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燕丹派荆轲刺杀嬴政的这段历史,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了,但是关于燕丹的目的,却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刺杀秦王这件事情有很多人都做过,但并没有人成功,燕丹也不例外,但是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个童年好友下这样的手呢?而且就算是刺杀成功了,对燕国可以说没有什么好处,如果秦王死了,秦国其他人难道不会灭燕国吗?那为什么燕丹还要这样做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易水歌》,流传千古。很多人熟知燕太子丹,便是从这两句开始的。短短十数字,将苍凉悲壮、英雄气概、澎湃激情、大义凛然、义无反顾、侠客之风、献身精神等涵盖在内。至于后面的“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两句,疑为后人补作,书生不多言。
荆轲刺秦王,最终失败。燕太子丹,为何要刺杀秦王呢?我们说的最多的是燕太子丹想阻止秦王政统一天下,想让燕国延续下去,等等。这些说法对吗?并不完全对,因为,天下大势已定。
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政的时候,山东六国已经难以阻挡秦国。当然,真要拧成一股绳合纵抗秦,还是有希望的,可山东六国诸侯王各怀鬼胎,屡次合纵,也只是赚了个吆喝。韩国和赵国相继灭亡,魏国和燕国即将灭亡,楚国和齐国等待灭亡,这就是荆轲刺秦王时的天下大势。如此之势,太子丹所谓的阻挡秦国统一天下,让燕国延续下去,也只是冠冕堂皇的托辞罢了。
即便“荆轲刺秦王”成功,也难阻秦国的王统一天下,也改变不了燕国被灭的结局,并且时间也不会变长。由此可见,刺杀秦王对于燕国而言,意义不大。对其他诸侯国,意义也不大。可就是意义不大的事,太子丹还是做了。这是为何呢?两个原因。
太子丹和公子政早年同在赵国为质,且关系不错,就像《大秦赋》里那样,同病相怜,互相鼓励,一同进步。后来,公子政继位秦王并亲政后,开始了剪灭六国的行动,并且势不可挡。
燕王喜为求自保,出于太子丹和秦王政早年友谊的关系,将其派往秦国作人质。太子丹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也很天真,他以为早年的友谊能换来对等的尊重。现实让他失望了,秦王政对他并不友好。
不是秦王政不念早年之谊,而是身份变了,他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他是大秦的王,大秦属于他,他也属于大秦。天子也好,诸侯王也罢,没有私事,只有公事。因此,秦王政与太子丹之间的接触,只能是政治,不能是私交。
太子丹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恨上了秦王(《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载:燕太子丹者,故尝质於赵,而秦王政生於赵,其少时与丹驩。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后来,太子丹瞅准机会,从秦国逃回燕国,开始了寻找报复秦王的办法。这就是太子丹刺杀秦王的原因,他想报私仇,让秦王政为当初不拿他当回事付出代价。
燕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只是秦王政想不想的问题。虽然燕国地处北方,且气候条件恶劣,但这些也不足以让燕国有延续下去的可能,充其量猫在一个地方自我安慰。像赵国、韩国,还能一战,有些尊严,燕国不行,燕秦对抗,如同鸡蛋碰石头,悬殊太大。
太子丹把尊严看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也因此有了对秦王政的恨,所以在正面战场即将大败,父亲面缚衔璧已经不远的时候,实施刺杀秦王的计划,为燕国王室挽回点尊严。综上两点可以看出,太子丹刺杀秦王,谈不上什么大义。
太子丹愚蠢,刺杀行动给了秦王政灭燕的借口。但这不是太子丹最愚蠢的地方,因为秦王政还可以找其他借口灭燕,只要他想,就能找出来,找不出来,也能设计让燕人自己往坑里跳。太子丹最愚蠢的地方在质于秦国时,没干半点正事。
燕王喜将太子丹质于秦,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为燕王室留后路。周朝,采取的是分封制,秦王政统一天下之后,也会采用分封制,这是当时众人的共识,谁都想不到秦王政会废分封,行郡县。燕王喜,最初想的便是这分封。
假如太子丹能与秦王政保持友好的关系,一直留在秦国为质,即便燕国灭了,燕王室也能转身成为秦国的诸侯,哪怕地盘小一点。而太子丹,没有想透这一点。弱者,非要以强者的姿态和强者对话,只能是自取其辱,太子丹便是如此。太子丹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秦王政;高估了燕国,低估了秦国。
假如太子丹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秦国便会以弱者的身份与秦王政交流,为燕国子民和燕王室谋求一条最优的路线,燕国会像卫国那样,成为秦国的附庸,存一城,以祭祀先祖。
“荆轲刺秦王”一事,成就的不是太子丹,而是荆轲。我们赞的不是太子丹的谋划,而是荆轲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其中“卧薪尝胆”便是最为人熟知的一个。这个典故不仅寓意深远,更与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紧密相连,他就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
勾践 2025-03-31 公孙龙:孔子弟子的身份之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公孙龙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逻辑思想和“白马非马”的著名论题而闻名于世。然而,关于公孙龙是否是孔子的弟子,历史上却存在着不同的说...
孔子 公孙龙 2025-03-31 秦灵公的祖父:秦厉共公的治国与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作为最终一统天下的强大国家,其历代君主的治国智慧与决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灵公,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重要君主,其背后有着丰富...
秦灵公 2025-03-31 伯牙与钟子期:婚姻状况的历史探寻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以其深厚的友谊和知音之情而广为流传。他们之间的故事,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珍贵。然而,...
伯牙 2025-03-28 田文与田忌:父子情深与战国风云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田氏家族是齐国的重要贵族,其中田文和田忌更是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限于家族内部的血脉相连,更在战国的风云变幻中交织出...
田忌 田文 2025-03-28 廉颇叛变之后,为何屡战屡败?在中国历史上,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而著称。然而,在廉颇的晚年,他因一系列的政治变故而叛离赵国,投奔魏国和楚国。然而,在这之...
廉颇典故 2025-03-27 白起之死与范睢的关联及范睢的最终归宿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期的名将白起与政治家范睢之间的恩怨纠葛,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白起,这位以“杀神”著称的军事奇才,最终却落得个被迫自杀的悲惨结...
白起 范睢 2025-03-27 魏冉与白起:秦国崛起的双翼在战国烽烟中,秦国能从西陲边国崛起为横扫六合的霸主,离不开两位关键人物的携手——穰侯魏冉与武安君白起。他们一政一军,如同双翼托起秦国的霸业,其关系之微妙复杂,远...
白起 2025-03-24 范睢扳倒秦国重臣:权谋与智慧的较量在战国纷争的历史舞台上,范睢以其卓越的权谋和智慧,成功扳倒了秦国重臣权贵宣太后、魏冉和白起,成为秦国政治格局中的关键人物。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范睢个人的政治才...
白起 宣太后 2025-03-21 兵家至圣孙武的练兵之道,孙武是如何练兵的?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孙武被誉为“兵家至圣”,他的《孙子兵法》更是被奉为军事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位军事奇才究竟是如何练兵的呢?一、严明军纪,...
孙武 2025-03-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