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篡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棣皇帝的位子,是从自己的亲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来的,他的行为毫无疑问是篡权夺位、大逆不道,按照常理而言,是要遭受千古骂名的,可纵观明清以来的历史、典籍,骂朱棣的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究竟是后人黑白不分、道德沦丧?还是朱棣功绩甚伟亡羊补牢,避免了后世骂名?如果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可能会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更透彻一些!
朱棣篡位不假,但他篡夺的是自家的皇位
历史上谋反篡位的乱臣贼子,无一例外都会被史家和老百姓骂得狗血喷头。这种采取非正常方式取得的皇位,得位不正,违反了伦理纲常和传承秩序,作为统治者是非常忌讳这样的事情的。
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念头,只怕要统治不稳、天下大乱,最终导致权力传承的乱象,所以在统治者的授意下,史书上对这种行为是大肆批判的。
但有意思的是,历史上批判得最狠的,往往是那些异姓篡位、臣子篡位的,而对于皇室宗亲、甚至是皇帝嫡亲的篡位行为,反而要宽容得多。
例如赵光义斧声烛影、例如李世民杀害兄弟、逼李渊退位等,绝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在经过短暂的动荡之后,会迅速承认其正统地位。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篡位不假,天下原本就是他们“家”的,他们父子兄弟相争,争来争去这天下不还是他们家的吗?谁当皇帝对绝大多数老百姓和群臣来讲,有区别吗?
朱棣篡位的性质也是如此,这天下是他爹朱元璋打下来的,朱元璋的孙子当皇帝和儿子当皇帝,有什么区别?这个儿子当皇帝和那个儿子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一想便明了于心。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许多人的态度就是:你们叔侄的事,我们不掺和,等你们分出胜负了再说。
而且,历史上诸多“惨剧”证明:参与到皇位之争的,历来没有好下场!冲在最前面的,无论输赢,下场都未必好,与其冲在前面,不如明哲保身,让子弹飞一会再说。
所以,朱棣所谓的“篡位”,从根本上来讲根本就是朱家自己的事情,什么伦理纲常都是假的,保住性命、荣华富贵才是真的,毕竟象方孝孺这样的“死硬分子”是少数。
朱棣的功绩淡化了他篡位的“非法性”
朱棣篡位,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大逆不道的,如果朱棣即位之后成为一个昏庸无道、倒行逆施、残忍好杀的皇帝,那么他的骂名肯定是少不了的。甚至会因为他“糟糕“的表现,把“篡位”这件事渲染放大,彻底把朱棣批臭、骂臭。
然而,朱棣偏偏是个英武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在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设奴尔干都司、哈密卫,加强了对云南、贵州、西藏、南海和安南的统治;在政治上,他大力消藩,完成了侄儿的未竟之业,设置内阁、东厂,进一步巩固了统治;他疏浚大运河、营建紫禁城,对后世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朱棣命令郑和连续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为封建王朝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建立市舶司、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为大明增加了财富税收。修《永乐大典》,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可以说,在朱棣统治下的大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历史上能够与朱棣比肩的皇帝亦为数不多,“永乐盛世”绝非虚名。
相比较而言,朱棣比侄儿朱允炆更适合当皇帝,他的眼光、心胸、魄力、才干都要强于自己的侄儿,“建文新政”和“永乐盛世”,哪个更值得称道,自在人心。
如果朱允炆继续当皇帝,很可能是个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的皇帝,两相比较之下,干得更出色的朱棣,无疑更值得肯定。于朱允炆而言,朱棣是个篡位逆反的藩王,但从更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朱棣却是个英明君主。
正因为朱棣出色的治理功绩,后人在评判朱棣的功过是非时,才会对他“篡位“这段黑历史有所宽容。这就好比同样篡位的李世民,因为其开创的“贞观之治”,赢得了身后盛名。
从人的心理来分析:朱老四干得不错啊,比他侄儿强多了,篡位这事,似乎不是坏事啊!
