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张献忠怎么没帮李自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三月,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大军进入北京城,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城破后,于紫禁城旁的煤山自尽殉国,中国历史似乎要走入崭新的大顺朝时代。
但风云突变,本已投降李自成,且交出山海关防务的前明朝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在得知父亲吴襄被顺军拷问,家中被抄后,第一时间联手山海关总兵高第重夺山海关,并献关降清,把精锐的八旗铁骑引入关内。
当年四月,吴三桂和清军联合,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大败李自成亲自指挥的顺军精锐,李自成在战败后,迅速放弃才入主一个多月的北京城,一路直奔老巢陕西,仅在山西太原留下五千顺军阻挡清军入陕。
李自成因兵力不足和士气原因放弃北京,不能算是绝对的昏招,但不重视河北和陕西之间的重要屏障山西,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李自成的放弃直接导致刚投降顺军的前明朝大同总兵姜瓖无所适从,于当年五月又投降了清军。
紧接着,只有五千守军的太原在当年十月被清军攻占,山西全境失守,大量前明官员和士绅还没来得及为大顺朝效力,就只能继续投降清军,在一片石大战不到半年后,退守陕西的李自成就又要面对强大的清军。
虽然历史告诉我们,此后的清军一路高歌,直至完成大一统,但此时,局势还没有到最危急时刻,即使后来李自成丢掉了陕西,逃亡湖北时,局面也还有救。清军南下分两路,一路是阿济格南下湖广,追击李自成,一路多铎从徐州南下,攻击南明。
但有一个连接陕西和湖广的重要地区,清军却是拖了两年后才发动进攻,就是张献忠占据的四川,蜀地本就易守难攻,如果当时张献忠在清军无暇顾及他之时,李自成退守湖广后,联合镇守汉中的顺军贺珍(先因孤立无援降清,后反,成为夔东十三家之一)部,出兵陕西的话,兵力不足的阿济格这一路清军或许将首尾难顾。
张献忠联合汉中顺军入陕西,阿济格会怎么办?继续追击李自成,后路有被攻占的危险,回师陕西,李自成就能大大喘口气,清军南下的战略破灭。但是,此时的张献忠却按兵未动,他不可能不知道李自成的困难局面和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为何没有出兵相助?
虽然张献忠从来就不服李自成,两人在反明时,大多数时间里也都是分头各干各的,而且,张献忠之所以要跑到四川,也是因为崇祯十五年时,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后,威胁在武昌的张献忠,不投降就灭亡,逼得张献忠远离李自成。
但两人到底是同出一脉,都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代表人物,有同袍之谊,在反明时,即使看不对眼,为了共同的目标,也经常联手作战,从后来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和张献忠余部李定国拼死反清的情况来看,这两大阵营是有联合抗清基础的。
可不但张献忠看着李自成去死,且李自成在逃亡湖广时,也没有想过要去说服张献忠出兵偷袭清军后路,当时从四川进出陕西的通道汉中好歹还在顺军手上,清军当时也没有能力分出兵力拦截张献忠,大敌当前,李自成却放弃了一个很好的盟友,原因为何?
