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古代平民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起始于隋唐、发展于宋朝,但是真正把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的朝代却是明朝。或许你会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那为何科举制反而在明朝发展到鼎盛期呢?这就要说说洪武末期的一个科举案子,和明朝前几任皇帝对科举取士的进一步改制和完善。
对于科举制的起源时期,历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起源于隋朝,因为隋文帝时期开创了读书人通过考试博取功名的先例;而有人认为是起源于唐朝,因为隋朝的考试选官并没有形成永制,而是依然使用察举制。但是不管怎样,科举取士在隋唐时期只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因为唐朝科举每次录取的名额人数非常少,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远远没法满足整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对“新鲜血液”的需求。所以说唐朝还没有彻底把科举取士当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只能说此时期的科举制是一个尝试期。
到了宋朝的时候,虽然科举制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但是对科举考题却没有形成一个规定,然后自始至终的使用,而是中间多次更改考试规则,所以说宋朝的科举制仍然处于一个改革阶段。另外,宋朝的考生通过殿试得中进士后就可以直接做官,这一点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考生此前都是埋头苦读四书五经的,如果分在一般岗位上或许可以胜任,但是分到特殊岗位上,比如水利职位,那就很难说了。这就导致宋朝选官因为少了一些限制,而使得官员素质不高。
到了元朝,科举制几乎成了摆设,完全不被中央政府重视,反而成了元政府打压汉人的一个手段,因为在录取进士的资格上,蒙古人和色目人要多出汉人许多;而且汉人的考题难度也要难于蒙古人和色目人不少。所以在此时期,科举制处于一个中落时期。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对科举取士做了进一步的改制,这次改制和前朝相比,有三个地方改动较大:
一、扩充录取名额
唐宋元三朝,每一次录取人数少的时候仅有几人,多的时候也不过百人左右。而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每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人数基本都在一百五十人以上。
明朝科举增加了录取名额
二、确定了八股取士制度
关于八股取士,现代人看来是禁锢考生思想的答题形式,但是在朱元璋看来,这只是一个择优录取的手段。他认为只有八股文写得好,才有当官的资格,如果考生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怎么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呢?这一点就如同当今的高考,虽然考试的科目知识在以后参加工作时根本用不到,但是这却是看一个学子是否天赋过人;是否有着值得继续深造的价值。
三、选拔朝廷高级官员的考核更加严格
明以前的进士都是可以直接做官的,地方职务和中央部委岗位都是有可能的。而到了明朝,考生中进士后想要被分配到朝廷重要岗位(比如想进入帝国核心机构内阁任职,必须是翰林院出身),还需要进一步的参加考试。
殿试第一甲为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做岗前培训;而第二和第三甲则需要再次考试,考中的成为庶吉士,没有考中的则直接分配到地方或六部做一个小官。而庶吉士再学习三年,三年后参加考试,通过的被分配到翰林院,没有通过的就分配到地方或六部。所以说,八股取士并不完全影响国家对高素质官员的选拔,因为处于帝国权力核心的官员都是经过专门的岗前培训的。就好比今天的高考考生还需要在大学主修一门专业,毕业后才能参加工作一样。
朱元璋对科举改革的三大点
这三点就是朱元璋对科举取士的重要改制,但是这还没有进一步的彻底完善科举制度,而促使后来继任皇帝完善这一制度的,则与一件科举案件有关。
这个案件就是洪武年间有名的“南北榜案”。事情的起因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殿试之后,录取的进士有51人,但全部都是南方人,故称之为“南榜”。于是就有御史上奏,说主考官舞弊专门不录取北方人,而只录取南方人。朱元璋得知后,立刻严查,抓捕了相关官员,然后在当年六月重新举行殿试,之后又扩招了61人,全部是北方人,故称为“北榜”。
其实在此案件中,主考官并没有舞弊,而是北方考生的能力确实不如南方考生。这是因为自晋朝开始,到南宋时期,中国的文化重心逐渐南移,造成南方重视商贾教育、而北方则更重视军事。所以洪武三十年二月的殿试才会出现中榜者尽皆南方人的情况,而后来朱元璋为了补偿北方学子,才再次扩招名额录取了部分北方考生。
