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昏君”,这一评价往往与他的暴政、奢侈和滥用民力紧密相连。然而,在全面审视隋炀帝的一生后,我们会发现,...
杨广 2025-03-24 没有她,汉武帝或步隋炀帝后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隋炀帝杨广常常被相提并论,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却大相径庭。汉武帝被誉为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而隋炀帝则被视为暴虐无道的亡国之君。然而,...
杨广 刘彻 2025-03-18 平阳昭公主: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女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平阳昭公主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唐朝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唐高祖李渊的嫡女,更是唐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功臣。平阳昭...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3-07 隋炀帝西巡:政治、军事与文化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既有开疆拓土的辉煌成就,也有滥用民力、导致国家动荡的过失。其中,隋炀帝的西巡活动,更是成为了后人关注...
杨广 2025-03-03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权的背后原因玄武门之变,作为唐朝初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这场政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3-01 李渊未立李世民为太子的背后考量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为何没有立其杰出的儿子李世民为太子,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李世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最终成为唐朝的一代明君唐太宗,...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2-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