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各种学术思想蓬勃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在当时多重文化思想的冲击与启发下,加之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与实际创作经验,姚鼐逐渐形成了一套丰富、系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其思想进行整理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语文教育史知识,使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脉络更为完整、清晰,同时也便于我们吸收借鉴有益部分,实现古为今用。
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到嘉庆二十年(1815年),姚鼐的执教生涯从其中年直至去世,持续了将近四十年。正是这近四十年里,姚鼐的教育理念体系逐渐完善,进而真正做到了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姚鼐尤其重视学生个人品格的要求。姚鼐理想中的处世之法便在于他所讲究的“士志于道”。在他看来,“惟能知为人之重于诗者,其诗重矣”,为人是作诗行文首先应讲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应坚守自己的道德理想,另一方面又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姚鼐曾担任过山东、湖南的乡试考官,善于发现、培养人才,这自然反映出他对于学生的一种重视态度。又曾执教于书院近四十年,受他指点提携的后辈学生自然为数众多。比较杰出的如“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等,在对学生写作的训导之中,他则提出几种要求加以规范。
个人差异具体对待在姚鼐眼中,学生天资有差,因人而异,这就造成了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育之时,学生的起点并不一样,尽管可加以同样的师资、环境等培养,但最终达成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他对此这样评价,“文章之事,望见途辙,可以力求。而才力高下,必有天授”,众人的天资总是不一样的,与生俱来之事自当不能变化。但这一切都要讲究事在人为,先天的不同并不能够完全阻隔人们学习上升的空间。文章写作之事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故而学生的天资卓越固然值得欣赏,个人应从中发挥自身能力,后天的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写作过程讲究方法姚鼐在文章的写作学习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精读、诵读、熟读的学习方法。他对学生培养的个人观念,并不是要对其学习对象的全盘借鉴与吸收,他讲到,学习的文章要真有超人处,众人不必为了整齐统一而选择笼统地学习文章。在学习前人文章之时,应选取评定出的最优的方向,这一方面体现了他并不是要求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全面肯定,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同时在对文章的借鉴学习之中,还应掌握“因声求气”的学习方法,便是讲究将大声文章诵读出来。姚鼐提出了具体方法:一味地默读终究难以体会到文章感情内容的态势起伏,必须要大声地将文章诵读出来,急读品味文章的体势起伏,缓读来理解文章的神韵气味,这样便可在二者交错进行之中,取长补短而获得进步。另外,还应该熟读多作。他提及当世天资聪颖者少,用功精专者也少,而文章写作的用功之始就在于熟读古人之作。他认为“大抵文字须熟乃妙,熟则利病自明,手之所至,随意生态,常语滞意,不遣而自去矣”,通过熟读与多作文章的练习,熟悉文章的整体内容,挖掘文章深层的具体内涵。
因为姚鼐讲学的影响力颇大,故姚鼐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有同乡的方东树、姚莹、刘开;上元人梅曾亮、管同;宜兴人吴德旋;阳湖人李兆洛;娄县人姚椿;新城人鲁九皋和他的外甥陈用光等。这些学生都是笃守师说,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对桐城派的传播作用甚大。桐城派古文之传,自方苞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之说。
澶渊之盟,作为北宋与辽朝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两国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的结束,更开启了此后长达百年的和平时期。这一盟约的签订,对两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
启 2025-04-01 韩非子说难:郑武公伐胡的智慧与启示在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韩非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智慧财富。其中,《说难》篇中“昔者郑武公欲伐胡”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
韩非子 启 2025-03-31 曹魏屯田制:内容与意义深度解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曹魏屯田制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农业政策。这一制度不仅在当时为曹魏政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对后世的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一、曹魏屯田制的...
启 2025-03-28 赵云武功修炼之路:从平凡少年到一代名将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赵云以其超凡的武艺和忠勇的品质,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那么,赵云的武功究竟是如何练成的呢?一、少年时期的习武启蒙赵云出生于常山赵家村...
赵云 启 2025-03-27 刘邦之死:自然病逝,非吕后所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高祖刘邦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非凡的军事智慧,成功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建立了汉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然而,关于刘邦的死因...
刘邦 启 2025-03-27 亚圣孟子的职业观探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孟子以其深厚的儒家学说和卓越的政治智慧,被尊称为“亚圣”。孟子的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职业观启示。一、以...
启 2025-03-20 嘉庆帝生前功绩与逝世真相探究在中国清朝历史上,嘉庆帝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君主,他的生平事迹和逝世原因都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关于他逝世的传言,民间流传着“被雷劈死”的说法,这一说法不仅离奇...
嘉庆怎么死的 启 2025-03-10 张良智劝刘邦:勿沉湎享乐,以大业为重在楚汉争霸的历史长河中,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城,这一胜利本应为汉军开启新的篇章,然而,面对咸阳城的繁华与享乐,刘邦却一度迷失自我,沉迷于吃喝玩乐之中。关键时刻,谋士...
刘邦 启 2025-03-10 王羲之的书法启蒙:史上少有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书法艺术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位书法巨匠的背后,有一位同样杰出的女性书法家的悉心教导,她就是王羲...
启 2025-03-06 汉景帝:承启文景之治的深邃帝王汉景帝刘启,作为西汉的第六位皇帝,从公元前157年至公元前141年在位,他的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共同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汉景帝...
刘启 启 2025-02-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