虽然此次朱元璋已经意识到了南北教育程度的不同,势必影响官员的选拔会出现地域不平衡的现象,但是他却没有借机进行录取改制。而后来的朱允炆和朱棣相继登基,也没有重视科举制度的完善。直到朱高炽继位,他听取了大臣的建议,区分南北地区分别录取会试考生,但是未经执行就驾崩了。后来朱瞻基继位后,就采取这一建议对会试考题加以分别,分为南卷和北卷,即南方录取名额占60%,北方占40%。后来又进一步的完善,改为南方占55%、北方占35%、中部占10%,此南北中分卷录取方式遂成为明朝科举取士永制。
经过朱元璋时期对科举的改制和朱瞻基的进一步完善,使得明朝的科举成为古代科举制的鼎盛时期,后来的清朝也是完全沿用这种方式。其中尤其是南北中分卷录取的方式,更是科举取士的一大改革,使得科举制度对全国考生更加公平,而且这一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另外如果把当今高考比作古代科举的话,南北中分卷是第一次大改革,那么这几年的新高考3+3改制,就是第二次里程碑式的改革了。
在中国明朝历史上,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其传奇一生和铁腕手段为人所熟知。而他的得力手下常遇春,同样以其勇猛善战、屡建奇功而名垂青史。然而,在这段辉煌的历史背后,却...
朱元璋多少岁 常遇春 2024-11-20 朱元璋妃嫔殉葬之谜:残忍手段引发历史争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殉葬制度曾一度盛行,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妃嫔殉葬事件更是其中最为残忍和引人关注的一例。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去世后,他的众多妃嫔被迫殉葬,甚至有...
朱元璋多少岁 2024-11-20 朱元璋的特殊嗜好:历史争议与个人行为的探讨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一介布衣起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登上皇位,开创了大明王朝。然而,在朱元璋的一生中,除了他的丰功伟绩...
朱元璋多少岁 2024-11-19 朱元璋长相之谜:丑男还是美男?在中国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一直是个千古谜团。关于他的外貌,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丑陋不堪,有的则称他端庄俊俏。那么,朱元璋究竟是丑男还是美男...
朱元璋多少岁 2024-11-18 乞丐头目王七:朱元璋笔下的逍遥王传奇在中国历史上,乞丐往往被视为社会底层、生活困苦的人群,然而,在明朝初期,却有一位乞丐头目因特殊机缘,被开国皇帝朱元璋封为逍遥王,他就是王七。一、王七的身份背景王...
朱元璋多少岁 2024-11-18 朱元璋历史真面目探析:猪脑袋画像的由来与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传奇经历和复杂形象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关于他画像中为何呈现“猪脑袋”形象的疑问,更是引发了诸多猜测和讨论。一、朱元璋的...
朱元璋多少岁 2024-11-18 鄱阳湖之战的影响是什么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为了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此战不仅决定了双方势力的兴衰,更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4-11-15 是什么让朱元璋下定决心杀绝功臣?因此人之死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严酷的治国手段而闻名。其中,他杀绝功臣的举措尤为引人注目。那么,是什么让朱元璋下定决心杀绝功臣呢?这一决策...
朱元璋多少岁 2024-11-13 明朝著名谋士朱升死因:兔死狗烹的功臣命运在明朝的开国历程中,朱升作为一位杰出的谋士,以其独到的战略眼光和深刻的政治智慧,为朱元璋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位功臣的命运却并未如人们所愿,落得个善终。...
朱元璋多少岁 朱升 2024-11-13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解决腐败问题的?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以其铁腕反腐著称。面对元朝末年腐败成风、民不聊生的局面,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采取了一系列严厉而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腐败问题,...
朱元璋多少岁 2024-11-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