朱棣一朝对舆论的控制
对于篡位这件事,朱棣心里当然清楚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也怕民间的议论和非议,所以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信号是对谁发出的?当然是读书人了。在古代能够形成舆论传播的,只有读书人,以古代的讯息传递效率之慢、文盲率之高,普通老百姓对这些事根本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中的“民”,不如说是读书人。
古代的教育和舆论是由读书人垄断的,只要把读书人搞定就足够了,所以朱棣才会对死硬的方孝孺下手,诛其十族!这就是“杀鸡给猴看”!把天下读书人吓得战战兢兢,谁还敢说朱棣的不是?身家性命可比风骨重要得多了!谁也不是傻子。
朱棣当皇帝期间,把凡是反对他的读书人杀得干干净净,谁还敢把他篡位的这件事拿出来说道?是不是嫌命长了? 只要读书人不说,老百姓知道个啥?
对于反对自己的读书人,朱棣从来不会手下留情,而对于归顺自己的读书人,朱棣同样毫不吝啬,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收买人心,把读书人变成了自己的盟友、变成了利益共同体,大家都是一伙的,还有必要说老板的坏话吗?
再说了,朱棣之后所有的皇帝,都是他的直系后代,如果朱棣得位不正,那么他的后代的正统性、合法性都会受到怀疑,所以朱棣的后代同样对“靖难之役”这段黑历史“严防死守”“片纸不留”“不著文字”。
人们是关于遗忘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足以让人们忘记许多东西,历史的真相会慢慢掩盖在尘烟中,谁会去关心几十年前的旧事呢?就算去关心,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到了清朝入主中原后,清政府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就必须承认明朝的合法性,是属于“天命所归”“明终清继”,所以清朝对朱棣同样没有加以批判。
结语: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骂朱棣并不会得到任何好处,为什么还要骂呢?所谓文人风骨、坚贞不屈,永远只属于少数人,大多数人还为为稻粱谋、为富贵谋、为子孙谋的,何苦要跟自己过不去呢!
徐妙锦,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以其出众的才貌和独特的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拒绝了明成祖朱棣的求婚,选择了终身不嫁,成为了一段传奇佳话。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徐达 2025-03-31 朱棣首次北伐惨败:对手强敌还是自身之过?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骁勇善战著称的皇帝,在其统治期间,曾五次北伐蒙古,以巩固北方领土。然而,他的第一次北伐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这一历史事件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25 朱棣迁都北京的多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的一场重大决策——迁都北京,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明成祖朱棣为何要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至偏北的北京?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哪些深层次的考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4 朱棣:明朝的杰出君主与永乐盛世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明成祖朱棣则是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皇帝。他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卓越的政治手腕以及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极具...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3-03 朱棣占领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皇位更迭曾经历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其中,明成祖朱棣的登基尤为引人注目。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随即登基称帝,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7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及历史上离奇失踪的皇帝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明朝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这位史称建文帝的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建文新政”,然而其统治却因“...
朱允炆下落 2025-02-26 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时,是否预见朱棣造反?在中国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最终选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非儿子朱棣,这一决定引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那么,朱元璋在立朱允炆...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6 古代首位“六省状元”黄观:才华横溢却遭朱棣迫害,最终投江自尽在中国古代科举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凭借卓越的才华,一举夺得“六省状元”的殊荣,成为科举史上的佳话。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状元郎,却因得罪明成祖朱棣,最终选择投...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24 明代迷案揭秘:建文帝朱允炆的最终归宿在中国明代的历史长河中,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自1402年靖难之变后,朱允炆的下落便成为后世史学家和民间传说的焦点。一、靖难之变与建文帝失踪14...
朱允炆下落 2025-02-17 朱棣攻占南京后为何能顺利登基称帝?在中国明代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的登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北平为根据地,发起靖难之役,最终攻占南京,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能当...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2-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