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成长于凉州,喜欢结交羌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后,汉少帝刘辫继位,刘辫的母亲何皇后成为何太后,刘辫的舅舅何进以大将军的身份和太尉袁隗(袁绍、袁术的族叔)共同辅政。没过多久,何进和宦官集团开战,诛杀宦官集团的领头人蹇硕,宦官们设计反击,诱何进入宫杀掉,中央朝廷大乱。但何进在准备清除宦官集团的时候,曾密召西凉军阀董卓率军入京:
进乃召卓使将兵诣京师,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卓未至,进败。《三国志》
董卓还没入京何进就先挂掉了,他人虽然死了,但他委托董卓干的事还是干成了,董卓不但按照何进的要求干掉了宦官集团所有的主要掌权人,还把何进死后的势力也都继承了一大半下来:
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将其觽迎帝于北芒,还宫。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觽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觽,故京都兵权唯在卓。《三国志》
至此,董卓这位在西北边疆熬日子的小军阀一举入主中央,成为中央朝廷中的主导力量。他有前大将军何进的诏书,铲除宦官集团后,董卓本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朝廷重臣,有军队支持,成为新的何进那样的大将军也是毫无阻力,但董卓却做了一件让人大掉眼镜的事,他入京没多久就废掉了汉少帝刘辫,改立陈留王刘协为新的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汉献帝。
但董卓因为废立皇帝被天下间的大部分世家所抵制,何进原来的部下、世家子弟的代表袁绍就当众给他难堪,拒绝董卓的废立之举,而世家集团代表着当时的绝大一部分地方势力:
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三国志》
董卓本来可以成为挽汉室于倾覆的名臣,却因为擅自废立皇帝被天下人敌对,他刚进中枢没多久,可没有前辈霍光和王莽那样的声望,可他为何要走出这可以说是最下策的一步?最后导致自家生死族灭,还把自己从天下人眼里的功臣变成了奸臣?
史书上有多处记载说明董卓改立汉献帝为皇帝是因为他比较聪慧,这可以成为董卓行废立之事的一个理由,但对于权臣来说,笨皇帝可远比聪明的皇帝要好相处得多,因此,汉献帝比汉少帝聪明不是董卓废立皇帝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汉献帝没娘,而汉少帝却有一个当了多年皇后的母亲,即何太后。
何太后的丈夫汉灵帝执政时期,天下间的政治势力主要分为三块,即世家集团、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其中世家集团的势力最为强大,他们在社会资源的争夺上和皇帝是对立的。而皇帝是依靠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来制衡世家集团,在这个基础上,宦官集团又和外戚集团互有争斗。几方势力维持着勉强的平衡,但这一切平衡在汉灵帝死后被迅速打破。
董卓能入京是因为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开始你死我活的争斗,董卓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号召带军进京来干宦官集团,因为世事变幻,董卓不但干掉了宦官集团,还掌握住了大部分外戚集团的势力成为一霸,有了实力就有了野心,不管是成为霍光也好,还是成为王莽也好,都需要掌握住绝对的实力,除了原本属于他的西凉地方势力外,整合原有的外戚集团势力就成了当务之急,有了这些基础,他才能抗衡世家集团。
何进死后,何太后成为外戚集团唯一的旗帜,董卓虽然收服了一部分何进的遗留势力,但还有一部分没有归心,即使收服过来的原外戚集团的势力也因为何太后还存在,不可能完全被董卓所用。因此,何太后就成为了董卓更进一步的最大阻力,为了完全掌握住何进的政治遗产,董卓就必须干掉何太后,要干掉何太后就要先干掉汉少帝,于是,董卓谋划了废立之举,并在成功后马上毒死了汉少帝和何太后。
董卓新拥立的汉献帝在政治势力上要比汉少帝弱鸡的多,他的母亲早就在生出他后没多久就被何太后害死,母家势力极弱,不管他有多聪明,没有外部的势力支持,都只能是成为摆设,董卓在时如此,后来跟着曹操混也是如此。汉献帝在被曹操掌握时期最大的反抗大概也就是依靠老婆伏皇后和小妾董贵人的父亲搞了几次暗杀,还是依靠的是外戚。搞得曹操没办法,只好把自己也变成外戚,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
综上,董卓所谓的行大逆之事,冒天下之大不韪废立皇帝的本意其实就是为了除掉外戚势力的旗帜何太后,以便自己掌握住这一势力。至于以袁绍为首的世家集团以董卓擅自行废立之事讨伐他,仅仅是因为董卓整合了原西凉集团、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的势力后,让世家集团感到了莫大的威胁。
后来的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除掉曹氏宗族掌握兵权外,是分了不少蛋糕给世家集团的,曹氏的将军们大多就任的是丞相府的官职,而不是朝廷的官职,曹操对待世家集团是尽可能的合作,给他们官职和权力。可董卓不一样,他是在压制世家集团,试图以一家之力掌握所有的权力:
卓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宗族内外并列朝廷。公卿见卓,谒拜车下,卓不为礼。召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府启事。《三国志》