根据披露的史料来看,这一切都是因为李自成自己作死,张献忠因为实力不如李自成,被迫进四川,但为了不给李自成也进四川的由头,他在攻占四川时,打出的旗号是李自成的大顺永昌,名义上归附于李自成之下。
有这个名义,再加上清军带来的威胁,两人再次联手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李自成在放弃北京,败退回陕西后,干了一件让张献忠非常愤怒的事,崇祯十七年九月,山西太原失守的前一个月,在陕西的李自成为准备后路,派前明降将马科率兵从汉中入川,攻占顺庆、绵州。
虽然当时张献忠还没有占领四川全境,但整个四川已经被他认为是自留地,他已经在名义上承认李自成了,可李自成现在却要来抢四川,此时的张献忠就是被逼急了的兔子,在派孙可望去讨伐马科不利时,张献忠狂怒,亲自出马,不但赶跑了马科,还一路北上攻打汉中。
虽然张献忠被镇守汉中的顺军贺珍部击败,没能占领汉中,但因马科入川,双方的矛盾彻底不可调和,张献忠也对连最后的存身之地都不愿意给他的李自成彻底失望,这就是张献忠不顾唇亡齿寒的后果,看着李自成死的原因。
如果李自成在从北京败退回陕西后,赶紧的去和张献忠讲一番大道理,哪怕是忽悠,相信看到清军实力的张献忠也不会不管不顾,只要他麾下的十多万大军能出手,或者支援汉中的贺珍出兵,暂缓攻占四川全境,在陕西和清军纠缠,李自成就不会在湖广也站不住脚。
双方在反明之后再次联手反清是相当有可能的,清军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就能独存?且张献忠和李自成所部的战斗力远远超过南明军队,对清军的威胁将会更大,有张献忠帮助,李自成只要守住本就留有重兵的襄阳、武昌等地,清军会被他们牢牢地拦在四川至湖广沿线的长江以北地区。
李自成在被清军压迫时,还派兵入川和张献忠抢地盘,这是很明显的不智行为,当时,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唯一能成为李自成抗清盟友的只有张献忠。或许李自成有把握守住陕西吧?如果能拿下四川,勉强还能维持秦朝和唐朝在统一天下之前的局面,三分天下有其一。
可是,李自成派马科入川不到两个月后,潼关和延安就分别失守,清军大举入陕,李自成主动撤离西安,老巢守不住,又得罪了唯一的潜在盟友,孤独的李自成只能独自面对清军的穷追猛打,他后来败亡得那么快,没准就源自于崇祯十七年九月突然脑抽了,把张献忠彻底推向对立面的行为。
在中国历史上,张献忠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作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一度建立了大西政权,与清朝和明朝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他的死因和死得是否冤枉,却成为了...
张献忠 2025-02-25 刘泽清见死不救崇祯皇帝:私欲与背叛的末路在明朝末年的动荡岁月里,崇祯皇帝朱由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内忧外患交织,忠臣良将或战死沙场,或含冤而终,而朝中的权谋之士却趁机谋取私利。刘泽清,这位明末的军阀...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2-15 崇祯皇帝:为何亡国之君中他独得众人同情?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频繁,亡国之君亦不在少数。然而,在这些末代帝王中,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却显得尤为特别。他虽未能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却在后世赢...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2-08 崇祯:一个不成熟政治家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为明朝的末代皇帝,其统治时期充满了动荡与悲剧。崇祯在位十七年,虽然勤于政务,崇尚俭朴,并果断诛除了危害国家的阉党集团,但最终未能挽...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1-10 张献忠攻下武昌:一场血腥的屠城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以其激进的行动和血腥的统治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大肆杀戮,导致浮尸铺满江面。这...
张献忠 2025-01-08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的残忍行为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和刘宗敏以其激进的行动和血腥的统治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还在过程中对明朝官员采取了极端...
张献忠 李自成 2025-01-08 楚王之沉与张献忠的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以其激进的行动和血腥的统治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他攻下武昌并将末代楚王朱桢沉入长江的事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将探讨这...
朱桢 张献忠 2025-01-08 崇祯末年官员“哭穷”,李自成搜出白银近亿两真相揭秘在中国明朝末年的历史长河中,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勤政与节俭并未能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际。而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那些曾在崇祯面前“哭穷”的官...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李自成 2024-11-18 天翻地覆1644年:中国同时出现的三位皇帝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年份。这一年,中华大地上同时出现了三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大顺政权的李自成,以及清朝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
顺治为什么出家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4-11-17 崇祯儿子隐姓埋名活到70岁,最后还是被灭族了明朝末年,风雨飘摇,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结束了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然而,崇祯皇帝的儿子们并未全部在乱世中消逝,其中一位更是隐姓埋名,活了七十岁之久...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4-11-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