这样的行为当然会让世家集团极度不满意,于是他们开始组织武装,试图以武力讨伐当时代表着中央的董卓,武力胁迫不成后,由司徒王允出面组织,最后是用暗杀的手段干掉了董卓,但也因为善后处置不得力,导致董卓手下的势力彻底和世家集团敌对,皇帝被抢来抢去,朝不保夕,天下真正开始大乱。
三国乱世的开端不是以黄巾起义为标志,也不是以董卓进京废立皇帝为标志,而是从代表着世家集团利益的诸侯们讨伐董卓开始,这个时候,地方势力开始明目张胆的以武力胁迫中央,中央朝廷的威望一落千丈,地方势力有钱有粮就可以称王称霸,世家子弟袁绍甚至自己给自己封官,并且试图另立中央:
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语在武纪。绍自号车骑将军,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遣使奉章诣虞,虞不敢受。《三国志》
袁绍的自封可以说是开了一个极坏的头,在这之后的地方势力想做什么官就做什么官,仅仅只是跟朝廷打个招呼,也就是所谓的“上表”。因此,董卓未必就是乱臣贼子,虽然他揽权厉害了点,但始终是代表中央在治理国家,只不过政治能力太差,忽视了拉拢大多数,他失败被杀,自然没有什么好名声。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袁绍与曹操的较量无疑是三国时期最为引人注目的篇章之一。袁绍,这位出身名门、兵强马壮的诸侯,本有机会多次击败曹操,完成统一大业,却因高估自己而...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03-25 三国出身最优者,何以未夺天下?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出身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和机遇。然而,即便是出身最为显赫之人,也未必能够夺得天下。出身显赫,起点颇高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
袁绍 2025-03-21 袁绍错失良机:为何未迎汉献帝以令诸侯?在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袁绍作为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诸侯之一,其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天下的局势。然而,在汉献帝流离失所、急需援手之际,袁绍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未能迎接...
袁绍 2025-03-21 刘虞为何拒绝袁绍称帝的建议?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尤为动荡复杂。在这一时期,幽州牧刘虞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宽厚仁慈的品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然而,当袁绍等人提出拥立他为帝的...
袁绍 2025-03-20 庶出之子袁绍:以非凡努力改写命运轨迹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袁绍以其显赫的家世和卓越的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出身“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实则是一位庶出之子。在那个嫡庶分明...
袁绍 2025-03-17 袁绍另立新君之谋:为何遭遇重重反对?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中,袁绍作为一方诸侯,曾有过另立新君的打算。然而,这一谋划却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一、袁绍另立新君的背景与动机袁绍,出身于汝南袁氏,家...
袁绍 2025-03-17 袁绍:三国枭雄,岂是草包?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袁绍的名字常常与“草包”一词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种评价是否公正?袁绍是否真的如后世所传,是一个无能之辈?一、显赫家世,早年有为袁绍出身于汝南...
袁绍 2025-03-17 官渡之战:刘备为何在袁绍优势时选择逃离?官渡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以其以弱胜强的传奇色彩被载入史册。在这场战役中,袁绍与曹操两大势力对峙于官渡,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然而...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03-17 袁绍:汉末最有希望一统天下之人,何以败落?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纷争中,袁绍以其显赫的家世、庞大的军力和广泛的盟友网络,一度被视为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人。然而,历史却开了个玩笑,袁绍最终未能实现其宏图霸业,反而...
袁绍 2025-03-17 袁术与袁绍:同根相煎的兄弟情仇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袁术与袁绍这两位同出一脉的兄弟,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最终站在了对立的两面。那么,袁术究竟是袁绍的什么人?他们为何会从兄弟情深走向反目成仇...
袁绍 2025-03-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